劉潤:為什麼去世10年的麥可·傑克遜,比活著的你掙得還多?

2021-02-11 劉潤

2019年6月25日,今天,是麥可·傑克遜過世10周年。

我不是一個藝術生。自己唱歌五音不全,對藝術幾乎完全無感。看到一些傳世的畫作,無法被打動。聽到一些美妙的音樂,不知道美妙在哪裡。

我想這就是「不敏感」吧。說得嚴重一點,是藝術細胞死光了。說得再嚴重一點,這是病。

但是,麥可·傑克遜,卻成了我這個病人的偶像。

如果說此生有什麼遺憾的話,沒看過麥可·傑克遜的現場演唱會,絕對算是一個。他唱歌時,我沒錢飛到美國去看;買得起機票時,他已經只給上帝唱歌了。

今天,我寫下這段文字,是為了表達一個藝術細胞缺乏症患者,對一位我心中藝術家的尊敬之意。

(提示:下面這段文字,是一個死理性派,對超感性派的致敬)

 1 

「藝術家到底是什麼?」

藝術家是黑客。而藝術作品,就是黑客的代碼。 

人體內,有一整套DNA為了繁衍,生命為了延續,宗教認為是被「設計」的,而進化論認為,這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出來的「獎勵機制」。 

什麼獎勵機制?就是你做了清單上那些有利於生存、繁衍的事情,就按量給你分泌一些令人愉悅的化學元素,作為獎勵。 你要是不做呢?就分泌另一些,讓你痛苦。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體是基因的宿主。 但是,再精妙設計的獎勵、懲罰機制,都有漏洞。聰明的人類發現,看一副美麗的畫、聽一首美妙的歌也會心生愉悅、潸然淚下、心潮澎湃。雖然這對生存、繁衍沒有任何幫助。 為什麼?因為藝術家無意中,找了一些特殊的刺激物,通過人體的感官,把這些刺激傳入人體,短路了「獎勵、懲罰系統」的代碼,直接分泌化學元素。 

DNA很想修復,但是這套系統的代碼量實在是太龐大。所以,幾十年,甚至上千年都沒法修復。而且,通過藝術品黑進獎勵系統分泌的化學元素,量很小。也不值得修復。 

所以,幾千年來,人類就利用這個bug,和DNA的容忍,來取悅自己。在艱難的生活中,找些樂趣。 藝術家,都是黑客。他們給人類,找到了自己控制化學元素分泌的方法,而不完全受制於DNA。 

藝術家給人類帶來了自由。 

當我理解了這件事,我就能夠接受為什麼我自己是一個「藝術白痴」了。因為我的DNA身經百戰,看到各種各樣試圖短路、繞行它的獎勵、懲罰系統的代碼,都會冷冷一笑:小樣,你以為這樣就能騙到我?回去再練幾年吧。 

因此,我很難享受到大部分人能從藝術中享受到的樂趣。直到遇到麥可·傑克遜。 

麥可·傑克遜,對我來說,是史上最強的黑客,不論是用最強的節奏,還是最慢的旋律,都能直接作用於我的情緒系統,讓我的心情跌宕起伏。



 2 

只要選擇這條路

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努力做到最好,不能是第二或者第三。只要你選擇了這條路,就一定要做到最好」——麥可·傑克遜

上面這段話,據說是麥可·傑克遜說的。聽上去像是一碗雞湯。但作為一名商業顧問,我深知不是。這句話洞察了「冪律模型」的商業本質。麥可·傑克遜,也是一位商業黑客。

為什麼這麼說?

我在我的得到課程《劉潤·5分鐘商學院》發刊詞裡,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我有個朋友,是舉辦個人畫展最年輕的藝術家之一,作品在拍賣行被拍出上百萬的價格。

當年,他在音樂和繪畫上都極有天賦,他也面臨著很多人都曾有過的人生兩難:怎麼選?

最後,他選擇了繪畫方向繼續精進。

他跟我說:音樂是個金字塔,能到達塔尖的就那一兩個人。比如,我現在問你,你知道彈鋼琴最好的是誰嗎?朗朗?很好。還有呢?李雲迪?很好。還有呢?還有,還有,就不知道呢。

但繪畫是梯形臺,你的畫可能賣5萬一平方尺,也可能賣50萬一平方尺,每一層都能養活一批畫家,成功概率明顯高很多。

這背後,其實是商學裡一個常見概念:頭部市場(冪律分布)和分散市場(正態分布)。

有些行業註定是分散的,誰都不可能佔據很大的市場份額,但做得好也能很優秀,比如畫畫、比如開飯店。為什麼?因為邊際成本太高。我給你畫畫的時間,就不能給別人畫畫。我的畫,掛在你家裡,就不能掛在他家裡。

但頭部市場完全不同,一旦成功就容易壟斷、一家通吃,比如音樂、比如今天的很多網際網路業態。為什麼?因為邊際成本為零。我「努力做到最好,不能是第二或者第三」,然後出售唱片。出售唱片的邊際成本非常低,到了MP3時代幾乎為零。所以最被喜歡的,就會吃掉絕大多數市場。

所以,麥可·傑克遜的「努力做到最好,不能是第二或者第三」,是在冪律分布主導的頭部市場裡,贏家通吃的唯一路徑。

據說,麥可·傑克遜去世十年後的今天,他每年還能掙幾億美元。可能比你,一個活人掙得還多。



 3 

能狂熱本身,是值得狂熱的

上大學的時候,我每天的夥食費,大約是4-5元人民幣。省吃儉用,每月能存下50元錢左右,存在小金庫。能走路的距離,絕不坐公共汽車。一分鐘3毛錢的公用電話,常常只能找出1毛5。那就過幾天再打。 

但是,當麥可·傑克遜出了他的CD《HIStory》的時候,我花了所有積蓄,200元,買了他的正版碟。 

這就是狂熱的力量吧。 

有的大朋友,很難理解現在的小同學的追星。覺得,那麼狂熱,有什麼意義。有時候,狂熱,本身就是意義。 

只有當你狂熱地想做一件事時,狂熱本身,就會成為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從沒有為一件事情狂熱過的人,是可悲的。因為它的內心,缺乏一種東西,叫做:結構性張力(Structural Tension)。 

什麼叫結構性張力? 

我在我的得到課程《劉潤·商業洞察力30講》裡講過,結構性張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縮小現實與目標之間差距的動力。不是目標讓你有動力,是你與目標之間的差距,讓你有動力。 

比如,美麗,是女孩子買漂亮衣服的元動力嗎?準確地說,不是。和美麗之間的「差距」,才是。成功,是企業家奮鬥的元動力嗎?不是。和成功之間的「差距」,才是。 

差距越大,結構性張力越強;結構性張力越強,越狂熱。 

那麼,一個人的結構性張力能有多強,對一件事情能有多狂熱呢? 

你可以用下面這張量表檢查,結構性張力的強度,你對事情的狂熱度。

* 100%:不惜一切代價,不達目的不罷休,不設任何退路;

* 99%:那一絲放棄的念頭,在關鍵時刻會決定是猶豫還是堅持; 

* 70%~80%:努力工作,等待運氣,努力過就對得起自己; 

* 50%:有了最好,沒有也罷,最好不付出就能得到; 

* 20%~30%:只會空想,光說不做,過幾天就忘記; 

* 0%:那就是不想要,或者害怕得不到。

強大的結構性張力,是你成就大事的元動力。 

你不一定要對麥可·傑克遜狂熱。但是,你一定要對某些事情狂熱。當你看到每件事情,都覺得「至於嘛?有病吧?」的時候,可能是得了另一種病。

最後的話

今天是麥可·傑克遜去世十周年。謹以此文,紀念那個讓我狂熱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King of Pop。

相關焦點

  • 去世10周年 麥可·傑克遜傳奇仍在
    麥可·傑克遜經典造型。麥可·傑克遜的子女。麥可·傑克遜10年前的2009年6月25日,麥可·傑克遜因為藥物中毒導致心臟驟停逝世。他的去世帶給歌迷和歌壇巨大的震驚和悲痛。今年恰逢其逝世10周年,世界各地的歌迷舉行紀念活動。6月25日,在他的長眠之地,粉絲獻上鮮花;在好萊塢的星光大道,「麥可·傑克遜之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歌迷來參觀;美國紐約有一家R&B音樂電臺將全日大部分節目改做麥可·傑克遜逝世十周年的紀念特輯。其中包括接聽粉絲來電、點播MJ的歌曲,討論關於麥可·傑克遜的回憶。
  • 麥可·傑克遜去世前已百病纏身 專家:他活著就是奇蹟
    麥可·傑克遜 2009年6月,流行天王麥可·傑克遜因過量服用處方藥而導致心臟驟停,當他在加利福尼亞的家中被發現死亡時,粉絲們都大為震驚,人們當時都很難相信傑克遜已經去世的事實
  • 麥可·傑克遜還活著?他的模仿者發布視頻後,引發了全網的爭議
    麥可·傑克遜(Michael Jackson)提到他,相信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名字。作為美國傳奇歌星,他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經典。時光飛逝,轉眼間他已經去世11年了。然而,一些人卻堅稱麥可.傑克遜並沒有去世。
  • 麥可·傑克遜去世前已百病纏身 專家:他活著就是奇蹟
    麥可·傑克遜因過量服用處方藥而導致心臟驟停,當他在加利福尼亞的家中被發現死亡時,粉絲們都大為震驚,人們當時都很難相信傑克遜已經去世的事實。為他開處方藥到私人醫生康拉德·默裡,最終因非故意殺人罪被判入獄四年。
  • 巨星麥可·傑克遜去世10年多,幼子成年,兄弟姐妹一齊發帖祝賀
    據雅虎網2月23日報導,巨星麥可·傑克遜(Michael Jackson)於2009年因服用鎮靜劑過量去世,至今已有10年多;其2002年出生、年紀最小的兒子布蘭基特(Blanket Jackson )於2月21日年滿18歲,這個男孩在2015年將名字改成了比吉(Bigi)。
  • 麥可·傑克遜唯一的女兒,被割裂的22年的人生
    在2000年的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裡認證他資助過39個慈善機構,而在2010年,麥可·傑克遜被授予格萊美終生成就獎。就在他事業發展的十分紅火的時候,在2009年6月25日因意外去世,留下一個小女兒無依無靠的生活。
  • 劉潤:這個時代,你想要的頂級幕僚團應該是什麼樣子?
    親愛的朋友:  我們等到你來了。  先帶你看一看上個時代,我們心目中最頂級的幕僚團,是什麼樣的。  14世紀中葉,黑死病席捲歐洲。  往前挪一年,劉潤這樣評價移動網際網路對諮詢行業的顛覆:「一夜之間,方法論失效了,工業化的諮詢瞬間被打回原型,回到小作坊模式。對迷茫的企業家真正有幫助的,不是過時的知識庫,而是對商業本質的洞察,和對企業深刻的理解。」(《劉潤答雷軍:潤米是誰?潤米為什麼而奮鬥?》,2018.5.5)  因此,我們要為這個頂級幕僚團,配置頂級商業顧問。
  • 麥可·傑克遜的父親去世!沒想到這位父親這麼偉大
    國際巨星麥可·傑克遜和珍妮·傑克遜的父親約瑟夫·傑克遜,89歲的音樂大亨,周三的時候在拉斯維加斯的臨終關懷醫院去世。你們可能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你們一定知道傑克遜之父的稱號。因為他把他的所有孩子都培養成了名流。
  • 麥可·傑克遜逝世10周年:他的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2019年6月25日,是他逝世10周年的特殊日子。科比曾含淚說:「當你用最真誠,最光明的品格,配上那份獨一無二的天賦時,你得到的就是麥可·傑克遜。我願用我全部總冠軍戒指換回他的生命,乞求上帝別帶走麥可·傑克遜。」
  • 中國唯一被麥可·傑克遜邀請,同臺演唱的歌手,火了30年還很火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 麥可·傑克遜去世_網易娛樂
    ·1963年 麥可·傑克遜5歲便開始顯露其在歌唱及舞蹈方面的才華。 ·1968年 麥可·傑克遜所在的樂隊與當地的一家唱片公司Steeltown合作出版了第一張唱片《Big Boy》。 ·1969年 麥可·傑克遜全家遷居洛杉磯。
  • 1987年,麥可·傑克遜在廣東農村,度過了「特別」的一天
    告訴你我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只有用心靈去察看,才能看得清楚;事物的本質眼睛是看不見的。——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小王子》我們眼中的麥可·傑克遜是什麼樣的,作為一個網絡人,也是在熱搜所見什麼,就順勢的所想什麼,而真正能用心靈去觀察一個人大概要從心底最深處潛移默化出來的愛才能驅動吧。
  • 麥可·傑克遜被誤解的一生。
    2009年6月25日,麥可·傑克遜溘然離世,到如今已經十周年。在他生前,還沒有哪個明星在迎接著全世界狂熱追捧的同時,又承受著如此惡毒的罵名;他的音樂和舞蹈讓全世不同膚色的觀眾為之瘋狂,同時他身上界的「爭議」又引來了瘋狂的誤解、謾罵和詆毀。
  • 關於麥可·傑克遜,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3) 麥可·傑克遜是個天才,他是個了解球迷的名人。他根據人們的要求創作了最棒的歌曲,在每個人心中都佔有特殊的地位。6) 你知道他在「麥可傑克遜30周年慶典」中表演過嗎?他吸毒成癮。太不可思議了,不是嗎?
  • 麥可·傑克遜逝世10周年:因為愛,他值得被銘記
    美國曾流行一句話:「你可以不知道美國總統是誰,但必須知道麥可·傑克遜。」從未有哪個巨星,遭遇過如此多的愛意與惡意,他的歌聲與舞步讓全世界為之瘋狂,而他的「怪異」又招致漫天的指責和謾罵。今天,讓我們再次認識麥可·傑克遜。
  • 麥可·傑克遜的小兒子18歲了,他曾因一張照片出名,你還記得嗎
    據英國媒體2月22日報導,曾經被麥可·傑克遜抱出陽臺的兒子「毯毯」如今已經長大成人了。▲「毯毯」的姐姐帕麗斯在社交媒體上放出了兩人的舊合影」毯毯「(Blanket)即麥可·傑克遜的小兒子麥可·傑克遜二世(Michael Jackson II),2015年他改名為比吉(Biji),但是人們還是習慣於稱他」毯毯」。就是這個「毯毯」,剛剛慶祝了他18歲的生日。「我的小弟弟今天是個成年人了。以前我還給他換尿布呢,時間過得真快啊」。
  • 麥可·傑克遜吸金能力一流,去世11年後仍爆賺15億英鎊
    2020-11-14 10:16:22 來源: 譯眼看世界 舉報
  • 孌童疑云:麥可·傑克遜的女僕看見了什麼?
    作為史無前例的天皇巨星,麥可·傑克遜是全球歌迷的偶像和英雄,無數少年因為他開始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去世之後仍然具有上百億美元的商業價值。麥可·傑克遜遺產委員會將HBO告上法庭,索賠1億美元。他向我們走過來,還握著我孩子的手,說著什麼我聽不懂,但是滿臉笑容,非常可親。
  • 離開麥可·傑克遜的日子 | 8年了,流行音樂再無王者
    從這個意義上講,麥可·傑克遜堪稱流行文化的眾神之一。他去世後,有人在《紐約時報》網站留言:「在我的時代裡,所謂「月球漫步」(太空步)和美國航天局全無任何關係!」2009年5月,傑克遜帶著他的三個孩子到玩具店採購麥可·傑克遜去世引發「娛樂進化史」嚴肅命題巨星和巨星時代的隕落?
  • 麥可·傑克遜最新屍檢報告:全身布滿針眼,去世時幾乎不成人形
    麥可·傑克遜,1958年8月29日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小城蓋瑞,美國歌手、詞曲創作人、舞蹈家、表演家、慈善家、音樂家、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慈善機構創辦人。2009年6月25日麥可·傑克遜因心臟病發作在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一家醫院去世死因是私人醫生康拉德·莫裡注射了致命劑量的異丙酚造成麥可·傑克遜心臟病突發死亡。據英國《鏡報》2月20日報導,麥可·傑克遜最新屍檢報告顯示,這位曾風靡全球的巨星去世時已經快不成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