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狐狸勳
來源丨影投人製片工場(ID:movieeye)
近日,有網友發現,在優酷獨播的古裝輕喜劇《萌妃駕到》突然被下架,該劇於6月8日上線,但在6月11日下午1點過後便無法在優酷正常觀看,45集只播到了第12集。
有網友諮詢了優酷的線上客服人員,得到回覆稱下架是因為劇集內容調整,但並未給出具體下架原因,不過有傳聞稱該劇臺詞用語太過於現代化,屬於雷劇範圍,因此造舉報,此說法目前尚未得到官方證實。
《萌妃駕到》到底為何被下架?是否會是網劇審查趨嚴的又一個信號?
《萌妃駕到》由北京樂漾、上海辛迪加聯合出品,甘薇監製,金晨、汪東城領銜主演,該劇主要講述了萌妃步萌與皇上溫樓從互看不順眼到成為朋友,終成歡喜冤家的愛情故事。
去年底至今,類似《萌妃駕到》的古裝宮逗題材網劇層出不窮,《雙世寵妃》《櫃中美人》《哦!我的皇帝陛下》《萌妻食神》等都屬於這類題材。
不同於電視臺的傳統古裝劇,宮逗網劇在故事背景上完全架空歷史,並建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觀,而且為了符合網絡端年輕觀眾的喜好,加入了穿越、星座、美食等90、00後喜歡的亞文化元素,在人設和語言風格上也極盡現代化,打破了觀眾對於中國古代後宮穩重、沉悶的既定印象。
從目前傳言的下架原因來看,以上列舉的其他4部作品在語言風格上也都呈現出了現代化特徵,那為什麼單就《萌妃駕到》一部遭遇下架呢?
這似乎與故事背景架構有關,《哦!我的皇帝陛下》《萌妻食神》涉及現代人穿越,《櫃中美人》女主是狐非人屬於玄幻題材,它們都不能算是傳統意義上的純古裝劇,所以在用語上夾雜一些現代用語無可厚非,有一定的題材寬容度。
而《萌妃駕到》既不是穿越劇也不是玄幻劇,屬於架空古裝劇的範疇,所以審查方面也就照著純古裝劇的標準進行,在此基礎上,《萌妃駕到》裡出現的某些現代化用語顯然太過突兀。
皇宮就是副本,皇上就是boss,睡睡boss,撿撿裝備,那就是嬪妃們的日常工作。
在皇宮這個社會組織裡,有後宮嬪妃的你死我活,要想活著,除了有錢、有權、有關係,還得組成朋友圈。
當然,不是說只要在古代題材中加入穿越、玄幻元素就可隨意玩創新,《太子妃升職記》不也照樣被下架,重點還是具體內容價值導向的問題,折射的是一種虛無主義的歷史觀。
這些古裝宮逗劇的主要受眾是90後、00後等「網際網路原住民」,當歷史在他們的眼中變成了空洞、輕薄、虛無的存在,他們也將成為「輕飄飄」的一代人,少了歷史的負荷,很難邁出堅定有力的步伐,因此低俗的表達方式、不良價值觀的宣揚也是絕對不可取的。
太后娘娘去蒲若寺閉關禮佛,為百姓祈福去了,後宮正是妖魔橫行、興風作浪的大好時機啊,你確定不浪一把?
我們都是皇上的女人,在這裡扎堆討論紅杏出牆的事兒真的好嗎?
我覺得挺好的呀,聽著都好刺激的,我現在離紅杏出牆,那也就差幾個男人的事。
沒用的,如果奮鬥有用的話,那人人不都成功了嗎?廢物就是廢物,就像我,到時候,塵歸塵,土歸土,生無可戀是正途。
隨著網劇的不斷發展,「創新」成為了各平臺和內容方做劇的首要前提,但創新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冒險,很多時候,創新與雷區僅一牆之隔,如何把握其中的臨界點是每個內容方首要面臨的難題。
看人下菜,不同題材採取不同規避方法!
2017年,三大網劇《河神》《白夜追兇》《無證之罪》讓網劇脫離草臺班子的傳統製作模式,開始嘗試精品化之路,網劇正式迎來發展黃金期。
不過伴隨著網劇逐漸走向主流市場,審查也愈發嚴格。2月初《河神》下架,如今又遇《萌妃駕到》下架,令網生內容創作者們如熱鍋上的螞蟻焦灼不安。
到底什麼樣的內容比較容易觸及審查紅線呢?鸚鵡君認為不同題材得採用不同規避策略,根據目前網劇5大流行題材,鸚鵡君整理了一套「避雷術」供大家參考。
以《暗黑者》《心理罪》《餘罪》《白夜追兇》等為代表的刑偵涉案劇是容易出爆款的網劇類型,同時也是容易觸及審查紅線的題材。
1、警察形象正確,不能罵髒話,審問的時候不能用暴力;
2、不能過度渲染血腥暴力場景,最好做遠景或模糊處理;
3、不能美化犯罪分子和已有定論的反面人物的形象;
4、犯罪人最好不要是精神病人,以免有歧視精神病人的嫌疑;
5、自殺不能是社會原因導致。
隨著電視臺「限古令」的發布,古裝劇儼然成了電視人不敢觸碰的禁地,但網際網路平臺卻成了古裝劇的第二出口,從轉網的傳統古裝劇,到創新的古裝宮逗劇,古裝題材在網劇市場發展態勢良好,不過風險和機遇並存,《萌妃駕到》的下架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1、帝王將相、後宮宮鬥等內容能免則免;
2、不涉及穿越等元素的,語言表達切忌太過現代化;
3、違背基本的歷史常識,缺乏基本的歷史依據,任意曲解歷史,不尊重人類文明、他國文明和風俗習慣。
盜墓劇
這幾年,盜墓這個超級大IP被炒得火熱,光是靠《盜墓筆記》《鬼吹燈》兩部小說就翻來覆去拍出了多部電影和電視劇,與此同時觸及的紅線也是所有題材中最多的。
1、主角出身最好是考古學家,雖然行為和盜墓並無差別,但出發點不一樣,過程和結果也就不一樣;
2、從「盜墓」變「科考」,從「盜寶」到「護寶」。
各類植根網絡的玄幻小說改編催生了大批的玄幻劇,技術的提升和資本的注入令視覺呈現得到保障,《無心法師》《河神》等都是其中典型代表。
1、遠離鬼神,可以與上古神話或古代傳說結合;
2、切忌宣揚封建迷信,可以找到科學的解釋;
3、最好與外星科幻相結合。
青春校園劇是5個題材中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的類型,但也要避免出現一些會對青少年三觀產生誤導的元素。
1、避免鼓吹「拜金主義」、「校園暴力」、「學生懷孕」等;
2、切忌宣揚青少年消極、頹廢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3、避免展現學校不良風氣,展示青少年在教室酗酒、賭博等不良行為;
4、「校園愛情」年齡升級,確定戀愛關係必須是大學以上。
推薦文章,點擊標題閱讀
慎海雄:央視要用科技和創意吸引年輕受眾
中國廣播電視的春天來了?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變遷
誰在打造抖音紅人?
別了,報紙
慎海雄: 央視新媒體要努力讓網民愛不釋手
新華社網紅編輯:通稿到「爆款」只一個好標題
演員黃勃,受邀進中南海參加座談,他憑什麼
蔡伏青新任廣東廣播電視臺臺長,張惠建卸任
「咪蒙」也要學習廣告法,工商將監測千個公眾號
2018年,中國廣電行業七大非典型猜想!
媒體融合進入下半場,電視媒體還有機會嗎?
未來將至,人們更需要科技,還是更需要娛樂?
-完-
長按二維碼識別,一鍵關注傳媒圈公號
《傳媒圈》微信自媒體平臺,是一個領先的聚焦傳媒、影視、品牌、營銷等領域的信息庫和智慧庫,36萬勤於思考人士的品質之選。
如希望交流,請加個人微信號:dianying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