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臺》已播出過半。
唐嫣的口碑還沒有逆轉,整部劇中唯一沒有被群嘲的,只有飾演女二號蕭胡輦的佘詩曼。
原因很簡單,人設沒塌,演技沒垮。
回想起佘詩曼的演員生涯,好像沒有演技崩盤的時候,雖然不是每次都讓人稱讚,但的確沒有失水準的時候。
1997年,佘詩曼獲得香港小姐的季軍後,入圈開始了她的TVB劇之路。朗讀君是從她的第二部電視劇《雪山飛狐》開始認識和關注她的,那時候的佘詩曼才二十出頭,臉上還有嬰兒肥,眼神清澈,十足的小白花形象,加上TVB那一套嚴苛的演員培訓體系,因此即便是剛入行不久,佘詩曼也很好地完成了她的第一個熒幕經典形象苗若蘭。
第一次被佘詩曼驚豔,是《碧血劍》。
她飾演一個表面人畜無害、內心卻陰狠毒辣的長平公主阿九。
和一般的偶像藝人不同的是,TVB的演員很少過分關注自己的偶像光環,從來不會想著為了維護自身形象人氣而拒絕反派角色,但我們看到現在的很多流量演員在剛剛走紅的那幾年裡基本都是固定類型、完美的高光角色。
但佘詩曼在人氣上升期的時候卻敢於突破以往的小白花角色,來一場逆轉。看過《碧血劍》的人都知道,溫青青是第一女主角,但當年佘詩曼憑藉自己讓人恨不起來的臉和強大的演技把當時的女主角秒成了渣,而這部《碧血劍》也是我第一次看劇為男主角和女二號不能在一起而感到意難平。
《碧血劍》之後,佘詩曼又出演了《倚天屠龍記》周芷若一角,又一個表裡不一的女二號。這版《倚天屠龍記》裡,黎姿版趙敏自然是明豔照人,是劇迷心中永遠的白月光,但作為女二號的佘詩曼也不遑多讓,塑造了一個令人驚喜的周芷若,與黎姿的趙敏一時雙璧。
再往後,佘詩曼在正派女主角和腹黑女二號的角色中穿梭自如。
2004年,她與黎姿再次狹路相逢女主角女二號,攜手鄧萃雯、張可頤等演員共同主演了宮鬥鼻祖劇《金枝欲孽》。
這部被譽為「宮鬥聖經」的清宮女人大戲,當年以平均收視32點、最高收視41點的成績取得香港電視劇年度收視冠軍,而佘詩曼憑藉該劇獲得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我最喜愛的電視角色獎。
在黎姿等TVB昔日的當家花旦紛紛淡出之後,佘詩曼一枝獨秀霸屏TVB的黃金檔,出演了《覆雨翻雲》、《火舞黃沙》、《東方之珠》、《法證先鋒2》、《歲月風雲》、《宮心計》、《公主駕到》等多部電視劇。
一直到2014年的《使徒行者》後,她才漸漸淡出港劇。
佘詩曼,是港劇最後一個黃金期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隨著演員的青黃不接,港劇逐漸走向衰敗,偶爾也會有一兩部不錯的劇出現上演一次迴光返照,但那個黃金時代已然遠去。
這個時候,內地的影視行業卻是一片繁榮,而那些業務能力尚能打的人則慢慢地將事業重心轉移至內地,佘詩曼就是這集體北上大隊伍中的一員。
但這些40歲➕的TVB女演員不比男演員。
男演員們尚能在各種劇集裡搭配年輕的小花們上演霸道總裁愛上我,又或是蘿莉大叔戀,如林峰北上拍了《大漢賢妃衛子夫》,黃宗澤北上拍了《少年狄仁傑》等等,都是實打實的男一號,而像佘詩曼這樣的有業務能力但已不具備年齡優勢的女演員卻只能與資本力捧的內地小花做配。
佘詩曼北上試水的第一部劇是2018年的《延禧攻略》。
這部宮廷爽劇於2018年夏天播出,獲得了超高的關注度,播放量突破150億,劇中包括佘詩曼在內的一眾主角隨之走紅,作為劇中演技好評度最高的佘詩曼還因此劇提名了華鼎獎的最佳女配。
其中大結局一場8分鐘的斷髮戲更是被人津津樂道,堪稱教科書級表演。
《延禧攻略》的演技有目共睹。
佘詩曼又重新進入了觀眾視野,在早前的採訪中她也提到過「多了很多工作機會」,今年已有《鬢邊不是海棠紅》和《燕雲臺》兩部劇播出,還陸續參演了一些綜藝的錄製。
雖然還沒有接到一部女主大戲,但能頻繁地在熱播劇中以戲份吃重的女二號之姿露臉,對比起那些明明只比女主角大幾歲卻只能演女主角媽的女演員處境要好得多了,可見真正有業務能力的人永遠不會被觀眾遺忘。
藉由佘詩曼的北上之路,感慨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過的港劇時代,美人遲暮、英雄老矣是沒法改變的自然規律,那些曾經為我們塑造過無數經典的港劇人已然老去,但那些留在記憶裡的感動、驚豔、震撼卻永遠都在,以及因此而形成的電視劇審美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