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那就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過,倍加珍惜,圓滿度過。
選擇了告別模式,就懂得了時間的寶貴。
醒的中年人,都把人生調成了告別模式
就如那首《旅客》歌唱的那樣:走著走著,有些人不見了……
人到中年,大都經歷過生離死別,有些人來不及告別,已經不在了。
人到中年,將要告別父母,就對他們好一點,別等到有一天醒悟後悔。所謂子欲孝而親不在啊。
選擇了告別模式,就懂得了時間的寶貴,懂得與父母相聚一天少一天,父母會先變老,他們終將遠去。
選擇了告別模式,就給子女更多陪伴,珍惜每一次的歡笑每一次的感動。成長是最好的禮物,因為有你在身邊而不同了。
選擇了告別模式,不論金錢還是榮譽能拿得起能放得下。能接受,也能告別。
凡事有交待,凡事有準備。做一個靠譜的人。
不懼將來,不畏現在。
清醒的中年人,都把人生調成了告別模式,人到中年更懂得了珍惜時間。
告別無關的關注:你對這個世界沒那麼多責任
傳播學在研究大眾傳媒的弊端時,有一個結論認為:
「大眾媒體能夠把全世界發生的事情,事實擺在你的眼前。通過逼真的視效、音效,讓你感同身受,仿佛你也是事件的親歷者、參與者一般,產生了虛假的參與感,從而讓你忽略了對現實的參與和行動。」
全世界每天產生海量信息,大部分對你都沒什麼用。
重要的不是你接收到了什麼信息,而是你參與了什麼、改變了什麼。
即使在網上看到什麼負面信息,或者憤憤不平急需噴的東西,你都上去批評一番。
你自認為參與了,但你改變了什麼?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事情與你無關,你也不是超人,對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多責任。
更何況你認為錯誤的事情未必錯誤,更可能是你不了解事實或者段位不夠,看不到本質的東西而已。
與其花時間糾結,羅志祥的瓜多少分真多少分假,綠地高管的瓜後續可能會怎樣發展。
還不如好好思考,還可以怎樣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怎樣更好地陪伴自己的家人。
告別無用的社交:不屬於自己的圈子都退出吧
當你強行擠進某個圈子的時候,往往就是擠進了生活的對立面,或者是加入了另一個層次的群體。別人對你是很排斥的,你卻硬是要和別人交往,最後變成了互相傷害。
當你窮的時候,擠進富人的圈子,希望別人打發一點點,結果被人嘲諷,甚至有人找機會利用你,你只會讓自己更加寒心。
當你有錢的時候,加入了窮人的圈子,別人都會討好你,但更多的人是算計你、嫉妒你、找機會打擊你。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越來越懂得,人心隔肚皮,不要高估了自己的別人心中的位置。
成年人的生活,上有老下有小,真的不容易。應付生活,努力賺錢,都已經夠累了,何必再去應付無用的社交,何必再去看別人的臉色,何必到處喋喋不休,何必把別人當成衣食父母?
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出人頭地,但能夠活出好心情,就已經成功了。
捨棄無用的社交,有了更多的獨處時光,有了學習和思考的時間,你還會遇到和你志同道合的人,哪怕只有那麼一兩個人,也很好了。
告別不擅長的事:你費盡心力所做的事並不會帶給你多少回報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如果不能夠在其天賦之中,發揮其全部的才能,那麼他在其他方面無論消耗多少心力,其回報只會越小。
這意味著那些需要消耗你極大心力的事情,是你不能夠勝任的事情,也是你再怎麼努力也很難取得進展的事情。
是否正是這樣,那些極大消耗你心力的事情,其回報越小。
如果你所從事的行業,消耗了你極大的心力,這可能意味著你並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倒不如趁早改行,去做自己真正擅長的事情,才能夠充分發揮你的能力。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做著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費勁心力還沒有得到多少回報。
但這同樣也意味著,去做你擅長的事情、去做你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其回報是事半功倍的。
減少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可能需要你找到一個更加合適自己的位置。
面對今天,你是否是全力以赴去做事,去體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