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金庸,說起武俠,「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足以形容其偉大,但金庸先生先後創作了十五部武俠小說,除了以上十四部,另外一部是什麼呢?
那就是金庸先生創作的第十五部也是最後一部武俠小說–《越女劍》。
金庸(1924-2018),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曾任報社記者、編輯,電影公司編劇、導演等。1959年在香港創辦《明報》機構,出版報紙、雜誌及書籍,1993年退休。先後撰寫武俠小說十五部,開創了中國當代文學新領域。

何為「越女劍」:
「越女劍」的故事在許多古籍中都有或詳或略的記載,如《吳越春秋》、《藝文類聚》、古典小說《劍俠傳》、《東周列國志演義》等書中都有不同角度的記載。
金庸根據這些歷史記載,重新創作了這個題材。不過,武俠小說《越女劍》並不完全是依照上述古籍敷衍而成,而是有著自己獨特的構思。除篇幅的詳略不同之處,小說的重點、情節、情調等,都有自己的特點。
金庸藉助歷史上的傳說和事實,不但抒發了歷史情懷,還表現出人性的悲歌,把家國之仇與個人的愛結合在一起,使小說增加了厚重感和無限的餘味。

江湖風雲錄:
越女阿青劍術精妙,被範蠡引薦到宮中教授士兵,最終幫助了越王勾踐雪恥復仇。
阿青暗暗愛上了範蠡,而範蠡早與西施有白頭之約。阿青見到西施的美貌後,不忍傷害,飄然離去。
愛恨情仇:
故事以春秋戰國時期耳熟能詳的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為背景,講述了範蠡和西施的愛情故事和主角阿青的愛恨情仇。
越王勾踐引臥薪嘗膽,引三千越甲吞吳之際,範蠡親領劍手一千,攻入吳王后宮館娃宮,終與西施相見,親熱無極,恩愛無邊。

而正在此時,阿青突然闖入宮中,口口聲聲要殺了西施,原來她也愛上了範蠡。一千名衛士根本無法擋住阿青,她輕而易舉地攻入宮內,一根竹棒抵住西施心口。但當她正要痛下殺手的時候,西施那無與倫比的絕妙美色,讓阿青感到了極度的震撼,她臉上的殺氣漸漸消失,變成了失望和沮喪,再變成了驚奇、羨慕,最後竟然變成了崇敬。她看到的西施比範蠡告訴她的還要美。黯然神傷的阿青破窗而去,永遠離開了範蠡。
而範蠡也換下了官服,捨棄了一切世間的名與利,與西施一同泛舟在太湖,自此悠遊終生。

這部篇幅不長的小說中,交織著兩種矛盾的主題與情調。
一方面是臥薪嘗膽、矢志報仇而且慷慨悲歌、壯烈不已;另一方面卻是愛意纏綿、婉轉多愁而且不得其愛、唯自感傷。
一方面是家國大仇;另一方面是私心愛意。
這二者確實是一種矛盾的主題。孰重孰輕,委實難抉。或許這正是這部小說的真正的寄意與迷人之處。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引領了一整個武俠時代,《越女劍》作為金庸唯一一部短篇小說,卻鮮為人知,但其篇幅雖短,也同樣是一個愛恨情仇、慷慨悲歌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