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今日新增115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全部為本地個案,是連續12日過百宗個案,累計個案增至3511宗,另有50、60宗初步確診。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新確診個案中,有79宗與早前個案有關連,其中58宗與家庭朋友聚會有關。36宗源頭仍然未明.
1位確診病人是3425號仁安醫院醫生,病發前3日無上班,家人亦出現不適,相信與家人有關。
大型群組方面, 「Star Global」多了7人確診,包括個案3408、3441、3469、3470、3487、3490、3492,以及一位相關個案3458。3458號病人7月24日出席長洲十多人朋友、職員遊玩活動。「Star Global」在怡安閣有員工搞講座銷售,27日在利美大廈亦有人做培訓。衛生防護中心表示感染數字高,可能很多人需檢疫,涉及銷售和工作人員。
地盤群組方面,上水文錦渡崗瓦埔地盤新增4宗確診個案,之前4宗個案,至今都有8宗確診個案。屯門富臨酒家新增3475號病人,7月16日曾經光顧。旺角雅蘭稻香酒家群組,再多一人確診為3476號病人,7月18日曾經光顧。
「堅城建築」創紀之城多人確診
本港今日新增115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全部為本地個案,是連續12日過百宗個案,累計個案增至3511宗。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堅城建築公司辦公室在創紀之城11樓,同層11樓其他公司都有確診、編號為3405病人。之前同層都有2811編號以及一兩位其他公司職員確診,同層都有一名清潔工人確診,可能都有環境汙染。
明愛恩翠苑一人確診,為3463 號病人。屯門康和老人院再多1人確診,為3501號病人。順寧道敬福護理院正在搬遷人士,當局進行檢測,發現1位無病徵、3502號病人。
中心又指,網上發布群組確診個案號碼不一定包括工作人員,上水屠房當中只有10位工作人員,其他都是緊密接觸者。
另外對於早前2名大圍站上蓋地盤工人確診,分別是2460和3299號,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張竹君強調,他們是紮鐵工人和地盤工人,分別屬於兩個公司。對於坊間有傳再有多幾名大圍站地盤工人初步確診,張竹君表示,病人會自行到私家診所化驗,可能收到數據會有延誤,目前未有資料。
彩虹邨94歲翁瑪麗醫院不治 港累計34人染疫亡
瑪麗醫院發言人今日公布,一名居牛池灣彩虹邨錦雲樓的94歲確診男病人(個案編號:1612)於中午離世。
病人有長期病患,他於7月14日因確診染疫,咳嗽及流鼻水入住瑪麗醫院接受治療。病人情況持續惡化,延至今日下午12時54分離世。
院方對病人離世感到難過,會為家屬提供適切協助。連同以上個案,本港至今共有34名確診病人於公立醫院離世。
陳肇始:內地派先遣隊檢港有助大幅增加檢測量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出席本臺節目時表示,本港第三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過去11天都錄得單日過百宗確診,是不理想,如果個案再飆升,會令醫療系統壓力更大,因此一定要盡力控制疫情。她又說,7月中至今,當局已經為四類高風險群組人士,檢取約10萬個樣本檢測,但小區仍然有隱形患者和高風險群組,因此擴大病毒檢測範圍及數量是非常重要,而內地派先遣隊來港支持核酸檢測,有助大幅增加檢測量。
至於會否考慮安排全民檢測,陳肇始說,要小心考慮及研究檢測的優次,重申有輕徵病徵的市民,如果有擔心,可以到普通科門診等地方領取樣本瓶進行檢測。
內地7名先遣隊員已抵香港
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布消息,應香港特區政府請求,中央政府近日已決定派出兩支隊伍支援香港抗疫,一支負責協助篩查檢測,由廣東省組建;一支負責援建方艙醫院,由湖北武漢組建。
今日(8月2日)下午,「內地核酸檢測隊」的7名先遣隊員已從深圳灣口岸過關前往香港。接下來,他們將開始協助實驗室工作。
「廣東隊」會講粵語,語言上有優勢
今日(8月2日)下午出發的7名先遣隊員,5人來自廣州,2人來自深圳,分別從廣東省疾控中心、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深圳市人民醫院選派。
援港抗疫7人先遣隊在深圳灣口岸準備過關。
據悉,7人「先遣隊」赴港後,剩下的「檢測隊」隊員也將陸續出發。
7名先遣隊成員下午抵港。
多名官員及立法會議員在場歡迎。
有物資同時運抵香港。
湖北已組建「方艙醫院支援隊」
「內地方艙醫院支援隊」由湖北省武漢市組建選派6名有「方艙醫院」實戰經驗的專家組成,包括醫院院長,院感、護理、建築和設計專家,包括4名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接管武昌方艙醫院的核心成員——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武昌方艙醫院院長萬軍
武昌方艙醫院副院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馬永剛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辦公室主任成於珈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劉春英
另外兩位專家分別來自中南建築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漢中信建築設計總院第七設計院。
據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介紹,該院支援隊隨時待命出發。
武漢經驗需在港本土化 望儘快控制疫情
據支援隊中分管醫療的馬永剛介紹,7月23日,在國家衛健委的主持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等湖北有關單位同香港、澳門及廣東有關方面召開了視頻會議,會上香港方面表示疫情比較嚴峻,可能需要內地支持。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參會人員隨後分享了武昌方艙醫院抗疫實踐的經驗。
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方艙醫院」病房(8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8月1日,由亞洲國際博覽館一號展館改建的「方艙醫院」開始接受新冠肺炎確診病人。馬永剛通過媒體報導注意到內部陳設。
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方艙醫院」病房(8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現場照片顯示,每位病人擁有9平方米左右的獨立生活空間,每間三面均有隔板,馬永剛認為獨立生活空間的設計很人性化,院外走廊內設有多部監測病患血壓、心率、體溫等數據的監察電腦,這類智能化的設施可減少醫護人員工作量,降低接觸感染的風險。但他同時提出,此前經驗表明很多病人希望多跟醫生接觸,解釋安慰工作也很重要。
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方艙醫院」病房(8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治療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我們發現溝通非常重要。即使是我這樣的行政人員,每隔三天都要到方艙裡和病人交流。但是到香港以後,我們可能因語言溝通不太順暢。香港同行主要通過智能化設備來交流,我們這一套也不一定適合。」馬永剛說,屆時還要進一步協商,內地的這些經驗要在香港本土化。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除了「方艙醫院」,中央亦會協助香港興建一間全新的臨時醫院,由香港政府覓地,相關工作會儘快進行。
在街頭,有香港市民揮舞國旗、拉起橫幅熱烈歡迎他們的到來;在網絡上,不少香港網友也紛紛發出祝福和感謝。
今天的香港有些陰雨。下午3時許,在位於亞洲國際博覽館的「港版方艙醫院」外,有香港市民揮舞著巨幅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舉起寫有「感謝祖國,感謝國家醫療隊」「國家醫療隊助港抗疫」等標語牌,歡迎前來香港的7名「先遣隊」隊員。而在拉起的橫幅上,「感謝祖國對港的關懷和支援」幾個大字格外醒目。還有市民揮舞著手中的國旗,齊聲說道,「多謝祖國,多謝祖國的醫療團隊,歡迎來香港。」
香港市民宋女士接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有句老話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香港近來疫情嚴峻,中央就第一時間派團隊支援了,絕大多數港人都非常感激。宋女士稱,「當初全國上下齊心,很快就控制住了武漢的疫情。國家團隊經驗豐富,準備充足。相信大家齊心,香港也一定能儘快消除疫情。」
另一名香港市民陳小姐曾經向武漢捐贈過口罩,她告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中國人本就應該團結一心,互相幫助。且香港也有『獅子山下,同舟共濟』的精神。極少數人的抹黑言論,不代表大多數香港人。」陳小姐表示,希望這些來港的「逆行勇士們」可以工作順利,一切平安,香港人衷心地感謝他們。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注意到,對於中央派醫療團隊抵港支援,許多香港市民也紛紛在網上留言送上祝福。有香港網友表示,得知這個消息熱淚盈眶,直呼香港有救了!有香港警察稱,「如果我在他們(內地醫護人員)附近執勤,願意用性命保他們絲毫無損!」還有一位香港小朋友與家人特地親手製作了一張感謝卡,上面寫著「香江疫情告急之際,祖國出手相助馳援,醫護英雄不顧安危,心系同胞同心抗疫,無言感激,銘記於心!致敬醫護,祝願平安!」
(圖文選自香港商報、新華網、星島日報等。)
香港下午茶
微信號 :HKCD_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