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節,院線十分熱鬧,三大獻禮片好評如潮。我也去電影院看了兩部,《我的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正巧,兩部都有歐豪。
在《我和我的祖國》中,歐豪出現在第一篇章《前夜》。他飾演黃渤的助手,是個穿著背帶褲的、有點憨的愣頭青。他承包電影開篇的笑點和萌點。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不會忘記他爬上屋簷,敲著鑼,大聲喊著請求街坊鄰居捐材料的場景吧。
他是麻利的助手,黃渤需要什麼,他能馬上去籌集。做實驗了,他就立即協助。要去現場了,他就提起裝備,跟著跑。
恐高的師傅爬上旗杆,拉著繩子的他大聲給師傅鼓勁,讓他向上看,不要低頭。面對冉冉升起的國旗,他眼裡含淚,瞬間將觀眾代入情緒,戳中我們的淚點。
在《中國機長》,他穿上制服,搖身一變為耍滑頭、愛插科打諢、愛撩妹的副機長。他的角色在開場緩和了起飛前嚴肅、莊重的氣氛。
他看起來吊兒郎當,其實是個責任心和專業感爆棚的人。起飛前和降落後,他都會在飛機環視一周,摸摸飛機。這個細節足以體現他對職業的熱愛。
飛機失事,他半個身體被吹出窗外。這場戲可以說緊緊揪住了我的心。一直到他被成功拉回來,我的心才稍微放下。
坐回駕駛艙後,他的一隻眼睛腫得幾乎睜不開,胸部的衣服也已經被吹爛,兩隻手被凍得發紫。一直到電影結束,他的手都是紫色的,看起來很僵硬,令人鼻酸。儘管身體條件已不好,他仍跟機長完美配合,該進行的操作一個不落。
看完這兩部電影,其實對作為演員的歐豪,挺有好感的。
記得他以前是快樂男聲,怎麼能轉型成電影人呢?因為好奇他的轉變,去看了他在《非常靜距離》的訪談。看完後發現,他能成功轉型源於他的努力。
歐豪說做演員不簡單,他會向戲中的前輩學習。"前輩給年輕人打了樣,應該認真對待這個行業。"
剛開始"觸電",他沒有技巧。演完《左耳》後,他有看到一些負面評價。要強的他,決定要把這個身份做得更好。
他開始大量看電影。並且不放過每個能向前輩學習的機會。有緣和前輩坐到一起時,他不說話,只聽前輩說,邊聽邊學,把前輩的理念裝進腦子,慢慢消化。他形容這是"偷師學藝"。
正是這些"偷來的"沉澱,讓他的每部電影,一部比一部精彩,演技也漸入佳境,越來越好。有這些優秀的電影經歷作為基石,相信他能演繹越來越多更好的角色。
歐豪說自己演每一個角色時,內心完全信任角色。一開始不會演戲,他就把自己代入角色,自己就是角色,角色就是自己。所以每拍完一部戲,他會沉浸在角色中,很久才脫離出情緒。
李靜問他是否會借鑑別人如何演。他的說法是,會借鑑,但不會借鑑太多。
我想,角色的動作和神情能借鑑得來,但情感是借鑑不來的。只有自己去體察了,才能真正釋放出角色的情感。
拍電影《鋌而走險》,有一場被車撞的戲份,他沒用替身。那場戲拍了三條,每次都是真撞,地上沒有墊子。他說:"我希望我能做的都自己做。"
所以,拍《烈火英雄》,不諳水性的他差點溺水,他都堅持自己拍完,還笑稱把《烈火英雄》當自己的遺作。
這一點跟李現很像。李現拍《河神》時,99%的潛水戲都是自己拍,除了某個動作做得不太漂亮,是導演親自上場。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每個角色是否演員自己親自演繹,慧眼的觀眾總能看出來。用替身的部分,難免有許多遮擋,看不到演員正臉,一部劇如果太多替身成分,觀感肯定是不好的。
而真正的演員,身上會留下演那部戲的痕跡。如李沁在《幻樂之城》演了那隻狗,留下滿腿傷痕。也有很多演員,因為不慎落馬,留下永恆的傷口。
對於演員本身,親身投入去完成的事,是他們敬業的體現,也是尊重觀眾和粉絲。對於這部戲,更是增加真實的說服力。
李靜評價歐豪的面孔多元化,有很強的可塑性。
轉型以來,歐豪也確實一直在嘗試不同的角色。從《左耳》到《中國機長》,他撕下"小鮮肉"、"花美男"的標籤,慢慢立起"硬漢"的形象,幾乎成為主旋律電影的標配青年演員。
《鋌而走險》,他飾演反派,特點是"人狠話不多",這樣一個臺詞很少的角色,反而更考驗演技。
《山月不知心底事》,他的少年形象,又皮又機靈,是初戀的樣子。
《烈火英雄》,他是職責和使命為先的平民英雄。
《我和我的祖國》,他是手腳利索的得力助手。
《中國機長》,他是帶著痞氣又專業感極強的副機長。
歐豪這是會七十二變吶,不管演什麼角色,都讓人覺得毫無違和感。
也正是因為不斷嘗試不同角色,他沒讓自己固化,每一次探索能力邊界的同時,也助力他向上進步。
訪談中,歐豪承認幸運成分的存在。
從《快樂男聲》以亞軍的好成績"畢業"後,他被挖掘去拍戲。
合作過《建國大業》的導演劉偉強和演員前輩黃志忠都特別欣賞,之後有機會都會叫上歐豪。
李靜問歐豪自己為什麼能有這種運氣。他自己說是因為簡單和真誠吧。
歐豪是自信和純粹的人,這樣陽光又認真的男孩,讓人容易有好感,也更能得到別人的提攜和幫助。
當然,自己的實力也要配得起運氣,才能可持續發展。
這是歐豪成為演員的蛻變之路。他不斷鑽研,用心體驗每一個角色。他不斷突破自己,衝破能力邊界,每一次都在做到更好。更重要的是他簡單而真誠,謙虛地向前輩學習,知道"應該認真地對待這個行業"。
認真對待自己工作的人,工作也會給予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