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綜藝節目都是高開低走,《這!就是街舞》三季以來卻逆勢而行,低開高走。《這!就是街舞》的第一季豆瓣評分已經高達8.7,到了第二季躍升至8.8,現在《這!就是街舞》第三季已經是豆瓣評分9.0的神級綜藝。
提到《這!就是街舞》,被用到最多的形容詞就是「炸」。沒有花哨的social(社交)和苦心經營人設,《這!就是街舞》用舞蹈battle(對決)的滿滿乾貨,撐起了全程炸裂的效果。這種用一輪輪紮實的舞蹈打下一場場硬仗的職業態度,確實值得尊敬。
前幾年嘻哈音樂節目大火,讓不少人看好街舞節目是下一個爆款。於是在2018年,有了《熱血街舞團》和《這!就是街舞》的正面PK。不過舞蹈綜藝的傳播力度明顯要弱於音樂綜藝,街舞節目並沒能如願成為爆款,很多街舞節目就此偃旗息鼓了。不過積攢下良好口碑的《這!就是街舞》保留下來了珍貴的火種,並且現在越燒越旺了。
《這!就是街舞》三季節目的豆瓣評分不斷攀升,相比於口碑的提高,《這!就是街舞》的人氣漲勢更是喜人。第一季的《這!就是街舞》堪稱是寶藏節目的遺珠,這一季隨著王一博、張藝興、王嘉爾等人氣導師的加入,節目的關注度顯著提升,把場子越燒越熱。而且作為流量型明星,他們總是會被指摘為徒有其表的「小鮮肉」,在《這!就是街舞》節目中,「小鮮肉」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發揮了自己的主場優勢。他們終於不用再遭受被迫營業的無奈,而是完全樂在其中的自嗨。導師們的專注投入帶領越來越多的觀眾入戲,甚至剛剛「乘風破浪」的張萌都發起了在線追星,說王一博的舞蹈把她給看哭了。
王一博在演戲和主持的時候,總是常年保持著高冷麵癱臉,到了《這!就是街舞》中,則變成了全程高能的狂野boy,一展「酷蓋」本色,歪頭殺、吐舌殺、wink(眨眼)殺,看得人心動。
張藝興的硬核動作也讓人忘了他「小綿羊」的人設屬性,在節目中變成了剛進勇猛的「綿羊之錘」。尤其是他展現的krump(狂派舞)直接炸翻全程,自創將帽子從手肘傳輸到手上的「帽子戲法」,更是看得人目瞪口呆。王嘉爾經常有著腦洞大開的舞蹈創意,在最新的節目中,他將人肉自行車、少林功夫融入舞蹈中,動作乾淨,卡點精準,讓人看到了他在萌趣之外的實力。而寶刀未老的鐘漢良,他的加入本身就證明了街舞的精神態度。
導師固然搶眼,但是《這!就是街舞》的主角依舊是舞者。節目中央的舞池,好似激烈的角鬥場,舞者們就是場上的角鬥士。節目中的舞蹈值得一遍遍回放,「炸穿地心」的評論經常在彈幕中飄過。不少觀眾說,中國綜藝史裡最燃的畫面都能在《這!就是街舞》中找到。彈跳飛人、嬰兒戰車、深水炸彈、頭頂定格、空中大迴旋、託馬斯全旋……這些接近體操和雜技難度的舞蹈動作,經常讓人看得頭皮發麻,起一身雞皮疙瘩。
節目中不僅有各種大神級的舞蹈表演,民族舞等元素也同樣精彩。蓋蓋跳的一曲《卷珠簾》,將機械舞和民族舞有機融合。夫妻舞者楊文韜和CiCi帶來的表演《囍》,雖然沒有街舞的狂拽酷炫,卻讓人在靜謐的舞蹈動作中看得淚流滿面,看來好的舞蹈真的是會自己講出故事。
《這!就是街舞》體現了一種old school(老派)的綜藝精神,舞蹈紮實,細節滿分,不追求花裡胡哨的綜藝感,而是老實本分地做節目。深耕街舞的小眾圈子,把專業內容做到極致。網友送它「神仙國綜」的稱號,也是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