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文(已獲轉載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來源 | 品牌畫報(ID:brand876)
最近,大家是不是都被「佛系xx」給刷屏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朵萬朵蓮花開,前一秒還嚷著要買枸杞保溫杯養生的第一批90後,下一秒就無悲無喜,皈依我佛了。
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對於這股全民皆佛的社會主義新風潮摸頭不知腦,來,讓我們一起梳理一下時間線。
從「佛系男子」到「全民皆佛」
追根溯源,這種佛系文化源自日本。2014年,日本雜誌介紹了一個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對,就是那些天天抱怨「女孩子什麼的還真是麻煩」,只想自己一個人宅在家打遊戲的萬年單身狗,這才是真正的禁慾系啊……
今年9月份,某微博博主發了一條微博:「佛系追星一剛,受教了,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一時間「佛系追星」風靡飯圈,那些被飯圈撕逼、愛豆形象崩壞搞得精疲力竭的迷妹決定退圈時,就會用「佛系」來自嘲,為佛祖淡定打call就是她們最好的歸宿。
前兩天,某自媒體kol在公眾號發了一篇名為《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文章,紅遍中文網際網路大江南北。不爭不搶,不急不躁,相逢即是緣,沒錢也是命,這種超脫於物外的心境引起了大家的廣泛共鳴,披上了「佛系」的外衣,原本平平無奇的寡淡人生仿佛被開過光一樣,充滿了佛理大智慧。
要想形成病毒性傳播,少不了網友自來水式的瘋狂轉發。難能可貴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還形成了不少高質量UCG內容。
佛系員工↓
佛系買家↓
佛系外賣顧客↓
佛系追星↓
佛系養貓↓
你眼中的喪不是喪,你說的佛是什麼佛
從保溫杯泡枸杞到全民養生,從中年油膩男,到第一批九零後脫髮……過一段時間,網上就會出現新的話題戳中受眾的G點,引發普遍焦慮。不少人熬著夜也要看完相關推送,看完之後更焦慮了——「這麼晚才睡,趕緊拿出la prairie魚子精華瓊貴眼霜補救補救」,用完眼霜更焦慮——「啥時候才能用這麼貴的眼霜不心疼啊」……
現在倒好,佛系狂潮一出手,大家連焦慮都懶得焦慮了。
難道不爭不搶,不悲不喜就是年輕人普遍心態嗎?
顯然不是,為了一個C位,兩家粉絲依然在微博上掐得你死我活;今年雙十一,退貨率又創新高,看來魔系買家還是多於佛系的。
為了KPI,無數新媒體人還是在千方百計琢磨選題,朝著篇篇10W+的道路狂奔;為了能賺更多的錢,城市小白領在提升自我的道路上一點都不敢懈怠,買線上課程、參加線下沙龍,熱火朝天……
其實啊,離共建love&peace「和諧」佛系社會還差得遠呢。
那為什麼,佛系現象還是能引起大家的廣泛共鳴,甚至每一個人都覺得,在佛系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呢?
首先, 「佛系」是萬金油。
正如福爾摩斯對華生所說,每個人只能把有限的精力傾注在有限的事情上。也就是說,一個人對這件事錙銖必較,不一定對每件事的態度都是劍拔弩張的。
你信不信,那些一點失誤都不能容忍的工作狂魔,可能是淘寶買東西不評價不退貨的佛系買家,同理,那些在淘寶賣到假貨後,與店主大戰三百回合魔系買家,在公司可能是得過且過的佛系員工。
說白了,每個人都有佛系的一面,佛系員工、佛系買家、佛系健身、佛系養娃、佛系交友……總有一款戳中你。
其次,「佛系」是80、90後的情緒釋放點。
00後在貼吧空間裡,曬著自己黃鑽貴族男朋友,稱95後為「老傢伙」,70後掌握著大部分社會財富,把80、90後稱為「垮掉的兩代」。
網絡主力軍80、90後對婚姻、成功的焦慮,在這些信息的轟炸中不斷滋長,達到了一個臨界點之後,焦慮需要排解,佛系調侃就應運而生。什麼是調侃?調侃就是玩笑話,可以當真,也可以不當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說不定,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佛系,說不定背地裡在考5個證呢?
在步步緊逼的網絡輿論中,「油膩」的80後,「禿頂」的90後,也需要一個放鬆平和的情緒傾瀉口。
最後,看到都是緣,感謝大家的佛系閱讀。來來來,讓我們放下雜念,點讚成佛。
歡迎大家點讚積福報,留言消孽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