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伏妖篇》:周星馳+徐克,1+1<2
作者:Sun
公眾號:開屏映畫(ikaiping)
上映第8天,稱霸春節檔的《西遊記伏妖篇》票房突破13億,全面超越2013年《西遊降魔篇》12.48億的票房。這當然並不意外,早在2013年星爺才剛剛開啟春節檔這個票房寶庫,人民群眾還處於被培養觀影習慣的階段,直到2016年《美人魚》再度發力,以及《西遊伏妖篇》時隔一年緊追其後,春節檔看星爺的習慣才宣布正式養成。
老實說,因為去年觀看《美人魚》的不適感仍在體內殘留,對於周星馳式的新年獻禮,我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是牴觸的。但2013年的《西遊降魔篇》著實帶給我不小的驚喜,衝著它的續集我又實在好奇。結果是,我最終加入了貢獻票房的大軍。
與電影在票房上形成的高昂氣勢不同,《西遊伏妖篇》的口碑一路下滑,以致豆瓣評分跌至5.8,甚至低於《美人魚》的6.9分,要說這裡面沒有夾雜非理性打分的情緒我都不信。
如果說這是部引發兩極爭議的電影,那我就是個中間騎牆派,既不想氣勢洶洶地討伐周星馳,也不想使出渾身解數把他往神壇上拱。《西遊伏妖篇》就是部合格的商業片,再要把它的藝術性上升到一定高度就不免有過度解讀之嫌了。
續集伏妖篇延續了上部降魔篇裡的邪典氣質,將六小齡童版電視劇留給觀眾的美好表象持續剝除,這種向原著精髓靠攏的努力產生了巨大的餘波。周星馳的兩部西遊前所未有地引發了人們想要翻閱原著的願望,這在所有開發西遊這個超級IP的影視作品裡都是罕見的。如果不是挖掘出了原著博大精深的內涵,而是僅僅停留在師徒相愛、升級打怪的獵奇層面,是不可能做到的。
《西遊降魔篇》至今在豆瓣上的評分停留在7.1,四年前它雖然問鼎當年的全年票房冠軍,但也難掩一眾星迷和路人的集體唱衰:「大話之後,再無西遊」。不同於周星馳次次都被拿來與自己比較的前例,降魔篇在口碑上所遭遇的滑鐵盧不敢說是史上最冤,至少也能列進前三。
降魔篇裡,從沙僧的詭異登場,到八戒的驚悚亮相,直至孫猴子的暴戾廝殺,B級片的邪魅氣質與周氏幽默結合地相當亮眼,更不消說還有唐僧在愛情中悟出佛理的戲碼,遠遠甩出《美人魚》的環保主題幾條街。
《西遊伏妖篇》作為《西遊降魔篇》的續集,繼續沿用了三個徒弟的妖獸本性,孫悟空狂暴易怒,對唐僧總是陽奉陰違;豬八戒偷奸耍滑,稍有機會就想毀了這取經大業;沙僧冷淡漠然,關鍵時候從不吝於煽風點火。
最大的不同在於,續集裡的唐僧不再散發聖母光輝,他開始變得狹隘雞賊、攻於心計,任性驅使徒弟為自己賣命、替自己擔責,將頭腦簡單的徒弟玩弄於股掌。
周星馳捕捉到了原著裡吳承恩以鬼怪言人性的精髓,師徒四人不再是電視劇裡那般的臉譜化性格,而是擁有各自的光彩與灰暗,這才是周星馳兩部西遊作品的最大價值。這樣極致的角色性格也不是完全遵從於原著,周星馳只是將師徒四人的不完美都放大了數倍,讓他們的毛病和缺陷互相碰撞,留下驚慌失措的觀眾事後回味。
職場上將《西遊記》作為團隊組建示範的思路不在少數,但反過來演示團隊矛盾的解讀卻不多見。至於八戒與沙僧在整個故事裡的模糊處理乃至後半部分的徹底脫線,雖然算不上致命傷,但比起上部確實遜色了不少。
在伏妖篇裡,唐僧與孫悟空的矛盾得到了充分展現,這矛盾在前半部分有意做實,後半部分卻刻意做虛,大概是為了體現團隊雖有內部嫌隙,關鍵時刻卻能一致對外的主題。但卻不免讓人產生疑惑,乃至懷疑整部電影都有戲中做戲之感,而戲中戲的猜想卻極大削弱了影片向西遊原著靠攏的主題構建,使電影陷入流於簡單奇幻片的困境。
《西遊伏妖篇》的商業片屬性顯而易見,在這樣升級打怪的故事裡,即便能夠奢侈地表現一下人性的複雜與晦澀,卻還是要有正反兩派的廝殺對峙來包裝主線,這時候反派的塑造就變成了故事有趣與否的重要指標。
真的不忍聽到關於「九頭金雕暗戀如來不得,索性來抓如來重視的唐僧」這樣的解讀,你們難道真的不承認這腦洞著實很大、很繞、很蒼白麼?大概只有周星馳的真愛粉才願意這麼替他去圓場。
要我說,紅孩兒與九頭金雕兩個反派存在的主要價值,在於體現另一位導演徐克的想像力和技術!很多觀眾表示只看這兩段特效打鬥就值回票價了,不要在意人物動機這些細節……如果實在計較,作為對《西遊記》耳熟能詳的中國人,難道不會自動腦補妖怪就是要吃唐僧肉或者跟他交配的動機?不懂不是中國人!
至於白骨精為什麼會愛上唐僧,很多歌詞都有解釋:愛情就是這樣毫無道理……哪個少女不愛帥哥,你看到吳亦凡的臉你會不動心?(對不起,我真的編不下去了)
影片上映之前,宣傳方呼啦啦扯開「周星馳+徐克」的威風大旗,揚言電影勢必會出現1+1>2的效果。然而,我只看到了一部1+1<2的電影。
徐老怪塑造奇詭異界的能力眾所周知,他導演的《青蛇》和《新蜀山劍俠》兩部風格鮮明的電影就是明證,前者的人間煉獄和幻海奇情,後者的瑤池仙堡和蜀山鬼蜮,簡直就是重塑了一個天外世界,以至於多年後它們的邪魅氣質還能在心頭縈繞。
在周星馳主導劇本、徐克主導特效的《西遊伏妖篇》裡,徐克所打造的蜘蛛精、紅孩兒、比丘國和變身後的悟空等意象確實異常精彩,但這與周星馳想要表現的西遊世界產生了視覺與主題上的割裂,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各自獨立的狀態,以至於讓人看過以後只會單獨拎出特效來誇。
想要明白這種割裂,可以對比徐克以前跟其他導演合作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要數他與程小東合作的《倩女幽魂3》,片中夢幻陰鬱的畫面氣息對女鬼小倩的故事起著不可替代的描摹功能。但在伏妖篇裡呢?恐怕你把九頭金雕的比丘國換成鳥巢我會更同意。
周星馳與徐克都是圈裡出了名強勢的導演,兩人即便在不是自己執導的電影裡也要指手畫腳,或許這樣兩位執著於個人風格的強人互不兼容是產生割裂感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片中環境塑造與人物塑造沒有統一的緣故,藝術創作講究「造景即造人」,背景環境的構建對所屬人物的表現有多重要,在眾多文學影視作品裡都有體現。
即便是在周星馳一人導演的《西遊降魔篇》裡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現,例如沙僧首次出現的水域,紛亂混雜,與他後來半獸半魚的形象和悽慘低等的身世互相映照;八戒亮相時的客棧也處處透露殺機,與他嗜血好殺的性格如出一轍。但再反觀《西遊伏妖篇》,徐克的確費心營造了蜘蛛精的盤絲洞與九頭金雕的比丘國,但人物本身卻沒有得到有心塑造,這就造成了畫面與故事脫節的觀感。
真要給《西遊伏妖篇》一個理性的評價,它就是部合格的商業奇幻片,連喜劇的色彩都被黑暗的氣質和冗長的打鬥衝淡了不少。至於影片真正重要的爭議,我認為集中在兩點:唐僧究竟會不會如來神掌?孫悟空究竟受不受緊箍兒控制?如果唐僧真會如來神掌,但卻從來不用,說明他是真禪心,不以武力服人;如果悟空真不受緊箍兒控制,說明他是真向佛,一心護師。唯有如此,周星馳才算是給了這部打怪片一個升華的靈魂。
往期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