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諸呂欲為亂,畏大臣絳、灌等,未敢發。朱虛侯以呂祿女為婦,故知其謀,乃陰令人告其兄齊王,欲令發兵西,朱虛侯、東牟侯為內應,以誅諸呂,立齊王為帝。齊王乃與其舅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陰謀發兵。齊相召(shào)平弗聽。八月,丙午,齊王欲使人誅相;相聞之,乃發卒衛王宮。魏勃紿(dài)召平曰:「王欲發兵,非有漢虎符驗也。而相君圍王固善,勃請為君將兵衛王。」
【注釋】
灌:灌嬰(?-前176)。漢初功臣。高帝六年封潁陰侯,官至太尉、丞相。
虎符:兵符,古代調兵遣將的信物。銅鑄,虎形,背有銘文,分兩半,右半留在皇朝,左半授予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調兵時由朝廷使臣持符驗合而生效。
【譯文】
[5] 呂氏想作亂,但又畏懼大臣周勃和睢(suī)陽人灌嬰等人,所以沒敢發動叛亂。朱虛侯劉章娶了呂祿的女兒為妻,所以知道呂氏的陰謀,於是他偷偷派人通知他的哥哥齊王劉襄,想讓齊王發兵西徵,讓朱虛侯和東牟侯作內應,誅滅呂氏,立齊王為皇帝。於是齊王和他舅父駟鈞、郎中令祝午和中尉魏勃密謀發兵,但齊國相國召平不聽從。八月二十五日(一說二十六日)(丙午),齊王準備派人殺相國召平。召平聽說後,就調兵去守衛王宮。魏勃騙召平說:「齊王想調兵西徵,但沒有朝廷的另一半虎符作憑證。您圍困齊王,阻止他發兵本就做得對,請讓我替您帶兵守衛王宮。」
召平信之。勃既將兵,遂圍相府,召平自殺。於是,齊王以駟鈞為相,魏勃為將軍,祝午為內史,悉發國中兵。
【譯文】
召平相信了魏勃說的話。於是,魏勃獲得兵權後就圍困了相府,召平被逼自殺。於是,齊王任命駟鈞為相國,任命魏勃為將軍,任命祝午為內史,徵調了全國的兵力西徵。
使祝午東詐琅邪王曰:「呂氏作亂,齊王發兵欲西誅之。齊王自以年少,不習兵革之事,願舉國委大王。大王,自高帝將也。請大王幸之臨菑(zī)(同「淄」),見齊王計事。」琅邪王信之,西馳見齊王。齊王因留琅邪王,而使祝午盡發琅邪國兵,並將之。琅邪王說齊王曰:「大王,高皇帝適長孫也,當立。今諸大臣狐疑未有所定,而澤於劉氏最為長年,大臣固待澤決計。今大王留臣,無為也,不如使我入關計事。」齊王以為然,乃益具車送琅邪王。琅邪王既行,齊遂舉兵西攻濟南。遺(wèi)諸侯王書,陳諸呂之罪,欲舉兵誅之。
【注釋】
臨菑:齊王國都,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
【譯文】
齊王派祝午到東面的琅邪國騙琅邪王劉澤說:「呂氏開始作亂,齊王準備發兵西進誅滅呂氏。但齊王認為自己年輕,不了解軍事,表示願把整個齊國的軍隊都交給大王指揮。大王自從高祖時就已是將軍,請大王親自到齊國臨淄,與齊王商量滅呂大事。」琅邪王相信了祝午說的話,便騎上快馬向西前往臨淄去見齊王。齊王趁機扣留了琅邪王,並讓祝午調動琅邪國的全部軍隊,並一併統領。琅邪王對齊王說:「大王是高皇帝的嫡長孫,理當被立為皇帝。現在大臣們還猶豫不定,而我在劉氏中最年長,大臣們都在等我商議作決定。現在大王把我扣留在這也沒有什麼用,不如讓我入關去與大臣們商議計策。」齊王認為劉澤說得有道理,就準備了車輛送琅邪王前往長安。琅邪王走了之後,齊王就率軍向西去攻打濟南,並向各諸侯王送信,列舉呂氏罪行,準備發兵誅滅呂氏。
相國呂產等聞之,乃遣潁陰侯灌嬰將兵擊之。灌嬰至滎(xíng)陽,謀曰:「諸呂擁兵關中,欲危劉氏而自立。今我破齊還報,此益呂氏之資也。」乃留屯滎陽,使使諭齊王及諸侯與連和,以待呂氏變,共誅之。齊王聞之,乃還兵西界待約。
【注釋】
滎陽:滎陽縣,漢時軍事要地,在今河南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
【譯文】
相國呂產等人聽說齊王劉襄起兵的消息之後,就派潁陰侯灌嬰率兵迎擊齊兵。灌嬰到滎(xíng)陽縣後,與部下商議說:「呂氏在關中擁兵自重,想推倒劉氏自立為帝。如果我們打敗齊軍回朝獻功,就更增強了呂氏篡國的力量。」於是灌嬰在滎陽駐守,並派使者告訴齊王和諸侯與他聯合,等呂氏發動叛變時再共同討伐呂氏。齊王得知這個消息後聽從了灌嬰的建議,就領兵退到齊國的西部邊界,等待聯合起兵討伐呂氏的時機。
[5] 呂祿、呂產欲作亂,內憚絳侯、朱虛等,外畏齊、楚兵,又恐灌嬰畔(通「叛」)之。欲待灌嬰兵與齊合而發,猶豫未決。
【譯文】
[5]呂祿和呂產打算起兵作亂,但在朝內畏懼絳侯周勃和朱虛侯劉章等人,在朝外害怕齊國和楚國等諸侯的軍隊,也怕灌嬰倒戈,他們想等灌嬰的軍隊和齊軍交戰的時候再發動叛亂,所以一直猶豫未決。
當是時,濟川王太、淮陽王武、常山王朝及魯王張偃皆年少,未之國,居長安;趙王祿、梁王產各將兵居南、北軍。皆呂氏之人也。列侯群臣莫自堅其命。
【譯文】
當時,濟川王劉太、淮陽王劉武、常山王劉朝和魯王張偃都還年幼,所以還留居在長安,沒有去各自的封地。趙王呂祿和梁王呂產分別率兵統領南軍和北軍,軍隊中的人都是呂氏的黨羽。列侯和大臣們對自己的生死都沒底。
太尉絳侯勃不得主兵。曲周侯酈商老病,其子寄與呂祿善。絳侯乃與丞相陳平謀,使人劫酈商,令其子寄往紿說呂祿曰:「高帝與呂后共定天下,劉氏所立九王,呂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議,事已布告諸侯,皆以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趙王印,不急之國守藩,乃為上將,將兵留此,為大臣諸侯所疑。足下何不歸將印,以兵屬太尉,請梁王歸相國印,與大臣盟而之國。齊兵必罷,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裡,此萬世之利也。」呂祿信然其計,欲以兵屬太尉。使人報呂產及諸呂老人,或以為便,或曰不便,計猶豫未有所決。
【注釋】
酈商(?-前180):漢初因功封為曲周侯,官至右丞相。
劉氏九王:即高帝的弟弟楚王劉交、高帝的兒子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高帝的侄子吳王劉濞、劉氏的旁系親屬琅邪王劉澤、高帝的孫子齊王劉襄和惠帝名義上的三個兒子常山王劉朝、淮南王劉武、濟川王劉太。
呂氏三王:即梁王呂產、趙王呂祿和燕王呂通。
【譯文】
太尉絳侯周勃雖在太尉之位,但卻並沒有統領軍隊的實權。曲周侯陳留高陽鄉人酈商年老多病,他的兒子酈寄與呂祿關係很好。於是絳侯與丞相陳平密謀,派人劫持了酈商,他們讓他的兒子酈寄去騙呂祿說:「高帝與呂后一起平定了天下,立了劉氏的九個人為王。呂氏所立的三個王都是大臣們商定的。事情已向諸侯宣布,諸侯都認為是應當的。現在太后駕崩了,皇帝又年少,但您身佩趙王印綬,不立刻回趙國守備自己的封國,卻擔任上將軍,率兵留守在這裡,遭到大臣和諸侯的懷疑。您何不交回將軍印,把統領軍隊的權力交給太尉,請梁王呂產歸還相國印,與大臣訂立盟約再回到封國,這樣,齊兵一定會撤兵,大臣能安心,您也能高枕無憂地在您千裡方圓的封國稱王,這對您的子孫後代是有好處的。」呂祿相信並接受了酈寄的建議,打算把兵權交給太尉。呂祿派人將事情告訴了呂產和呂氏中年長的老人,他們中有的說呂祿的建議可行,有的說不可行,所以一直猶豫不定。
呂祿信酈寄,時與出遊獵,過其姑呂𡡓(xū)。𡡓大怒曰:「若為將而棄軍,呂氏今無處矣!」乃悉出珠玉、寶器散堂下,曰:「毋為他人守也!」
【譯文】
呂祿信任酈寄,經常跟他外出遊獵,一天,呂祿遊獵途中去拜見他的姑母呂𡡓。呂𡡓大怒,說:「你作為將軍,卻放棄軍隊,如今呂氏怕是無葬身之地了!」於是,呂𡡓把家中所有的珠玉和寶器都拿出來,散發給家中的侍從和僕人,並說:「不用再為別人守著這些東西了!」
九月,庚申旦,平陽侯窋(kū)行御史大夫事,見相國產計事。郎中令賈壽使從齊來,因數產曰:「王不早之國,今雖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嬰與齊、楚合從(zòng)(通「縱」)欲誅諸呂告產,且趣(通「促」)產急入宮。平陽侯頗聞其語,馳告丞相、太尉。
【譯文】
九月初十(庚申)清晨(凌晨),曹參的兒子平陽侯曹窋(kū)行使御史大夫職權,去進見相國呂產並和他商議國事。這時郎中令賈壽從齊國出使回來了,他責備呂產說:「大王不儘早回到自己的封國,即使您現在想回去,怕也是回不去了!」賈壽把灌嬰打算與齊國和楚國兩國聯合誅滅呂氏的事情全都告訴了呂產,並催呂產趕緊入宮。平陽侯曹窋聽到了一些賈壽說的話,便急忙去向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報告。
太尉欲入北軍,不得入。襄平侯紀通尚符節,乃令持節矯內(nà)太尉北軍。太尉復令酈寄與典客劉揭先說呂祿曰:「帝使太尉守北軍,欲足下之國。急歸將印辭去。不然,禍且起。」呂祿以為酈況不欺己,遂解印屬(zhǔ)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太尉至軍,呂祿已去。太尉入軍門,行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軍中皆左袒,太尉遂將北軍。然尚有南軍。丞相平乃召朱虛侯章佐太尉,太尉令朱虛侯監軍門,令平陽侯告衛尉:「毋入相國產殿門。」
【注釋】
符節:朝廷用作憑證的信物。
【譯文】
太尉周勃擔心發生變故,想立即馳向北軍,但被守衛軍門的人阻止了,無法進去。襄平侯紀通負責為皇帝掌管符節,於是,太尉便讓他拿著符節假傳聖旨,讓守衛軍門的人放太尉進入北軍。太尉周勃又讓酈寄和典客(職掌少數民族事務的)劉揭先去勸呂祿說:「皇帝派太尉來指揮北軍,讓您回自己的封國。您趕緊把將軍印交給太尉,離開這裡。否則,就大禍臨頭了。」呂祿認為酈寄不會欺騙自己,便解下將軍印綬,將印綬交給了典客劉揭,將北軍兵權交給了太尉。當太尉到北軍時,呂祿已經離開。太尉進了軍門,就在軍中下令說:「擁護呂氏的就袒露你們的右臂,擁護劉氏的就袒露你們的左臂!」軍中人全都袒露左臂。於是,太尉統領了北軍。但是南軍還掌握在呂氏手中,沒被控制。於是丞相陳平把朱虛侯劉章召來協助太尉周勃。太尉命令朱虛侯劉章監守北軍軍門,命令平陽侯曹窋通知守衛皇宮的衛尉說:「不要讓相國呂產進入未央宮殿門!」
呂產不知呂祿已去北軍,乃入未央宮,欲為亂。至殿門,弗得入,徘徊往來。平陽侯恐弗勝,馳語太尉。太尉尚恐不勝諸呂,未敢公言誅之,乃謂朱虛侯曰:「急入宮衛帝!」朱虛侯請卒,太尉予卒千餘人。入未央宮門,見產廷中。日餔(bū)時,遂擊產,產走。天風大起,以故其從官亂,莫敢鬥。逐產,殺之郎中府吏廁中。朱虛侯已殺產,帝命謁者持節勞朱虛侯。朱虛侯欲奪其節,謁者不肯。朱虛侯則從與載(zài),因節信馳走,斬長樂衛尉呂更始。還,馳入北軍報太尉。太尉起,拜賀朱虛侯曰:「所患獨呂產。今已誅,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
【注釋】
未央宮:漢初建於長安,在今西安市未央區。
【譯文】
呂產不知道呂祿已經離開北軍了,便進了未央宮,準備作亂。呂產到殿門後,無法進去,就在門外來回徘徊,但無計可施。平陽侯曹窋擔心無法取勝,就飛快地跑去請示太尉周勃。太尉也怕不能取得全勝,所以沒敢對外聲言誅滅呂氏,於是,他對朱虛侯劉章說:「你馬上入宮保戶皇上!」朱虛侯請求太尉派兵給他,太尉便派給了他一千多名士兵。朱虛侯進入未央宮門,看見呂產正站在廷中。此時已是近下午三、四點的時候,朱虛侯劉章率兵誅殺呂產,呂產逃走了。當時天空突然颳起大風,呂產的隨從官見勢慌亂,不敢與朱虛侯劉章的軍隊對戰;朱虛侯帶兵追殺呂產,在郎中府吏的廁所中將呂產殺死了。朱虛侯殺了呂產之後,皇帝派謁者持符節前來慰勞朱虛侯。朱虛侯想奪謁者手中的符節,謁者堅持不肯將符節給謁者,朱虛侯便與謁者共乘一車,憑著符節在宮中疾馳前進,殺了長樂衛尉(主管宮門警衛的)呂更始,然後返回軍營,飛快趕往北軍,向太尉報告。太尉周勃起身向朱虛侯劉章為他的勝利祝賀說:「我們所擔憂的只有呂產。現在呂產已殺,天下安定了(天下大勢已成定局了)!」於是,派人分頭逮捕呂氏所有的人,不論老少都斬殺掉。
辛酉,捕斬呂祿而笞殺呂𡡓(造字缺𡡓),使人誅燕王呂通而廢魯王張偃。戊辰,徙濟川王王梁。遣朱虛侯章以誅諸呂事告齊王,令罷兵。
【譯文】
九月十一日(辛酉),捕殺了呂祿,呂𡡓被亂棍打死,派人殺了燕王呂通,並廢黜了魯王張偃。九月十八日(戊辰),改封濟川王劉太為梁王,派朱虛侯劉章把誅殺呂氏的事情告訴齊王,讓齊王收兵。
灌嬰在滎陽,聞魏勃本教齊王舉兵,使使召魏勃至,責問之。勃曰:「失火之家,豈暇(xiá)先言丈人而後救火乎!」因退立,股戰而慄,恐不能言者,終無他語。灌將軍熟視笑曰:「人謂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為乎!」乃罷魏勃。灌嬰兵亦罷滎陽歸。
【譯文】
灌嬰駐紮在滎陽,聽說當初是魏勃勸齊王起兵的,就派人把魏勃找來,責問他。魏勃說:「如果家裡失火了,哪還有時間先去通知長輩了再去救火的?」說完就後退站在那裡,兩腿發抖,一副因恐懼而不能說話的樣子,到最後也沒有說出其它話來。灌將軍盯著魏勃看了半天,然後笑著說:「別人都說魏勃勇敢,現在看來不過是個狂妄的庸人,能有什麼作為!」於是放了魏勃。灌嬰也統率軍隊從滎陽撤兵返回長安。
班固贊曰: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執劫,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同「義」)存君親可也。
【譯文】
班固稱讚說:孝文帝時,天下人都認為酈寄是在出賣朋友。但出賣朋友,說的是見利忘義的人。對酈寄來說,他的父親是開國功臣,但又被劫持;即使酈寄殺了呂祿,但最後卻安定了國家,從救君父的大義上看,酈寄這樣做也是可以的。
《資治通鑑》哪個版本好?
我們的新版《資治通鑑》,有文有白,有詳盡的生僻字注音,有疑難點的注釋。歡迎留言批評指正。如果您喜歡,歡迎打賞和轉發。
【人文君的話】
這篇文章是我們新版文白對照《資治通鑑今注今譯》初稿的連載,團隊130多人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請所有聽友和讀者認真閱讀並留言,提出建議或者糾錯,協助我們完善文本。如果進展順利,本書將在今年交稿,2020年內付梓。目前可預訂,50本書,平均400多頁一本,預售價僅需1000元,最終按照定價七折交易,多退少補。書出版後可能不再有七折優惠。
白話《資治通鑑》-喜馬拉雅FM
音頻與文字更配哦
與本書配套的有喜馬拉雅免費版音頻《白話資治通鑑》1000多集,到西晉結束。此後是付費版音頻的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部分,大約還有2000集音頻。只需要給人文君微信轉帳360元,即可獲得人文君的喜馬拉雅帳號和密碼,獨享收聽特權。《資治通鑑》真正的史料價值就在東晉到五代十國的歷史,既翔實又精彩。有意者請添加人文君微信號bhzztj。
喜馬拉雅付費音頻戳圖試聽
▼▼▼
精彩回顧:
卷1周紀1—卷5周紀5(前403-前256)
卷6秦紀1—卷8秦紀3(前255-前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