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對我們真是太好了,找不到哪樣子講的啦!我繡這個黨徽,就是時刻提醒我們一家人,要永遠不忘黨的恩情!」近日,普安縣江西坡鎮茶場社區布依族婦女羅敏,把一針一線繡成的黨徽捂在心窩,激動地說:「我終於趕在黨的生日前繡好了。」
▲羅敏 羅敏今年50歲,丈夫潘榮林身體四級殘疾,幹不了重活,一家4口生活艱難,家庭的重擔幾乎全部落到羅敏肩上。 「那個時候太苦了,都要撐不下去了,一兒一女2個娃娃要讀書,種地又掙不了錢。」羅敏告訴記者,她曾去浙江打工,但是沒有文化只有賣苦力,日子很煎熬。 羅敏家的變化,發生在國家實施脫貧攻堅她家被識別為精準扶貧戶以後,黨和國家的一系列精準幫扶政策隨之而來。 「在2016年,國家給的特惠貸5萬元,入股了社區的白芨項目,每年分紅7000多元,連續分紅3年。」
「在2017年,省裡面給的集團幫扶資金入股『正山堂普安紅』茶業,每年連續分紅390元。同時,我家搞養殖,養了10頭豬,財政扶貧資金幫助了10000元。」 「2018年,我家擴大養殖規模,又得了財政扶貧資金10000元支持。」 羅敏說起這幾年黨和國家給的扶貧資助,感激之情溢於言表。「走,去看我家養的豬嘛,今年已經擴大了規模!」羅敏邀請大家去看他的養殖場。
「汪!汪汪!」隨著一陣狂吠,在離羅敏家100多米遠的地方,是一處相對簡易的豬捨出現在眼前。聽見狗叫喚得兇,一個男子趕緊出來查看,他就是羅敏的丈夫潘榮林,52歲。「這活路輕巧,只有幹這個才幹得下來。」 「真是託黨的福,我家搞養殖,去年買了1頭種豬,5頭母豬,目前圈裡有小豬10多頭,可以出欄的肥豬10頭,具備了滾動發展的條件了。」潘榮林一邊給豬餵料一邊說。
「我家還出了大學生,小女兒前年考上了貴州理工學院,國家1年還給4830元的補助。大兒子目前在外地打工,也可以養活自己了。」走出豬舍,羅敏說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目前,羅敏在普安縣東城區民族實驗學校當清潔工,每月工資1800元,從家裡走路半個小時就可以到學校。「6月6日,我們寨子串戶路全部硬化完成,通村的瀝青路直接通到了東城區布依茶源小鎮。」
站在羅敏家院壩,遠眺青山如黛,茶園延綿,近看山村如畫,錯落有致。今年2月村裡安了路燈,水電早就通到了戶,庭院也美化硬化了,比起前些年,變化可謂天翻地覆。「我發自內心感恩黨,這些年的體會只有我自己知道。」羅敏說。 「堅定信念跟黨走,脫貧致富奔小康。」羅敏專門請人用紅紙寫下這句話,貼在家中。羅敏說,她的父親是黨員,她雖然年紀大了,但也要向黨組織靠攏,永遠跟黨走。
在普安,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深入,許許多多的貧困家庭正和羅敏家一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截至2018年底,全縣實現了33個貧困村出列,累計減少貧困人口14058戶61696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5.41%降至5.74%,剩餘貧困戶5844戶17988人,貧困村11個。今年在確保如期摘帽出列的同時,確保剩餘的農村貧困人口今年全部脫貧。
來源 貴州省婦聯
編輯 徐然
編審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