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眾的想像中產生的真實感:安藤雅司談劇場動畫的作畫(下)

2021-02-06 Anitama講道理

圖片來源:《輝夜姬的故事》


歡迎置頂Anitama訂閱號~


「普通的女孩子」和人物設計


前篇回顧

在 2004 年發行的《宮崎駿的世界》(竹書房)裡,刊載了安藤雅司和吉田健人、竹田和也的座談會,裡面提到:不管演出上怎麼要求「普通的女孩子」,在動畫裡畫出來的時候,都會不可避免地變成可愛的臉。


安藤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他說,在把女孩子畫得可愛的那一瞬間,角色有一部分就已經不再是「普通的女孩子」了。他曾經和森田宏幸也談過:「普通的女孩子」的條件,不一定非得外表可愛;所以要想畫「普通的女孩子」還不產生矛盾的話,或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強調她的負面。現實有時候會給我們看我們不想看到、不想接受的東西。所以或許要在和現實相對照中感受到「普通」的時候,才第一次能夠畫出「普通的女孩子」。



安藤擔任作畫監督和腳本的《回憶中的瑪妮》的主角,雖然最終也被人說成是可愛的主人公,但是他希望在作畫時反過來,強調她內在的負面部分。


安藤原本是作為作畫監督被邀請參與《回憶中的瑪妮》的製作,然而讀到最初交上來的腳本時,他認為這個腳本或許和原作的本質有所不同。雖然主人公確實在背景上是一個不幸的少女,但是安藤認為,她的內在卻是很有普遍性的。


主人公這名少女的內在,如果是真人電影,或許很容易就能表達出來。但是既然是動畫,不更加明確地描繪的話,很難讓觀眾接受。所以安藤當時就提出:不要避諱運用旁白和獨白,用「我討厭我自己」這句臺詞來開場,會不會比較好。就這樣,他開始對腳本提出各種各樣的意見:當必須用動畫來表達那些曖昧複雜的東西的時候,應該運用什麼樣的要素。


還有一點,在安藤看來,最初的腳本裡,濃墨重彩地表現了「人們眼中的吉卜力」的那種讚美自然的部分。他認為,在作品中,解開主人公心結的並不是自然。自然當然也有意義,但是重要的還是主人公遇到了可以無條件地愛自己的瑪妮,所以才會開始改變。不然的話,作為一部電影,劇情講不通。在家庭餐廳裡,他一直在和監督談論這個話題。


《回憶中的瑪妮》的主人公內心纖細複雜,光憑作畫來表現,令安藤感到了極限。他想要去探索具體該讓主人公做什麼好,認為這很有挑戰價值,但是畢竟有日程和能力的限制。他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動畫的記號的積累要怎樣彼此組合得以成立,在腳本的環節就已經決定好了。所以,他才會去參與腳本。


比如說,安藤提出,主角想要表達自己的感情時就會激動臉紅,所以平時要把她畫得沒有表情,還給主人公加上了用動物來比喻周圍的人的習慣。在原作裡,有一個場景,主人公說多管閒事的鄉下女孩子是「肥豬」。安藤認為,如果讓主人公平時就為了在自己和周圍的人之間設立屏障,不帶惡意地用動物來比喻人,那就能和「肥豬」這句臺詞連上了。不過結果這句臺詞的衝擊性還是太強了。這讓安藤學到,動畫很難去傳達那種纖細微妙的語境。懂的人雖然會懂,但是不懂的人卻真的沒辦法讓他懂,這也是動畫的難處。但是他認為,這種距離感,或許也和觀眾平時對動畫有多少接觸、會不會把動畫當做電影一樣來看有關。

想要像真人電影一樣做動畫的今敏



說起角色的外表,在安藤雅司擔任作畫監督的今敏作品《東京教父》裡的女孩子,並沒有那種典型的「可愛」,而是用言行表現出可愛的魅力。安藤說,能否採取這種方法,取決於創作者有多少自覺。


今敏先生試圖像真人影視劇一樣做動畫,所以無所畏懼。安藤在《妄想代理人》裡也擔任了人設,當時今先生並不會說「給我畫個可愛的姑娘」,而是會用帶點距離感的視線,提出要求:「是不是該是這種感覺的姑娘呢?」所以安藤也像是人間動物園一樣,畫出了各種各樣的角色。



今先生會很自然地說起真人演員,提出「像丹尼·德維託或者荒井注那樣的就挺好」或者「 吉恩·哈克曼很合適嘛」之類的。在安藤擔任《盜夢偵探》人設時也是一樣,兩人像是在做真人電影一樣,分享著「讓這個演員來演這個角色,不是很有趣嘛」的的視角。今先生還給安藤介紹了攝影家鬼海弘雄的作品集《や·ちまた:王たちの迴廊》,令他深受震撼。作品集裡拍攝的都是會讓安藤心想「這些人真的能過日子嗎?」的人,但是他卻能從中感受到攝影家的愛。鬼海不是在迎合獵奇的興趣來拍攝他們,而是在照片中注入了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的興趣,作為觀察對象的有趣之處,拍出的照片非常生動。安藤認為,如果沒有和今先生一起工作過,自己是很難得到這樣的視角的。


安藤說,和今先生不同,宮崎先生是會沉浸到作品中的類型。所以在參與宮崎先生的作品時,尤其對於主要角色,就會沒有拉開距離觀察角色的那種客觀性。如果不在什麼地方進行抽象化,人設就無法成立。這也是為什麼宮崎作品必須要採用那種留下空隙的、曖昧的角色形象。



近年,安藤雅司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大概還是擔任作畫監督的《你的名字。》。對于田中將賀的人設,他說,自己看過《我們仍不知道那天所見的花的名字》人設,感到田中的風格並不只有那種亮閃閃的萌系的線條,而是具備了能夠通用於一般觀眾的泛用性。不僅如此,他認為,田中的設計還恰到好處地採用了主觀的角色造型。


在《你的名字。》裡,著名動畫人黃瀨和哉同樣作為作畫監督參加,帶來了非常寫實的作畫。對於這部作品中的動作,安藤說,動畫即使稍加誇張也可以成立,這是只有動畫獨有的優勢。比如說眼睛變成「×」這種漫畫式的表現手法。但是,如果一部作品只依靠那種完全不可能存在的、動畫式的表現手法,那恐怕就屬於是逃避到虛構中去,難以保持平衡了。


動畫師不一定要從頭到尾地參加一部作品,很多人都是以鏡頭為單位參加。所以作畫監督如果不能給出明確的指示,控制好方向,那麼作為一部電影就難以構造出整體的形象。


當然,動畫不是光靠動畫人們畫出來的人物就能成立的,還需要各種方面來補充。比如說,有的鏡頭只展現風景,也能傳達感情。但是,安藤說,他們動畫人只能一邊工作一邊思考讓角色做出怎樣的演技、怎樣讓他們動起來,才能在作品中更加活靈活現。所以如果在觀眾看來,他們筆下的角色很真實,很有魅力,對他們來說很值得高興。

時間點和想像力孕育出的真實性



《側耳傾聽》上映之時,《Comic Box》雜誌刊載了動畫研究家岡田英美子的評論,說:「如果能夠畫出如此纖細的演技,那反而會比真人更有效果。」在最近的動畫電影裡,「只有畫才能實現的真實性」是否也得到了廣泛接受呢?


安藤雅司說,和《側耳傾聽》上映時相比,他感到,如今的動畫自身,已經作為一個大分類,受到了廣泛寬容的接受。然而真的以一般觀眾的視角來看,這或許也取決於作品是以什麼樣的文體來描繪。像新海誠監督就非常重視真人片式的真實感,他要求的不是動畫式的演技,而是紮實樸素的演技,並且關注用這種方式可以帶來怎樣的說服力。


但與此同時,就算在日常戲裡,讓角色在實際上完全不可能的時間點動起來,觀眾也意外地可以接受。安藤想,這可能是因為觀眾已經習慣了動畫。常看動畫的人,就算看到稍微有些超脫的表現手法,也能夠理解。然而,安藤認為,如果一味依賴觀眾的包容,客層就會越來越小。



片淵須直監督的《在這個世界的角落》,沿襲了吉卜力自《側耳傾聽》以來的真實性,對時間點的控制非常纖細入微。就算畫風二次元,沒有真實感,只要動作是按照有一定說服力的時間來安排的,觀眾就會萌生想像力,補完出真實性。安藤認為,這種超脫方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或許要比依賴動畫愛好者的認知的那種超脫方法,更有普遍性。


對動畫愛好者來說,就算角色做出有點奇怪的動作,也可以接受。然而,在一般人看來,可能卻會只覺得那是生硬的動作。就算是線條數很少很簡單的角色,只要細緻地畫好演技的時間點,就能讓一般人也感受到真實性。安藤認為,《在這個世界的角落》證明了這一點。


就算是看起來轉瞬即逝的演技,片淵監督也通過控制作畫張數,創造出了非常自然地流淌著的時間。他自覺且嚴密地創造出的時間點,幾乎不需要再加以編輯。這一點和宮崎先生也有共通之處,不做出無用的素材,重視編輯點和演技的說服力,在腦海中決定好一舉一動的時長。


安藤認為,《在這個世界的角落》展現出了他理想的一個形態的方向性。雖然片淵監督為了這部作品徹底研究戰時風景的美談成為話題,但動畫中出現的,卻是恍若追憶中一般,多少有些模糊了的背景。雖然也不能說是單調,但是並沒有那種顏色非常鮮明強烈的背景。他認為,這也是有意為之,想要營造出好像回憶往昔一樣的空氣。動畫的人設也留下了空間,供觀眾發揮想像力。


看過《在這個世界的角落》的老人們,都討論得非常熱烈:「我當時就在那裡」「我看過那個風景」。但是嚴密地說,那又不是真實拍攝的風景,而是用畫重現的風景。然而,觀眾們的記憶卻會隨之浮現。雖然動畫沒有原封不動地去重現實景,但是這一點反過來收到了效果,立下了大功。


安藤雅司自己之前曾經說過,他平時就注重觀察人的舉動,並且以動畫的形式重現自己的記憶。就算只是用手去拿茶杯這樣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也必須去追溯自己的記憶才能下筆。而且根據心境,作畫的表現手法也會截然不同。一個人感到緊張肩膀僵硬著去拿茶杯,和無所事事順手拿起茶杯,動作是完全不一樣的。


人的身上有動作的起點。想讓一個角色動起來的時候,就必須去認真思考動作的起點是肩部還是腰部。不然的話,畫出的畫就不會有說服力。不熟悉動畫的觀眾,會更容易看出來,你作畫的時候有沒有去思考這些問題。這也是安藤的一個希望。



《輝夜姬的故事》中,正採用了安藤從這種希望出發開始的技法。雖然畫面是那種風格的,但是動作的理論卻是非常纖細地設計出來的。比如說嬰兒四肢著地爬著走的樣子,他們在作畫的時候就會深入思考,畫出來之後能不能讓觀眾感到真實、可愛。安藤說,如果只討論技術方面的話,《輝夜姬的故事》可能是吉卜力作品中頂級的。他們取捨畫面的信息量,留下想像的餘地,思考演技的姿勢,深究動作的時間點,描繪出的畫面,非常有說服力。他們這麼做,不是為了向人展現自己的實力,而是想要能夠讓更多的各種各樣的觀眾來看這部作品。


安藤說,如今,動畫兩個字已經成了一種品牌,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動畫。他認為,高畑勳先生就是懷著想要打破動畫現在的這種條條框框,做出了《輝夜姬的故事》。然而,在吉卜力作品中,《輝夜姬的故事》卻算不上一部熱門作品,這讓安藤也感到有些寂寞。

被問起長篇動畫電影製作現場的氛圍時,安藤笑稱,不管哪一個片場,大家說的話都是一樣的,只會是「這怎麼趕得上啊?」「絕對沒戲啦!」。動畫人的日程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相當低。當然其中也有自我管理能力強的人在,可是作畫的質和量卻不一定成比例,甚至往往會成反比。像是井上俊之先生就是難得的能夠保質保量的動畫人,所以留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而衝浦啟之先生就特別注重質,每回最後交貨的人總是衝浦先生。


就算作畫不在乎質一味提高量,最後也有作監來修正,這樣作畫的水平就得不到提高。但是,要把質量不高的原畫打回去讓他重畫,往往也沒有那個時間,所以只能讓作監來修正。而作監自己也有各種各樣的工作方法。如果是 TV 動畫,很多人只來得及修正臉部。劇場版動畫就要從動作開始修正。像是黃瀨和哉,甚至經常會自己重畫一遍原畫。他竟然能夠重畫那麼多的原畫,而且畫出來的質量還都那麼高,令安藤敬佩不已。話雖如此,作監的能力總有界限,就算作監手快,也不意味著可以一個勁給他增加工作量。所以製片人對片場有多少觀察、能夠做出多少判斷,就非常重要。


如果製片人腕大了,就會逐漸遠離現場。像鈴木敏夫先生就是這樣。高畑先生的日程管理一塌糊塗。而宮崎先生自己日程管理能力很高,很注重嚴守時間。人和人之間就是天差地別。


在 2017 年,安藤將會參加《午睡公主~我不知道的故事~》和《瑪麗和魔女的花》兩部劇場動畫的原畫。安藤說,是因為在他擔任《你的名字。》作畫監督時,有幫過忙的動畫人參加了這兩部作品,所以自己為了報恩,也去給這兩部作品幫忙了。


說實話,安藤當初並沒有想到《你的名字。》會這麼火。和《你的名字。》一樣,同年上映的《在這個世界的角落》和《聲之形》,也都是描寫日常性的動畫。然而安藤認為,觀眾去看這些動畫,不是因為它們描寫日常感受到了共感,而是因為從中感受到了「電影式的真實性」。從這種含義上來講,如果過於習慣了動畫的看法,導致動畫和真人電影分化,實在太浪費了。一般觀眾對這種傾向感到寂寞,也會有一種想要和真人電影一樣去觀賞動畫的欲求。而響應了這種需求的,就是吉卜力,就是細田守。



不過,要以一般觀眾為目標,風險非常的高。反過來,如果只瞄準動畫愛好者,就往往會過度考慮觀眾的傾向和應對方法。然而,就算是以動畫愛好者為受眾,也有《魔法少女小圓》這樣野心十足的挑戰之作。如果沒有這樣雄心勃勃的作品的餘地,那動畫也就不能被稱作豐饒的文化了。所以安藤也不認為,動畫只要一般化就行了。


安藤自己因為和人的緣分,所以參加面向一般觀眾的作品的機會比較多。但是他會想,如果不是這樣的一般向工作,是不是就要進行更多的各種各樣的挑戰了呢?


精彩內容推薦(請點擊以下圖片):

相關焦點

  • 在動畫中尋求「電影式的感覺」:安藤雅司談劇場動畫的作畫(上)
    》,對逐漸成為電影院的主角的劇場動畫作品進行了徹底的解說。成為自由之身的他在已故的今敏監督的《東京教父》中擔任作畫監督;在同樣由今敏執導的《妄想代理人》和《盜夢偵探》中,他不僅擔任作畫監督,還負責了角色設計。稍早之前,他還作為原畫參加了富野由悠季監督的機器人動畫《返鄉戰士》。或許,安藤是從宮崎動畫、吉卜力動畫的咒縛中解放出來之後,才終於開始能夠用自己的眼和手,在動畫表達的沃野上闊步了。
  • 日本動畫的兩種可能:為何《你的名字.》票房成功而《輝夜姬物語》大敗?
    安藤雅司是吉卜力的核心人物,以第二期結訓實習生身份進入了該動畫室任職,在《紅豬》、《平城狸合戰》、《我的鄰居山田君》、《聽到濤聲》等作品中擔任原畫工作並迅速成長,而後在《幽靈公主》和《千與千尋》中擔任了作畫監督。
  • 觀影團|動畫電影《博人傳》短評:可能是國內能看到作畫最好的動畫電影
    新一年、新動畫、新電影,期待您的新看法。毛球:推薦賣的絕不只是火影的情懷。現在比如《柯南》、《pokemon》這類的動畫電影很大程度就單純在賣情懷了,觀眾也能感受到質量的下降,但是這次的《博人傳》絕對是staff們誠意的體現。
  • 動畫學習資料 | 吉成曜珍藏動畫作畫大合集!
    在 GAINAX 僅做了三個月動畫就開始參與《王立宇宙軍》,之後在 1995 年播出的《新世紀福音戰士》中擔任主要原畫和機械作畫監督(與他同歲的今石洋之在 TV 版《新世紀福音戰士》結束後才升原畫),《新世紀福音戰士》可謂匯聚日本頂尖動畫人的項目,加上當時 GAINAX 高手如雲,有著當時數一數二的學習環境。大量經典的作畫場面開始被這位當時算是初出茅廬的年輕畫師創造出來。
  • 動畫師吐槽複雜的眼睛浪費作畫精力,觀眾追求的優質作畫到底是什麼?
    還記得神級動畫師磯光雄不久之前感嘆現代動畫的線太多嗎?
  • 史上最懸疑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八月約起~
    真人電影今天宅腐君不想談!今天要給大家安利的是新海誠的最新劇場版動畫《你的名字》。而且預告視頻中由 RADWIMPS 創作的音樂也不錯。【STAFF】監督·腳本:新海誠角色設計:田中將賀作畫監督:安藤雅司動畫製作:CoMix Wave Films
  • 日本動畫業內的愛國「憤青」,新作溫情動人!
    而該作與士郎正宗的漫畫原作和其老師押井守的電影版最大的不同處,就是片中對社會的思考十分深刻,我們說攻殼漫畫談科技,攻殼電影談哲學,而神山的TV版,談的是社會,即是如此。動畫從頭到尾均在呼籲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危機,社會迫切的需要變革,這種憂國憂民的風格也是神山老師作品的一大特點。《精靈守護者》則是圍繞生態與傳統文化流失這兩個主題展開的一部敘事動畫。  故事講述的是女保鏢巴魯薩帶著被選為水之精靈守護人的二皇子,在民間謀生,躲避追殺,協助二皇子擔負起精靈和人類的雙重命運的故事。
  • 作畫崩到變成梗——動畫中那些極其抽象的作畫崩壞名場面
    「但我的痛苦在你之上」說到作畫崩壞,廣大人民群眾可能像我一樣在對深夜檔番劇一竅不通的時候就已經在常追的幾大民工漫上見到了。比如家喻戶曉的《火影忍者》中動畫第387集出現的名場面——「但我的痛苦在你之上」。
  • 吐血整理丨2021年動畫觀影終極片單!|吐血|新·福音戰士劇場版...
    劇場版《銀魂 THE FINAL》2021年1月8日(日本)國內確認引進,待定檔《銀魂》系列又一次號稱「真正的最後」的新作,除了劇場版動畫本身,還將推出兩話特別篇《銀魂 THE SEMI-FINAL》,描寫劇場版《銀魂THE FINAL》的前日談
  • 監督|一部貫徹服務精神的電影:《你的名字.》專題之監督新海誠談創作
    新海監督固然有滿足自己的創作欲望的心態,但是從第一部劇場作品《星之聲》以來,他也一直懷著想要傳遞給他人的動機。每一次製作新作時,他都儘可能地在腦內和紙上模擬觀眾的觀感:觀眾會不會感到沉悶?能否就算無法理解眼前在發生什麼仍然有興趣繼續看下去?而每一次作品上映之後,他都會對自己在這一方面做的不足之處進行反省。
  • 中國院線上最好的火影作畫:《火影忍者劇場版:博人傳》作畫集
    /article/dd8ac6a095f22170《火影忍者劇場版:博人傳》是由Studio Pierrot(小丑社)製作、東寶發行的劇場版動畫。於2015年8月7日在日本上映,該片也是唯一一部引入中國大陸影院的火影忍者劇場版,於2016年2月18日上映。
  •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05——在動畫裡尋找真實感
    下架前只看了前三集,感覺無論是劇情和作畫都有成為該題材作品天花板的資質,一個月不到,更新4集,播放量超7000萬,大有刷新B站最快破億記錄的趨勢(目前最快破億記錄是《咒術回戰》63天破億)。而Lexburner,又名蕾皇,原BiliBili的頂流Up主,2018年B站在美國納斯達克時,作為8大Up主之一,代表動畫區參與上市敲鐘儀式,可謂「動畫區扛把子」(好吧,其實我之前也未關注)。
  • 川原礫談刀劍神域與劇場版:「絕不背叛核心粉絲
    原標題 絕不背叛核心粉絲無奈被扣上政治不正確的帽子,川原礫談刀劍神域與劇場版 《刀劍神域》的劇場版動畫目前在日本國內的票房累計是突破
  • 解讀《你的名字.》導演新海誠 他如何從壁紙狂魔變成日本動畫之光?
    的意義和啟發,那就是他給日本動畫界帶來一些可能,並非只有宮崎駿才能拍出超過100億日元的作品。他贊同一個比喻:如果吉卜力的作品是動畫界的蘋果手機,那他就是安卓系統——利用開源的製作方式以及大眾皆可學的技法,為2D手繪動畫的發展提供了新可能。       最近幾年,日本動畫電影的票房榜被《龍珠》、《柯南》、《哆啦A夢》這些傳統IP的劇場版佔據,但原創題材《你的名字。》
  • 竹下良平深度談《埃羅芒阿老師》(上):詳解作畫團隊構成
    《埃羅芒阿老師》這部作品不需要太多介紹了,本作很大一個特點是「易懂易看」,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和行動非常容易讓觀眾理解和接受,作品內容能很流暢輸入給觀眾。色情部分的描寫也不多餘,也是易懂的一部分。說起來簡單,不過實行起來絕對是有難度的,必然需要明確的演出計劃和製作進行團隊認真的態度。從這個角度來說《埃羅芒阿老師》可以稱為TV動畫中最先端的一個形式。
  • 2020年上映劇場版動畫有哪些?能登陸國內院線,觀眾就賺了
    每個肥宅都有一個中二魂,嗨大家好,這裡是ACG次元飯君。說到2020已經登陸的劇場版動畫,無論是《白箱》,還是《數碼寶貝大冒險》都是備受粉絲觀眾期待的經典續作。雖然不知道它們能不能登陸國內院線,但是很多粉絲還是期待著它們的到來,如果能在院線觀看這些童年回憶,亦或是經典作品,怎麼想都是觀眾賺翻了。當然除了這兩部經典續作外,今年還有不少劇場版動畫,下面讓我們看看有哪些是比較熱門的吧。
  • 淺析林兆華版《哈姆萊特》布景中的真實感和假定性運用
    在林兆華版《哈姆萊特》中布景的真實感來源表現深沉、凝重的基調,舞臺上布景的色彩都是一種深灰色,深灰色的一整塊大的幕布懸掛在舞臺後面,再用一塊不同質感的布料鋪滿整個舞臺表面,觀眾在舞臺色彩上帶來的心理感受是情緒化的,再結合表演上的真實,才會給觀眾帶來最為真切的真實感。當給觀眾帶來一種與舞臺事件不相關的環境時,觀眾無法進入舞臺上的戲劇情境。
  • 那些作畫爆表的動畫
    經費爆炸、燃燒之類的詞想必大家都常用,但實際動畫中出現的特效和後期是動畫中花錢較少的部分,而真正花錢的是原畫,動畫是由一張張原畫連起來的,原畫師是按原畫件數計價的,鏡頭越多原畫就越多花錢也就越多,而且能力越高的原畫師價格也會越高,甚至有些後期特效都是由人手畫出來的;就讓我們回憶一下那些我們看過的經費爆炸的動畫
  • 10部頂級畫質的日本劇場版動畫
    筆者以這些標準為依據,評價出筆者看過的所有日本動畫中,畫質最佳的10部,不同類型的作品,誠意推薦給大家。由於日本動畫的製作模式,在電影院上映的「劇場版動畫」,或者說「動畫電影」製作成本預算和製作標準都會高於電視動畫,因此本次對象不包含電視動畫,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