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四川廣元的一幕登上了微博熱搜:
利州廣場上,市民烏泱泱聚集在一起,悠閒地曬太陽,喝壩壩茶,擺龍門陣。
按照拍攝者所說「人山人海,全是腦殼」,毫不誇張。
讓人覺得膽戰心驚的,不僅是人員的密集程度。
從畫面中明顯可以看到,現場很多市民並沒有佩戴口罩。
很難想像,這一幕會出現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
然而,如此魔幻的場景,也正在其他城市上演。
北京,大量遊客駕車前往香山景區遊玩。通往景區的路上,甚至出現了車輛擁堵現象。
香山本地居民更稱:遊客中隨地吐痰、不戴口罩的比比皆是。
2月22日,杭州西湖,超過5000人湧入斷橋。而在中午12點時,景區車位就已經全部停滿。
江西瑞金,解禁後的集市上人潮攢動,熱鬧非凡。而在數十秒的畫面中,佩戴口罩的路人寥寥無幾。
河南鄭州,隴海市場重新開放,市民排隊等候進入。當日,隴海市場人流竟達到了4萬人。
可黎明尚未到來,已經有人蠢蠢欲動。
曾有人說:人是一種很會選擇性遺忘的動物。
確實如此。
昨天,看了最新的疫情地圖報告:
全國新增確診病例數和疑似病例數總體呈下降趨勢,全國21個省(區、市)實現零新增。
隨著疫情的總體上得到控制,好消息越來越多。
但0新增≠0感染!這絕不能成為我們放鬆警惕的理由。
或許你該看看最近出現的特殊病例:
2月18日,山東莒南,一病例隔離期兩次陰性後出院,10天後查出陽性。
2月19日,成都一治癒者出院10日後復檢出核酸陽性。這證明新冠病毒痊癒的患者還有可能再感染。
2月20日,恩施確診1例38天超長潛伏期無症狀病例。
而據中國科學院團隊研究發現,華南海鮮市並非新冠病毒發源地,甚至在11月下旬已經開始人際傳播!
病毒還存在太多的未知性,正如鍾南山院士多次強調的:現在說「拐點」依然言之尚早!
此時的任何僥倖,都有可能奪人性命。
病毒不會挑人下手。
這位老人名叫邱鈞,72歲,被人稱為「武漢施瓦辛格」。年輕時他就曾獲得湖北省健美大賽第五名,退休後更是每天堅持健身。
在女兒口中,他是「從不生病」的父親。
疫情發生初期,女婿勸他戴口罩,他卻不以為然,對自己的身體非常自信:
「該怎麼樣就怎樣。」
「人家都不戴口罩,我一個人戴多難看。
可就是這樣一位體格強健的老人,卻感染上了新冠肺炎,確診住院3天後便匆匆離世。
病毒的傳染性極強。
浙江杭州,一名男子曾在醫館買藥時與確診病例有過50秒的近距離共同駐留,期間兩人都沒有佩戴口罩。後來男子與妻子均被確診。
南京一名女性在排隊買烤鴨時與確診者有過密切接觸,後被確診。
浙江寧波,56歲的老人在菜市場買菜時,與確診的路人在同一攤位有過約15秒的短暫近距離共同停留,並且兩人都沒有佩戴口罩,後被確診。
從飛沫傳播到接觸傳播,再到可能存在的糞口傳播,以及短暫接觸後的傳播案例,都證明被傳染的速度和概率可能遠超大眾想像。
病毒可能與我們長期共存。
在接受白巖松採訪時,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表示:
新冠病毒有可能轉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的病。
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對此我們要做好準備。
疫情之下,沒有人可以絕對倖免。哪怕疫情已經被控制,我們依舊不能掉以輕心。
如今,國外疫情形勢也十分嚴峻。
當我們還在嘲笑,日本韓國抄的是武漢最初的「零分作業」時,是否想過,如今輕易摘下口罩的我們,也許也正在重蹈覆轍。
災難還沒到頭,冰冷的數字還在增長,還有新的家庭正面臨破碎.我們如何能選擇輕視自然,不心存敬畏。
解封,是為了復工復產,不是放鬆防控,更不是為了走親訪友。
我們根本承受不起疫情的再一次反撲!
「只要我們這身防護服沒脫,你們就待在家裡別出來,否則我們就白拼命了!」
這幾天,一個視頻讓無數人動容:
躺在車裡的,是武昌醫院的院長劉智明。
疫情發生後,他一直在一線奔波,幾天幾夜都沒合過眼。
不幸被感染後,他曾留下醫療預囑「如果萬一,不要插管搶救」,只為減少其他同事感染的風險。
他叫彭銀華,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醫生。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正月初八那天,應該是他新婚的日子。
他推遲了婚期,義無反顧上了戰場,甚至大年三十都在值班中度過。
令人惋惜的是,抽屜裡的請柬還沒發完,病毒帶走了他的生命,新娘再也等不到她的新郎。
他叫許鵬,藍天救援隊隊員。
21日凌晨,在前往湖北運送救援物資途中遭遇車禍,不幸去世。出發前,他曾在朋友圈寫道:
「孩子要乖,爸爸去武漢打怪獸!使命,責任,無懼,堅守。」
2020年的春天我們,被困在了家裡。那些為疫情犧牲的戰士,卻被永遠的困在了2020年春天。
而此時此刻,還有無數人無懼生死,奔赴戰場,與死神爭分奪秒。
因為長時間佩戴口罩,他們的臉早已印出血泡和壓瘡。
為了減少感染風險,她們剪去一頭長髮。
為了減少防護服的損耗,8小時不喝水、穿紙尿褲、防護服裡全是汗。
他們的手,因為橡膠手套、消毒液和洗手液的反覆侵蝕布滿傷口。
高強度工作後,他們只能抓緊時間躺在地板上休息。
基辛格在《論中國》裡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你所看到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背負。你所以為的現世安穩,不過是有人替我們堅守。
正是他們把自己當做一道擋住病毒和黑暗的牆,我們如今才能安然走在和煦的陽光下。
我們所待著無聊的家,卻是他們想回卻回不去的地方。
我們的一絲僥倖,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傷害。
張文宏曾說,疫情有三種結果:
最好的結果:2-4周內所有病人治療結束,2-3個月內全國疫情得到控制;
最差的結果:控制失敗,病毒席捲全球;
膠著狀態:病例數在可控範圍內增長,抗疫過程會十分長,可能長達半年至一年之久。
如今,我們尚不能預測疫情的結果會走向何方。
但可以肯定的是,若不牢記教訓,我們的每一分輕視自傲,就會變成下一次災難的溫床。
要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絕不僅僅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行業的事情。
它需要我們齊心共進,需要每個人守望相助。
普通的我們無法衝到最前線,但起碼可以做到:
謹遵醫囑,勤洗手,戴好口罩,不去人員密集的地方,
少為他人添些麻煩,少給醫生帶去負擔。別讓正在為我們拼命的人,白白拼一場。
這些,就是平凡的我們為遏制疫情所做的最大貢獻。
「現在開始每個人都是戰士,你在家裡不是隔離,是在戰鬥啊!"
點個「在看」吧!請再堅持一下,築好自己這道防線!
做不了炬火,能好好發出螢火之光,同樣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