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首屆陽江文化藝術博覽會
開幕還有 2天
首屆陽江文化藝術博覽會
將於12月25日
在陽江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目前各項布展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
首屆藝博會展館設計亮點紛呈,除極具傳統地方特色外,現代科技的運用,將為廣大觀眾帶來更豐富的文化體驗。
根據疫情防控的有關規定
此次藝博會所有進館人員都要
提前做好線上登記
進館時要出示健康碼
現場戴口罩,保持適當間距
電子門票領取長按識別以下小程序
↓↓
溫馨提醒
14天內有新冠肺炎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不建議參展觀展;老人、兒童等特殊人群以及其他無法使用智能終端設備獲取「粵康碼」的人員,可由親屬或工作人員按規定代為申領,並由同行人代為出示。
那麼
首屆藝博會有什麼好看、好玩的?
跟著小布去瞧瞧
藝博會亮點提前睇
走起!
濃濃鄉土情浸潤人心
書畫藝術
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藝術
陽江素有「書畫之鄉」的美譽
孕育出許多流芳百世的翰墨名家
展館效果圖
走進陽江名家書畫展區
「鄉土情」關山月書畫精品展
讓人眼前一亮
該展區主要展示了著名國畫家、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關山月先生的作品以及關怡、陳章績、關堅等藝術家的書畫精品,通過書畫、圖文、三維家鄉模擬實景互動,展現書畫藝術的無獨特魅力,讓濃濃鄉土情浸潤人心。
記者在現場看到,「鄉土情」關山月書畫精品展展出了20餘幅書畫作品,其中《長廊積雪》《石上泉聲帶雨秋》《黃河水車》等畫作寓意深遠,體現了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陽江名家書畫展區分為「鄉土情」關山月書畫精品展、陽江籍外地書畫名家作品展和陽江本地書畫作品展,展出草書、行書等書法作品以及國畫、水彩畫、油畫、漆畫等畫作,全面展現了新時代陽江的巨大變化,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書畫展區共有80餘幅書畫作品,經過了精挑細選,大部分作品貼近生活、表達人生感悟,蘊含濃鬱的鄉土情結,抒發對家鄉深深的眷戀與熱愛之情。」展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傳統文化「聯姻」現代科技
戴上VR眼鏡
穿越到古代,隨船出海
重溫古代航海傳奇故事……
展館效果圖
首屆藝博會漠陽海絲文化主題館
將從陽江貴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文史印記、藝海泛舟、璀璨明珠、
未來可期等方面
用圖片、文字及實物展品的形式
全面展示陽江人古人類文明起源、
豐饒的物產與獨具特色的民俗、
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獨特的文化藝術等精彩內容
該展館還將通過VR技術手段
進一步豐富觀眾的參觀體驗
觀眾戴上VR頭盔
就仿佛踏上了「南海I號」的探秘之旅
親歷古代航海故事
「通過展覽,觀眾可進一步了解家鄉的文化、歷史遺產,普及陽江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現代科技的運用,將為觀眾提供身臨其境的參觀體驗。」展館相關負責人說。
非遺文化展出陽江名片
走進 非遺藝術展館的
風箏展館布展現場, 迎面而來
是一條仿佛在雲中穿行的長龍
闊口長鬚,氣勢磅礴
這是陽江特色風箏之一
——龍風箏
除了龍、靈芝、宮燈等傳統風箏
館內還展出了
抗疫主題系列創新風箏
向疫情中的逆行者致敬
為增進群眾對風箏文化的了解,展板上還展出風箏製作工藝詳細圖解,並通過骨架與成品風箏的對比,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風箏的複雜工藝和藝術特色。
展館效果圖
非遺藝術展館分為漆藝展館、根雕展館、風箏展館,重點展示我市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漆藝、風箏、根雕作品。
漆藝展館內,漆藝花瓶、屏風、漆畫等工藝品種類豐富,形式各樣,其中「曉春」主題的屏風色彩明麗,兩隻依偎在牡丹花叢中的孔雀栩栩如生,讓人眼前一亮。
在漆藝展館門口,LED顯示屏滾動播放陽江漆藝發展歷程及漆器製作過程,視頻、藝術精品、互動體驗等方式的使用,全方位立體化呈現陽江非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來源:廣東陽江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