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我們
導讀:美國屠殺印第安人其實是謊言,分明就是戰爭,延續了400年。甚至前200年還是印第安人圍打白人。處於原始社會印第安人野蠻殘忍,他們甚至以割頭皮計算戰功。在明朝時,種植面積超過8億畝,人口也不過才幾千萬。印第安人口數量如何追得上明朝?所以,美國屠殺幾千萬印第安人是天大的謊言。
1
美國屠殺幾千萬印第安人是天大的謊言
很多人在攻擊美國歷史時,常常宣稱美國「消滅」了印第安人,而他們的所謂證據來自於這樣的數據:據說,在西方人到達之前,北美洲有幾千萬印第安人,到了1998年只剩下一百多萬,因此可以斷定,美國在西進運動中大量消滅了印第安人。第二項所謂「佐證」則是美國18世紀末的一條法令:一個印第安人的頭皮可以換50-75美元獎金,於是他們認定,美國政府一手策劃了印第安人的「滅絕」。
但只要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種所謂數據是經不起推敲的:我們都知道,人口的增長是生產力發達的水平,在西方人到達美洲之前,北美印第安人80%的經濟來源靠漁獵和採集,剩下的20%靠非常原始的畜牧業和養殖、刀耕火種。這種生產力水平別說幾千萬人、就算是幾百萬人也難養活。中國古代擁有全世界領先的農業技術,但人口徘徊在幾千萬水平,連銅器都不多的印第安土人怎麼可能達到中國的人口數?
第二,城市的產生是人口增長的結果。如果北美洲有幾千萬人(據某些人說是3000-5000萬人),那麼哥倫布、亞美利哥等人在登陸之後,應該看到無以計數的村落、一望無際的農田、密集的道路和巨大的城市。但實際情況是,當時的北美(不算南邊的阿茲特克帝國),即使是部落聯盟的首府也只有幾千人口,根本沒有像樣的大城市,反倒是無人區非常之多,比如路易斯安娜地區。如果北美有幾百萬、幾千萬人,那麼這種情況是絕不可能出現的。所以,在1500年前後,北美總人口不會超過百萬,根本無所謂幾千萬上億的原住民。
第三,美國政府確實頒布過懸賞殺印第安人的法令,但那是什麼時代?當時北美十三州,大多數都與境內印第安人有矛盾衝突,土地衝突是其中最嚴重的,美國政府的軍事力量相對於印第安人而言不佔優勢,所以不得不通過這種法令來緩解對抗的不利局面。在後來的西進運動中,美國人是依靠著經濟優勢逐步佔據了西部各州,一次又一次將印第安人擠走,而不是靠著大規模殺戮解決問題的,倒是野蠻的印第安部落非常喜歡剝白人的頭皮。現在印第安人佔美國總人口比例少,則是因為19、20世紀移民大量湧入美國導致,其絕對數目實際上是有所增長的。
所以,所謂「美國屠殺印第安人」根本不能稱之為「屠殺」,應稱為「美國與印第安部落的戰爭」(而且不是內戰,因為當時印第安人不承認自己是美國公民),比如克裡克戰爭就是此例。將其稱為「屠殺」是非常荒謬的。
北美印第安人是原始漁獵民族人口很少
在網絡上,有些網友一遍又一遍的告訴我們,美帝國主義在北美屠殺了4000萬印第安人,還有說在北美有近一億印第安人的。正是美軍的屠殺導致印第安人險些滅絕,犯下了滅絕人類的戰爭罪行如此等等。
我們只想說,北美印第安人如加利福尼亞平原和新墨西哥乾旱地區的丘馬什、莫哈維、那瓦霍等部落過著靠採集各種野果為生的落後生活。中西部大草原上的印第安人,以夏延人和蘇人為代表,是以狩獵為生的民族。阿拉巴馬、德拉瓦、肖尼、切羅基、克裡克等印第安部族,則同時從事著狩獵、捕魚和原始農業生活。
我們知道,一支以狩獵和採集為主,有少部分人兼職一些刀耕火種農業的民族是不可能有很大人口數量的。中國農業如此發達,基本全部人口都是種植農民,在明朝時,種植面積超過8億畝,人口也不過才幾千萬。印第安人口數量如何追得上明朝?目前被多數學者和中國歷史書籍所支持的數字是哥倫布發現美洲時,生活在墨西哥以北的印第安人最少100萬,最多也只有400萬人口。
在200多年時間內都是印第安人圍打白人
事實上,北美大陸上的印第安人部落並不是坐在哪裡被人屠殺。印第安人曾經與英國和美國進行了長期的戰爭。而且還給予英國好幾次給其帶來嚴重威脅和沉重打擊的力量。直到美國獨立戰爭前夕,居住在北美十三殖民地的歐洲移民僅僅是在武器的優勢和英國軍隊的支援下才最終擊敗了印第安人部落的進攻。
在這個過程中有大量的歐洲移民被屠殺,比如在1622年,維吉尼亞殖民地80%的居民點被印第安人摧毀,一半的移民被屠殺,1644年再次遭到血腥屠殺;1675-1676年, 在以萬帕諾亞克人、納拉甘賽特人、尼普穆克人、波當克人為一方, 以英國人、莫希幹人、佩古奧特人為另一方,被北美殖民者稱為「菲利普王戰爭」的衝突中,印第安部落殺害了康乃狄克河、 納拉甘賽特灣和普利茅斯地區三分之一的歐洲移民。
印第安人並不是溫順的小白兔。一個叫約瑟夫·多德裡奇的牧師曾經目睹了十八世紀後期在西維吉尼亞的一次野蠻進攻:「印第安人不分青紅皂白亂砍亂殺。他們的目標是消滅全部敵人,兒童也是他們屠殺的對象,因為如果是男孩,日後會成為戰士;如果是女孩,則會成為母親。在他們看來甚至胎兒也是有罪的。殺死母親、讓胎兒死在其腹中還不過癮,他們剖開母腹,把胎兒掛在棍子上或柱子上作為戰利品。
印第安人襲擊並非為土地 而是搶劫物品
一些印第安部落對白人移民發動襲擊的最初始原因是這些人出現在他們狩獵動物的土地上,開墾荒地,嚇跑了獵物,而後來的情況就不這麼簡單了:有時印第安人發動小股偷襲,是貪羨白人所使用的火槍、工具、毛毯和牛車,有時候甚至是為了偷酒喝。
對 於白人來說最不幸的是,北美印第安各部落之間的政治狀況是錯綜複雜的,對一個部落做出友好的態度,也就可能被該部落的敵對者認為是直接的宣戰。
對於北美殖民地 的早期移民來說,印第安人是無所不在的,他們沒有任何警告便進行襲擊,印第安人更是夜闌人靜時突然出現的魑魅,好像「無數肉身的鬼魂從四面八方攻擊他們」。對印第安人威脅的恐懼使得北美殖民地的移民在西部邊界地區修建了一系列要塞。每當發出印第安人襲擊的警告時,附近居民就攜帶貴重細軟和牲畜糧食躲到要塞中。這種要塞從南到北遍布北美殖民地。只有在寒冬季節,印第安人不能出來襲擊,這些居民才有一種犯人從監禁中被釋放的快樂,他們回到各自的農場小屋,收割玉米、挖掘土豆、飼養肥豬、修補房屋。每當冬天來臨時, 北美殖民地的早期居民無不額手相慶,狂喜不已,對於他們來說,這灰暗的冬天比五月的鮮花和暖風還要令人陶醉。而當天氣轉暖、冰雪融化後,每個人又變得愁容滿面,和煦的陽光令他們戰慄而恐懼,因為印第安人又要發動新的襲擊,他們又要被迫遷回令人厭惡的要塞中去了。
在殘忍好鬥方面印第安人實際超過白人
在殘忍方面,印第安人毫不比白人或者其他人更差,剝下頭皮,砍斷四肢,那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實際上在北美是白人與印第安人互相屠殺,直到美國的力量越來越強大,才打破了這種平衡。
印第安人在軍事技術上並不差,他們利用土特產和英法援助得到來大批滑膛槍和來復槍,還配備有精良的馬匹。印第安人實際上也經常擊敗白人。
1528年,抵達佛羅裡達的西班牙奈華斯遠徵隊就被印第安人重創,頭目奈華斯被印第安人擊斃;1539年西班牙軍德索託在墨西哥灣幾乎被印第安人全殲,1000餘人僅300人生還,德索託也被擊斃;到1576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灣的據點幾乎全部被印第安人夷平;法國殖民者也在北部被印第安易洛魁部落所擊敗。
英國人甚至還要每年向印第安人納貢
1622年的包哈坦戰爭中,印地安人摧毀了維吉尼亞88個移民定居點中的80個,首府詹姆斯頓被夷平;1675年殖民者發起「大沼澤地戰役」,以200餘人傷亡的代價剿滅近千納拉幹人;而幾乎同時,「菲力普王之戰」中萬餘印第安人進攻新英格蘭,蕩平了 90個移民定居點中50多個,號稱北美歷史上印第安人發動的最大戰役。最終殖民者只能靠分化、收買印第安人才免於失敗。
1680年普韋布洛人就成功地把西班牙人驅逐出境,而1675-1678三年戰爭過後,阿布納基人甚至迫使英國殖民者籤約認輸,並保證每年納貢才得以生息。(似乎英國都變成印第安人的附屬國了)。
1812年迪爾本堡和1813年喬治堡的守軍,都在印第安人手下全軍覆沒,至於小股民兵和正規軍,被消滅的那就更加數不勝數了。
1835年12月爆發的第二次密西諾爾戰爭,美軍歷時七年,陣亡一千餘人,仍沒有擊敗印第安人。在一次聖誕節的襲擊中,印第安人甚至創造了對白人1:10的傷亡比。可 以說,作為美國軍隊的敵人,十九世紀印第安人的軍事劣勢並不比二十世紀的越南人大。
印第安處於原始社會以割頭皮計算戰功
印第安人在殖民者到達之前尚處於原始氏族公社末期。這些部落之間的殘殺從未間斷過,其野蠻與殘酷遠非舊大陸可以想像。特徵之一就是勝利了的部落必須把失敗部落的男女老幼全部殺絕,印第安人尚未進化到需要奴隸的地步。他們以割下的頭皮數目計算戰功,而戰功卓著者就成為部落的首領。
印第安人還深深的捲入的殖民者之間的相互殘殺。1778年發生在賓夕法尼亞西部的「懷俄明大屠殺」。這是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一次慘劇7月3日,來自康乃狄克的效忠派成員約翰·巴特勒(他被英軍授予中校軍銜)帶領110名效忠派民兵以及464名易洛魁印第安人,突然襲擊了懷俄明谷的一個定居點,那裡駐有一支360人的北美民兵部隊。巴特勒部隊先殺死了三名在田裡耕作的農民,然後發動突然襲擊。北美民兵被打得措手不及,驚慌失措,四下逃散,結果遭到印第安人的血腥屠殺,360人中只有大約20人成功逃生,其餘的人全都被殺死。340名死者中有227人被剝了頭皮。這次屠殺在賓夕法尼亞西部和紐約北部引起大規模恐慌,無數移民拋棄家園逃往東部地區避難。
當年11月,在巴特勒部隊和易洛魁人攻打紐約北部的櫻桃谷(Cherry Valley)時,再次發生屠殺事件,14名北美民兵和30名平民被剝了頭皮。華盛頓決定採取報復措施,於翌年派約翰·蘇利文將軍發動了「蘇利文遠徵」, 摧毀了40多座易洛魁人村莊和20多座效忠派的農場。
白人為報複印第安人 懸賞剝印第安頭皮
1755年7月,位於俄亥俄河流域的 迪凱納堡的法軍司令就曾洋洋得意地向上司匯報說,他已經唆使印第安人「成功地對鄰近的三塊殖民地——賓夕法尼亞、馬裡蘭和維吉尼亞造成了巨大的破 壞。居民們被全部逐離。從坎伯蘭堡一線算起整整三十裡格(九十英裡)寬的地帶上徹底摧毀了居民點……印第安人的村莊裡到處是白人俘虜,男女老少都有。敵人 (英國)遭受的損失。
1755年年底,300名絕望的德國移民從西部來到費城,要求議會立即對印第安人採取行動。他們陳述的屠殺慘狀把議會嚇壞了。班傑明•富蘭克林和教友會中的開明派主張拋棄絕對化的和平主義 原則,要求撥款建立民兵,以進行自衛。該殖民地遂在1756年暮春對德拉瓦族和肖尼族印第安人宣戰。與此同時,針對印第安人剝取白人頭皮的做法,英國軍隊及各殖民地民兵也採取了以眼還眼的「頭皮懸賞」制度,誰帶回印第安人的頭皮就可以得到100英鎊的獎金——大致相當於今天的2萬美元。獎金數目定得如此之高,這件事本身大概也證明了沒有多少白人願意(或有勇氣)幹這樁剝皮的活兒,否則殖民地當局恐怕早就因為支付太多獎金而破產了。
美國擊敗印第安襲擊 國土擴大近一倍
當然,北美洲白人與印第安人的衝突史遠非「印第安人罔顧戰爭法則、肆意襲擊無辜白人平民」這麼簡單。早在十七世紀,就有許多次衝突是以白人襲擊印第安人為開端的,比如1636年一個波士頓商人在布洛克島被佩科特人謀殺後,麻薩諸塞當局派出了由120名英國人和一些莫希幹族、納拉甘賽特族印第安人組成的武裝進行報復,在米斯蒂克河和康乃狄克河殺死了500多名佩特科男人、婦女和兒童。
第二次英美戰爭時期,印第安人配合英軍突襲阿拉巴馬的米姆斯堡,殘殺新移民500餘人。隨後遭美軍報復性反擊,印第安人戰敗,被迫割地求和。8月,在英軍鼓勵下印第安人再次進攻美軍,隨後美軍攻陷彭薩科拉,西北地區和阿拉巴馬的控制權歸美國所有。此戰使使美國擴大了近一倍。
同印第安人的戰爭對美國的民族精神有非常大的影響。直到十八世紀末,印第安人還在威脅著北美殖民地的邊區居民,而對于越來越遠的美國中西部地區來說,對印第安人的恐懼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末。長期以來都成為美國人夢魘的「印第安人的威脅」。
印第安夢魔造就美國精神 及持槍傳統
在北美殖民地的這種戰爭中,人人都生活在戰場上,人人都是士兵,甚至連婦女和兒童也是。
北美殖民史和早期的美國軍事史是一部儘可能把最多的自由白人武裝起來、並隨時能應召作戰的歷史。在1675年「菲利普王戰爭」期間,距波士頓鎮30英裡的 一個小鎮在9月23日晚上發出了印第安人來襲的警告,一小時之內就從附近各城鎮來了一千二百名民兵。當警報解除時,民兵們也以同樣的速度解散。
在北美同印第安人的戰爭不是集 中指揮的一種行動,而是小股人員或幾個人之間自行其事、分散進行的遭遇戰,所以居民們普遍擁有武器,這是對隨處存在的戰爭威脅的反應。
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對 「普遍擁有武器」這一原則做了簡潔的總結,它規定「紀律良好的民兵是保衛自由國家所需,故人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力不得予以侵犯」。另一方面,殖民地民兵 作戰的傳統也導致美國孤立主義精神的產生:民兵們平時是平民,只是在敵人打來時才緊握手中槍枝、站在他鄰居的身邊打退襲擊他們村莊的印第安人。而後來美國各州民兵的後繼者和繼承人就是各州的國民警衛隊。
美國使用金錢和荒地交換東部印第安土地
到1830年,在密西西比河以東絕大部分印第安人部落都被搬遷到西部。他們交出了1億英畝土地,換取了美國政府6800萬美元賠償和西北山區的大片荒涼土地。
美國最後打敗西部印第安人的戰爭是從1850年開始的,美國軍隊的4/5被印第安人牽制在西部地區,戰爭持續了十年之久,使美軍損失慘重。僅1835-1842七年間,美軍就更換了8位司令。最後靠計謀才算打完這一仗。
經過近400年遊擊戰爭印第安人最終戰敗
長期艱苦的戰爭導致後來當上總統的美國內戰英雄格蘭特揚言:「有必要滅絕全體印第安人部落。」美國政府撥款一億美元,美軍使用圍剿印第安人主要食物北美野牛的方式,斷絕印第安人食物來源迫使其投降。到1880年,北美野牛從原來的1300萬頭降至不足1000頭,基本絕跡。此辦法確實發揮了效力,失去 食物的印第安部落紛紛放棄了抵抗。
美軍還大量吸納印第安人加入軍隊,去與印第安部落作戰。克魯特印第安部落也參加美 軍圍剿阿帕奇部落的戰鬥。蘇族擊斃的準將坎比成了美軍陣亡的最高軍官,1876年,印第安人在大小角河戰役中甚至圍殲了卡斯特中校的騎兵團。直到1890年美軍與印第安部落共作戰1067次。印第安部落同美國軍隊的戰爭一直持續到1890年12月29日的「傷膝河之戰」。該戰事結束後,印第安人結束了近400年戰爭最後的戰鬥。
美國頒布《印第安賭博管理條例法案》,允許印第安部落在其保護區經營賭場。希望印第安人從此能自食其力,減少對聯邦政府的依賴(2001年,聯邦政府資助印第安人的金額達到94億美元)。僅2001年,209家印第安賭場收入達127億美元。現在在美國印第安人普遍享受比白人高得多的福利,只要證明自己有1/16的印第安人血統就是印第安人可以享受印第安人的福利。但是由於印第安人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所以人均收入還是落後於全美平均水平。
如果印第安有4000萬則白人早被打下大海
尚處於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北美印第安人,以其落後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水平是不可能保持大量人口的。我們必須承認在西方勢力最強盛的大航海時代,北美印第安人可以說是世界各地抵抗西方戰鬥力最強的人群,但是即便是全民皆兵的北美印第安人,其戰鬥參戰人數都是幾十人到最多2000人,也反映出其人口數量很少。如果驍勇的印第安人擁有那麼多人口,就有機會組織起幾萬,甚至幾十萬人的武裝,恐怕無論英國,法國,還是美國都會早就被趕下大海了。
蘇族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族群,主要分為三支:達科塔、納科塔和拉科塔。其中,拉科塔人以捕獵和戰鬥技巧聞名,是最著名的蘇族部落。如今,拉科塔人聚居在美國南達科塔州香農縣的松樹嶺居留地。
歷史上,拉科塔人與美國政府軍曾多次爆發衝突,如1866年紅雲戰爭和1890年傷膝河大屠殺。而後,美國政府獵殺北美野牛,斷絕拉科塔人食物來源,迫使他們移居至今天的松樹嶺居留地及附近地區。今天,松樹嶺居留地是全美最貧困的地區之一,治安極為混亂,家暴不斷,幫派橫行,暴力事件頻發。
美國攝影師Aaron Huey現年37歲,居於西雅圖。Aaron Huey曾去過當地治安最混亂的區域Manderson, 由此,Aaron Huey開始關注松樹嶺這片土地上拉科塔人的生活。
小男孩在松樹嶺印第安人居留地玩弓。該居留地位於南達科塔州,蘇族的拉科塔人聚居在此。
1890年傷膝河大屠殺遇難者的墓地。
Elk是位法師,他正在點燃鼠尾草淨化房間。在拉科塔人的宗教文化中,法師們可以接收神的訊息,並通過看似愚蠢的演說和動作幫助其他人保持內心的平衡。
晾在柵欄上的牛頭。攝於南達科塔州奧格拉拉。
人們在雷湖為太陽舞儀式做準備。攝於南達科塔州。
孩子們在前院玩耍。攝於南達科塔州曼德爾森。
三歲的C.J在堆滿盤子的水池裡洗澡。在當地,團結大家庭通常意味著居住擁擠。該圖攝於2008年,全家22個人擠在只有3個臥室的房子裡。
曼德爾森一座房子裡,紅雲酋長(蘇族史上著名酋長)的老照片和孩子在學校的照片一起貼在牆上。
飽受精神疾病和酒精折磨的年輕人躺在自家起居室。他家距城鎮僅有6英裡(約10公裡)。2011年5月該照片公開後,他和房裡的居住者都搬走了。
曼德爾森一座房子的地下室。攝於南達科塔州。
女孩在地下室裡玩耍,牆上遍布圖畫和文字。
松樹嶺的一位幫派成員。
一對年輕夫婦隔著鐵絲網接吻。
車裡塞滿了科羅拉多州募捐來的衣物,小女孩在車裡連坐的地方都沒有。
松樹嶺居留地位於南達科塔州香農縣。在過去的30年中,香農縣是全國最為貧困的3個縣區之一。
人們從發汗茅屋裡出來。在當地,在屋子裡發汗是一種宗教儀式。
9歲的Wakinyan把用來祈願的旗子插在樹下。
年輕的太陽舞舞者和他的傷疤
內布拉斯加州的Rudy。
印第安人由來和歷史
21世紀初,瑪雅人約有七百萬。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島、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還存在著大量遺留的古代文化遺產。一些瑪雅人已經相當地融入了現代文化,另一些人還在繼續著更傳統的習俗,這些人以瑪雅語作為主要語言。
當代瑪雅人大多數生活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州、坎佩切州、金塔納羅奧州、塔巴斯科州和恰帕斯,和中美洲國家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的西部和薩爾瓦多。
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玉米、蠶豆、南瓜、可可、甘薯、辣椒、菸草、棉花。
土地公有,分配給每個家庭使用,每3年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西元後,出現了自由人和奴隸的劃分,統治者稱為「大人」,職位世襲,掌握軍政大權。
阿茲特克人
阿茲特克人(Aztec)又譯阿茲臺克人,阿茲特卡人,是墨西哥人數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中心在墨西哥的特諾奇,故又稱墨西哥人或特諾奇人。主要分布在韋拉克魯斯、莫雷洛斯、格雷羅等州。屬蒙古人種美洲支。使用納瓦特爾語。
阿茲臺克人最先居住在墨西哥西部的海島上,11世紀開始遷移。根據傳說,他們得到神的啟示,如果一隻鷹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條蛇,那就是定居的地方。1325年,他們在首領特諾克帶領下,在特斯科科湖的兩個島上建立了特諾奇提特蘭城(Tenochtitlán,今墨西哥城) 。
印加人
印加人(Inca),或譯印卡人,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使用克丘亞語。「印加」(Inca)的意思是「太陽的子孫」。主要生活在安第斯山脈中段,中心在秘魯的庫斯科城。
印加人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克丘亞族的一支,講克丘亞語,他們的「王」稱為「印加」,早期西班牙殖民者與其接觸時,錯誤的把他們「王」的稱號來稱呼這個部族,因此,印加人這個名字就延續了下來。與阿茲特克人一樣,印加人也是一支相當年輕的部族,他們在13世紀起開始向外擴張,並建立起歷史上習稱的「印加帝國」。
毀滅災難
16世紀後來到美洲的歐洲殖民者帶給當地印第安人是毀滅性的災難。據統計,殖民時期,西班牙所屬的領地有1300萬印第安人被殺,巴西地區有大約1000萬被殺,美國西進運動中又有100萬左右印第安人被殺。大量印第安人被奴役甚至屠殺。到21世紀大約有3000萬印第安人。拉丁美洲的男性印第安人基本上沒有純男性系列的後代,其混血後代麥士蒂索人大多為男性殖民者與當地女性的後代。而北美的情況更糟,印第安人被趕入印第安保留地,其在當地人口所佔比例小於5%。在美國,印第安人僅佔總人口的1%左右。
《世界通史全編》有這樣的文字:「在當時世界『文明』的國度美國(這裡指美國獨立前的十三個殖民地),這種種族滅絕政策,來得更加兇殘。他們一再提高屠殺印第安人的賞格。那些謹嚴的新教大師,新英格蘭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們的立法會議上決定,每剝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和每俘獲一個紅種人都給賞金40鎊;1720年,每張頭蓋皮的賞金提高到100鎊;1744年麻薩諸塞灣的一個部落被宣布為叛匪以後,規定了這樣的賞格:『每剝一個12歲以上男子的頭蓋皮得新幣一百鎊;……每剝一個婦女或兒童的頭蓋皮得五十鎊!』」
1783年,美國獨立以後,對印第安人的屠殺和虐待並沒有絲毫收斂。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為了開拓疆土,美國政府把印第安人驅逐出祖居地。1830年,美國政府通過《印第安人遷移法案》,規定東部的印第安人要全部遷往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為他們劃定的保留地中去,實行種族隔離和迫害。這些「印第安人保留地」絕大部分是偏僻貧瘠的山地或沙漠地帶。一個叫切羅基的部族,在被迫遷往「印第安準州」(即今奧克拉何馬州)的遷徙中,歷時3—5個月,約4000人喪生,佔該部族的人口的25%。這一慘劇後來被稱為「血淚的審判」。印第安人長期遭到屠殺、圍攻、驅趕、被迫遷徙等迫害,人數急劇減少。到20世紀初期,只剩下30多萬人。直到1924年,美國國會才通過了《印第安人公民資格法》,宣布凡在美國境內出生的人均為美國公民。
1934年,美國又根據羅斯福總統的「新政」通過了《印第安人重新組織法》,允許印第安人建立自己的政府,不再分配保留地的土地,停止強迫印第安人放棄傳統文化和宗教的政策,印第安人的境況才有所改善。才沒有遭到滅族。
在殖民者進入新大陸之前之前,美洲已經有了四個印第安人建立的奴隸制大帝國。令人遺憾的歷史事實是:處於萌芽狀態的美洲文明被來自歐洲的殖民者所毀滅,難以馴化的印第安人作為人類幾大人種之一,整體上被基本滅絕,以致於殖民者們不得不從文明程度更低的非洲販賣更易於統御的黑人作為奴隸。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