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訊(記者/李愛 王晟 攝像/趙天陽 張家旺)1月6日,由《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場景實驗室聯合主辦的「甦·新商業盛典2021」於南京舉行。圍繞「從0到1,萬物不同」的主題,來自各行各業的數十位商業掌門人與商業思想家、學者匯聚一堂,從產業更新、品牌煥新、服務從新等主題展開對話交流,共同描繪新商業未來發展圖景,當晚還頒布了「年度新物種致敬」各大獎項,以期為數字商業發展樹立新風向標。
(活動現場)
2020年,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受到嚴峻挑戰;疫情之後,商業模式及商業邏輯都有待重新思考,商業世界正在加速變革。商業思想家、得到《每周商業評論》主理人吳伯凡在「破題從0到1」的主題演講中提出,從冬至春始的故事引申出新的商業機會往往隱藏於「顯而不易見的巨大市場」,商業成功的關鍵在於以創新性視角觀察世界,在危機中發現機遇,現如今創新已不僅僅在於無中生有,還在於「模塊式創新」,即對已存在的事物進行重新組合,進而形成新的物種。
產業破圈: 在新風口上起舞
在新的國際發展格局下,產業結構和鏈條正在進行重構,新機遇應運而生。
(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作主題演講)
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對2021年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預測,認為在全球貨幣繼續寬鬆的背景下,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將維持相對良好態勢;數位化轉型將全面提速,數字經濟是中國經濟換道超車的絕佳武器,產業升級勢在必行;需求側管理將成為重點,消費分級成為大趨勢;碳中和綠色發展將得以持續踐行,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
蘇寧易購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從零售業的革新出發,指出分布式生產、柔性生產及尋源生產等生產方式的新變化正在促使零售業向著前店後廠、體驗式、社群式方向發展。科學技術也在促使零售業持續變革,其中尤以數位化技術的影響為甚,數位化技術使在線化成為新零售的顯著特點。
潤米諮詢創始人、得到《5分鐘商學院》主理人劉潤對公平紅利的問題提出思考,指出社會在越來越追求效率的同時,公平正在面臨挑戰。對行業巨頭而言,需要促進公平幫助普通人享受網際網路便利。
(德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許思濤分析民營企業發展機遇)
德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許思濤對民營企業所面臨的新機遇與挑戰作出相應建議,認為新宏觀環境下企業需把握宏觀政策的目標及約束、重視地緣政治對公司戰略的影響、關注數位化轉型與社會效益。
(在場觀眾認真聆聽嘉賓發言)
品牌升級:跨界合作尋找新可能
品牌也已成為創新商業模式的又一實踐場域。在品牌煥新主題演講環節,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文化部原副部長周和平指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還有待於從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對中華優秀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走向世界,進而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新商業也才能不斷繁榮。
(鈦媒體國際合伙人楊銳進行主題分享)
無錫靈山文旅董事長吳國平在分享景區發展成果的同時指出,文旅創新需要以新的思維讓每一個細分場景都能長出新的生活方式。在貝醫生創始人兼CEO章駿看來,其成功離不開品牌信任坐標的打造,也離不開在私域與用戶形成品牌價值觀同盟,進而實現與用戶一起進行產品與內容的共創。鈦媒體國際合伙人楊銳則認為,垂直領域的商業媒體仍需要擁抱短視頻的商業流量。
服務迭代:突破行業邊界
服務型經濟的發展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服務的創新或將開發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在第三個主題演講環節,與會嘉賓圍繞服務業的各種新業態展開交流。
(飛書副總裁史志雋演講)
飛書副總裁史志雋認為,數字經濟時代,未來的工作空間將打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工具的改變和迭代能有效幫助組織進行自我提升,工具重塑工作方式的新趨勢催生了企業服務的新未來。
大任智庫創始人、江蘇省數字經濟商會副會長卜安洵認為,模擬語言與數字語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兩大「語言體系」,並且數字語言正在成為新的發展趨勢。當下市場逐漸衍化出了數位化商業,新興的數字經濟產物都離不開數據、算法、算力、人才、資本、基礎設施等六個底層要素。數位化的發展將進一步催生出將所有資源數位化的「透明企業」。
星星充電創始人、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邵丹薇指出,充電連接了萬億級的能源市場,深度改變了能源傳輸方式與配網結構,能夠帶來移動能源網的全新時代,「真正的智能製造在於將整個消費路徑雲化」,通過將用戶、供應鏈等各個環節上雲,能夠促使效率得到極大提升,進而使企業向產業鏈的上下遊延伸。
(盛典頒獎典禮)
當晚,活動現場還頒布了「年度新物種致敬」各大獎項,部分獲獎企業在會上分享了創新成果和經驗。
作為此次活動的首席合作媒體,江蘇廣電旗下荔枝新聞與江蘇國際頻道對大會進行了全程報導。
(以上圖片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