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以來最為慘重的那場縱火案,已經過去了一年。
2019年7月18日,日本京都動畫第一工作室突然發生火災,三層的黃色小樓被完全燒毀。事件導致36人死亡,35人受傷,這個數字佔了公司全體員工的約四成。
縱火嫌疑人青葉真司(42歲)也在大火中身受重傷。事件發生10個月後,京都府警方將病情好轉的青葉真司正式逮捕。
據共同社18日報導,青葉真司一直聲稱京都動畫在《弦音-風舞高中弓道部-》等作品中抄襲了自己創作的小說中的部分場景。
而京都動畫方面表示,青葉真司的投稿由於形式問題,在一次審查時就已經落選,京都動畫並沒有讀過其作品。調查人員認為,很難斷定青葉真司提到的「被抄襲的部分」具有獨創性,因此他的說法只不過是一個藉口。
為對青葉真司進行精神鑑定,京都地方法院於6月9日批准對青葉真司進行留置,時間截止至9月10日。青葉真司在作案時是否具備刑事責任能力將成為公開審判時的主要爭論點。
事件過去一年,遇害者的親屬仍然無法從深深的痛苦中擺脫出來。
近日,NHK播出紀錄片《你已不在那裡:京都動畫縱火事件》,記錄了兩名遇害者家屬一年來的生活。
縱火案遇害者之一、時年41歲的津田幸惠在京都動畫工作20餘年,主要負責色彩設計工作。事件之後,津田幸惠的父親見到了女兒的遺容。女兒的慘狀從此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令他在回憶中苦苦掙扎。
並非所有的遺屬都和遇害者進行了面對面的告別。《幸運星》《冰菓》等人氣作品的導演武本康弘(時年47歲)的父母,就因為沒有親眼見到兒子最後一面而難以釋懷。兩人將兒子的骨灰留在身邊,親自製作靈牌,為兒子獻上每個季節的鮮花,以表達自己的思念。
無論何種選擇,遺屬心中的痛苦都無法被填補。
這一年中,武本康弘的父母一直密切關注著調查進展。「想要知道(嫌疑人的)動機。」武本康弘的父親表示。津田幸惠的父親則決定不再關注事件進展。他陸續處理掉了包括畫稿在內的女兒的各種遺物,每天誦讀《聖經》,以求避開那些痛苦的回憶。
「沒有辦法告一段落,只是等待著時間流逝,畢竟還得活下去。」
事件發生40天後,警方公布了全部遇害者的真實姓名。而這其中,有20名遇害者的遺屬此前拒絕了公布實名。
《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產經新聞》等多數主要媒體都刊載了全部遇害者的真實姓名,「罔顧遺屬意願」、「只想追求新聞賣點」等批判如潮而至。
《朝日新聞》相關人士認為:「在大火中遇難的有深受粉絲愛戴的製作人,也有懷揣著夢想入社的新員工……為了傳達這種沉重的現實感和對每一個逝去的生命的尊重,我們選擇進行實名公布,而不是僅僅以『A某』來代替。」
同意公開實名的遺屬之一、石田敦志(時年31歲)的父親在記者會上留下了淚水:「我兒子不僅僅是35分之1這個數字而已。請大家不要忘記『石田敦志』這個動畫人,他曾經鮮活地存在過。」
另一方面,許多遺屬擔心實名公布後,要承受媒體蜂擁而至的採訪,隱私無法得到保護。如何在阻止流言擴散、報導真實信息和受害者家屬關懷之間尋求平衡,引發了廣泛的思考和討論。
縱火案給日本社會帶來的反思不止這些。
日本總務省消防廳加強了對汽油銷售的管控,要求各加油站在銷售散裝汽油時,必須確認購買者的身份和使用目的,做好銷售記錄,並將此事告知給周邊其他加油站。
京都消防局基於對事件的調查結果,制定了《火災逃生避難準則》,以指導人們如何在火災中做出快速應對,順利逃生。
青葉真司被懷疑曾於實施犯罪前多次在網絡論壇上發表關於京都動畫抄襲的相關言論。受事件影響,近一年來,日本警方對於威脅、恐嚇言論的處理速度進一步提高,逮捕了多名發表該類言論並產生較大影響的嫌疑人。
事件給倖存者造成的心理創傷也十分巨大。儘管一直在進行心理疏導,但即使現在,仍有無法從這場衝擊中重新振作的員工。
今年5月27日,嫌疑人青葉真司被逮捕後,京都動畫方面曾在記者會上表示,在進行動畫製作的過程中,每天都能深深體會到遇害員工們曾經發揮的巨大作用,而如今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進行製作了。
但京都動畫不會止步於此,新作品正在走入大眾視線。
此前因縱火案和新冠肺炎疫情延期的《紫羅蘭永恆花園》劇場版已經定檔今年9月18日;短篇動畫《巴加的工作室》的續篇《巴加的工作室~巴加看見的海~》也於7月23日起在NHK播出。6月30日,京都動畫在官網發布2021年新員工招聘信息,職位包括作畫、3DCG、系統工程師等,也給粉絲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18日的記者招待會上,社長八田英明表示:「公司的製作能力大幅落後於事件之前。儘管如此,我們仍會竭盡全力,繼續創作能給全世界人帶來希望、夢想和感動的動畫。哪怕是一毫米一毫米地向前走,也不會放棄。」
匿名社員也在京都動畫發布的追悼視頻中說道:「想要把和夥伴們的回憶升華為難忘的作品。京都動畫將向著下一個十年、一百年,以及更遠的未來,不斷前進。」
京都動畫成立於1981年,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動畫製作公司之一。曾推出《涼宮春日的憂鬱》《輕音少女》《冰菓》《玉子市場》等多部高人氣作品,暱稱為「京阿尼」。
圖片來源於網絡
掃一掃,關注人民中國
▼
微信ID:peoples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