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
將是一場奇妙之旅
只有親身經歷過
才能真切感受到其中的美妙
或許你無法在賽場上馳騁
但是現在,
你可以化身段子手
寫下你給世中運的「專屬口號」
第18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口號開始徵集啦!
徵集要求
1
徵集內容:口號需和世中運、晉江有關
2
徵集時間:即日起至12月20日
3
徵集形式: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或發到「晉江經濟報」官方微信後臺。#口號內容+聯繫人
4
徵集要求:尊重原創,不得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內容具有創意,為世中運帶來正能量。
你的口號,可以是勵志的、
也可以是文藝的、熱血的,
甚至是天馬行空的......
相關內容
千裡探尋 問道賽事與城市發展
從世界大運會
看成都「新」文創
大型賽事是對城市綜合實力的考驗,
也是凸顯城市文化魅力的極佳平臺。
如何辦好大型賽事?
如何凸顯城市文化魅力?
如何實現「辦賽事」和「辦城市」雙提升?
帶著這些疑問,
晉江考察團日前前往成都,
利用2天的時間,取經問道,
考察學習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籌辦工作。
特許商品 傳統文化年輕化
當考察團來到成都時已是初冬,寒意逼人,但感受到的卻是火熱的大運會氛圍。
在成都天府國際金融中心內,一家看似普通的店面卻吸引了很多年輕人。走進這家「成都大運會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店內燈光明亮,桌面上擺放著印有大運會標識的鑰匙扣、藍牙音箱、本子、徽章、充電寶、杯子器具等新潮商品,牆上掛著新款的衣服、書包和吉祥物「蓉寶」玩偶。
大小近百平方米的店鋪,陳列著上百款商品。讓顧客追捧的,不僅是有著大運會標識的商品,還有蜀繡、蜀茶製作而成的文創禮盒。
「川劇、太陽神鳥等是成都特色,通過文創設計進行跨界合作,讓每一款商品與賽事的活力和城市歷史文化有機結合,讓這些古老的文化『年輕』起來,更符合年輕人的消費習慣,這就是產品開發的初衷。」成都大運會執委會開發活動部市場開發處負責人黃松騰介紹。
從2019年12月30日,成都大運會正式啟動特許經營計劃以來,一大批國內頂尖的特許經營企業加盟進來,累積上新約300款特許商品,連續鋪設19家實體店。
「我們的目標是,百店千款。除了繼續在成都核心商圈、景區及地鐵開設特許商品零售店、形象店外,還將著手準備在北上廣深等開設相關店鋪,傳播賽事文化和城市文化。」黃松騰說。
「味」的傳承 城市美食活起來
來成都吃什麼?什麼才是成都味道?隨著大運會一天天臨近,成都,正把大運會作為城市營銷的重大機遇,積極傳播成都美食。
「鍾水餃」是始於清末的成都特色小吃店,至今仍是最知名的四川老字號餐廳之一。
創辦至今,「鍾水餃」除了受到成都本地人及遊客的青睞外,也成為城市對外交流的窗口,登上了G20、世界旅遊大會、航線大會等重大節會的舞臺,在展示成都煙火人間的同時,也為成都美食在「世界時間」裡留下了豐富的印跡。
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成都人,「鍾水餃」第四代傳承人祝元清加入了成都大運會廚師志願服務隊的行列。在祝元清看來,成都大運會是一項國際性賽事,是所有成都人的大事,他希望讓更多海內外的朋友了解成都美食文化,展現成都良好的城市形象。
如今,越來越多像祝元清這樣的美食老字號傳承人,加入志願者隊伍,參與各種大運會宣傳推介活動。除美食表演和品鑑之外,他們希望用溫暖的服務,讓四海賓朋感知不一樣的成都。
除了獨具特色的老字號美食文化傳播,成都也發力建設大運美食街區,唱響美食城事。
不久前,成都出臺了《踐行賽事營城 推進國際美食之都建設強鏈補鏈工作方案》。根據方案,成都將加快建設美食載體,比如,提出要對傳統餐飲街區進行現代數位化改造,分批次推出3~5個充分彰顯國際範、成都味的大運美食特色街區;甄選一批行業優質餐飲店推薦名錄,涵蓋川菜、火鍋、小吃及國際風味各個品類。
巴蜀文化 古老現代相融合
金沙遺址是中國重大的考古發現,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是成都的重要文化標誌。走在成都的街頭,你總能見到太陽神鳥的元素。
如今這隻放大270萬倍,約有44.5米寬的太陽神鳥圖,「飛」到了正在建設中的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的屋頂,成為最靚麗的蜀文化。作為2021大運會開閉幕式主場館,體育場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建築高度50米,可容納觀眾4萬人,整體為飛碟造型,其標誌性的設計為屋面懸浮的「太陽神鳥」圖案,象徵著古蜀文化,與整體造型形成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據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場館部負責人何平介紹,體育場設計靈感一方面是貼合成都「科幻之都」的發展,另一方面則是來源於成都城市的標誌性元素太陽神鳥,兩個層面的設計考量代表著成都文明和現代科技的結合。
「在開幕式上,東安湖體育公園體育場將以245萬顆LED燈珠在夜幕之下藝術呈現『飛碟』造型及屋面『太陽神鳥』。」何平說。
據悉,大運會結束後,東安湖公園內的「一場三館」將用於大型演藝、綜合展會、體育競賽和全民健身,一流的場館設施全民共享。
辦賽營城
體育為城市發展賦能
「辦賽、營城、興業、惠民」
是成都籌辦大運會的理念,
如何通過一場綜合型體育盛會,
搞活一座城?
帶著問題,
晉江市考察團走進成都大運會場館、街頭巷尾,
實地考察大運會辦賽營城情況。
乘著賽事東風崛起一座新城
2017年,成都作出城市「東進」的重大決策,推動成都跨越龍泉山脈向東發展;2018年底,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舉辦權花落成都,「東進」的腳步遇上大運會的東風,由此,東安新城應運而生。
乘著賽事東風,成都市在龍泉驛區一片農村荒地上,規劃建設東安湖體育公園,項目總用地面積約450畝,總投資31.8億元,規劃總建築面積41.6萬平方米。主要包括「八館五中心兩園一家一大劇院」,其中,主體育場、遊泳館將作為大運會的賽事場館。
新城的規劃建設改變了過去產業單一、發展滯後的情況,按照公園城市的理念打造的東安湖體育公園,將集產業、生態、生活、城市功能於一體。這樣的時機建一座新城,是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城市建設轉型升級、提高功能品質的必然選擇。
隨著大運會的臨近,成都大運會新建改造場館49處,所有新建改造場館將於明年4月底前完工。位於成都大學的大運村22棟新建單體項目全部實現主體結構封頂,由居住區、運行區、國際區、交通區4部分組成。大運會的到來,也極大地推動了校園建設。
社區運動會遍地開花 全民健身深入人心
11月29日,成都馬拉松賽鳴槍開跑,這是大運會前的一項重要賽事,吸引了1萬多名跑友參加。選手們在感受成都城市風貌的同時,也體會到濃濃的「愛成都·迎大運」城市氛圍。
據悉,今年是「成馬」第四年。四年來,大大小小的體育賽事,讓這座「安逸之城」增添了活力。有一組數據是這樣的:根據抖音2019年成都「標籤」數據,成都人對「體育」關注度首次超過「火鍋」,對「籃球」關注度超過「麻將」。
確實,大運會的即將到來,讓體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由此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日前,成都市新南路社區舉辦了「愛成都·迎大運 鄰裡合」院落居民運動會,設置了跳繩、立定跳遠、投壺、踢毽子、綁腿跑等比賽項目,吸引了街坊四鄰的參加。
社區居民在趣味運動中體驗了一把體育帶來的快感。據介紹,類似這樣趣味性十足的社區運動會,在成都遍地開花,既豐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又掀起了全民迎大運的熱潮。
城市「微更新」 共享品質生活
以大運會辦賽為契機,成都大力推進「兩拆一增」工作,從拆除違建、拆除圍牆、增加公共開敞空間入手,小規模、漸進式推進城市「微更新」。
拆除圍牆、違建,增加開敞空間和足球場、運動器械等,隨著大運會的臨近,經過整治的錦江區體育公園,如今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運動「打卡地」。
武侯區望江樓公園在「兩拆一增」中拓寬了人行步道,並通過升級公園的照明設施,豐富夜晚遊園。這是成都「兩拆一增」工作的縮影。
除了建設公園綠地外,成都還計劃利用公園綠地、街頭廣場、可改造邊角地等場地建設體育設施,通過多種形式靈活設置家門口運動空間,建成「15分鐘健身圈」,實現民眾健身舉步可就。
隨著大運會進入倒計時階段,成都也開展了「愛成都 迎大運」共建共治共享「七大行動」,實施城市環境品質提升,開展城市容貌、建築立面等12項專項整治,已完成20條環境品質提升示範線路和7個示範片區打造,推動「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理念落實落地。
扮靚全城
讓大運會走進千家萬戶
晉江與成都,
相隔千裡,
但有一個共同的目標
——辦好一屆高質量的學生體育盛會。
隨著大運會的不斷臨近,
「愛成都·迎大運」的城市氛圍日漸濃厚,
也掀起了全民參與的新熱潮。
城市大運氛圍漸濃 標語口號隨處可見
從春熙路的地鐵廣場望向太古裡,人群熙熙攘攘,一塊大運會倒計時裝置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他們不時駐足拍照。
這塊倒計時裝置將成都大運會的U形會徽與裝置造型融為一體,以斜面的方式呈現,整體色彩以紅、黃、藍、綠為主基調,裝置燈光紅、綠、黃、藍四色交錯。
據悉,像這樣的倒計時裝置,在成都的交通要道、城市商圈等已建成9處,為城市營造了濃厚的大運氛圍,逐漸成為成都新興的城市景觀。
此外,在戶外大運宣傳中,成都全市綠道公園按照大力營造「愛成都·迎大運」濃厚氛圍的要求進行營造。目前,在綠道重要節點和公園重點區域營造體現大運會元素的植物雕塑、花鏡小品200多處,張貼展示以「愛成都·迎大運」為主要內容的標語海報500多張,在各個綠道公園的20多處電子屏幕循環播放大運主題宣傳片,組織開展以「愛成都·迎大運」為主題的評比競賽、場景營造、戶外經濟、生態科普、節慶展會等各類主題活動700多場次,有力提升市民遊客關注大運、支持大運、共迎大運的意識。
大運融入群眾生活 提高城市美譽度
日前,在成都市成華區升仙湖社區廣場,一場壩壩電影正式開播,街坊四鄰聞聲趕來,有序落座觀看。
在電影正式放映前,屏幕畫面中,首先出現的是成都大運會的公益廣告。居民們樂呵呵地說,我們從小就觀看壩壩電影,通過公益廣告,讓我們感受到大運會給成都帶來的新變化,現在公園綠地多了,城市也變美了,大家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成都大運會執委會新聞宣傳部工作人員鍾麒說,「壩」在成都話是「寬廣、空曠」的意思,壩壩電影也就是露天電影,這是成都人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於是,圍繞壩壩電影開展了系列「愛成都·迎大運」宣傳,將大運會元素融入社區,營造人人參與大運會的氛圍。
今年8月15日,成都地鐵2號線「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主題列車正式亮相。車廂的主色調以大運會會徽為基底,融入多彩漸變色條。主題列車的設計裡還掩映了代表天府之國城市地標印記的剪影,如望江樓、天府塔、環球中心、丹景臺等,見證城市發展的變遷,彰顯城市魅力。
這輛特色十足的主題列車受到市民的關注,大家紛紛「嘗鮮」乘坐,享受不同的乘車體驗,主題列車亮相僅一個月,載客已有50萬乘次。
60萬城市志願 讓城市更有溫度
志願者隊伍,是一個城市的青春力量。
在成都市青年志願服務行動中心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大一小兩面電子屏。小的那面滾動展示著大運會倒計時和成都市青年志願服務線上平臺,另一面巨大的電子屏運行的是成都市青年志願者大數據系統,實時分析著全市青年志願者註冊、志願服務項目發布和開展情況,截至目前,大運會志願者註冊人數已超60萬,發布志願服務項目超2萬個,志願者服務時長超140多萬小時。
除了網絡平臺,線下青年社交空間也走進了志願者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志願服務新陣地。
「砰!」一支箭穩穩地釘在了十米開外的靶塔上,志願者驕傲地向教練比出勝利的手勢。成都青年之家的「愛成都·迎大運」射箭運動體驗課吸引了射箭愛好者的關注。
為了讓青年志願者更好地融入城市發展,共青團成都市委啟動了「青年之家」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直接面向全市青少年開展城市融入、就業創業、公益志願、婚戀交友、文化教育、思想引領等各類活動,截至目前已舉辦各類活動2500多場次,參與活動青年達9.5萬多人次。
據悉,按照打造「15分鐘生活服務圈」要求,共青團成都市委還按照1.5公裡直徑內布局一個的標準,擬定了1100個志願服務小站場景營造規劃,將為成都青年打造觸手可及的線下志願服務陣地。
本報記者:陳崟
圖片來源: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官網及網絡
本期編輯:顏雅
本期審核:李劍鋒 盧古質
最新!晉江市疾控中心發布提醒
嗨爆!晉江這些地方太火了!全省首個VR體驗、美食直播7天樂、還有印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