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是黃日華版本的喬峰啊!
《天龍八部》作為金庸的經典作品,先後被翻拍過數次,而作為主角的喬峰,黃日華版本的已經成為經典,後面翻拍的基本上無法超越了!
從氣質上而言,黃日華更顯豪邁
喬峰是個光明磊落的大英雄、大豪傑、大俠山,胸中有丘壑、心中無塊壘,快意長歌、縱馬江湖,何等瀟灑。
在黃日華的演繹之下,一個俠士的形象躍然而出。
並不是說胡喬峰不好,但是黃喬峰的氣質、長相更符合金庸原著中對於喬峰的設定。尤其是黃喬峰一臉鬍子,更增添了三分滄桑、七分豪邁!
《天龍八部》的經典,歸根結底是小說,觀眾先有一個小說中的喬峰形象,自然會對將屏幕上的喬峰與自己心目中的喬峰作對比。導演在選擇演員時,也肯定會儘量朝小說原著貼近。我個人覺得,黃喬峰在這方面要勝出少許。
黃日華版的喬峰鏡頭感更好
演員的鏡頭感是個沒有辦法用語言來描述的東西,通俗地說:就是更入戲、更像主人公。最終用鏡頭呈現在觀眾面前,給人的感覺就是:黃日華就是喬峰。
其實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受限於資金、技術、道具,很多方面並不盡如人意,就說黃日華那頂帽子,一年四季戴在頭上,從頭戴到尾,直到當了契丹的南院大王也戴著。
不僅天龍八部是這樣,香港的電視劇,道具之簡陋是出了名的。而且香港受拍攝環境的限制,很難拍出大場面的「大製作」,但最終呈現出來的時候,很少會有觀眾注意到簡陋的道具和漏洞百出的拍攝背景。
能夠讓觀眾忽略這些,本身就說明了一種認可和成功。
而且,香港的導演在表現人物性格時的局部特寫和表情定格,應用得非常嫻熟,他們會儘量用鏡頭去「發揮」演員的「顏值優勢」,讓演員顯得「更好看」。
黃日華自身的顏值是有優勢的,眉目疏朗、一臉正氣,把喬峰這個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先入為主
優秀的小說很容易被人翻拍,例如《亮劍》《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等,包括《天龍八部》。
翻拍的電視劇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那就是後來翻拍的,無論用多麼優秀的演員、無論多麼大的投資、無論導演多麼優秀,想超越第一部基本上沒有可能。
黃日華版的《射鵰英雄傳》,男女主角,至今無人超越。
李斌版的《亮劍》,仍然是最經典的。
導演想去超越前一部劇,本身證明了前一部劇的成功。
並且,後出的《天龍八部》,喬峰自殺時那誇張的峰頂懸浮,讓人實在無力吐槽。武俠確實是「童話」,允許適當的誇張,但你不能拍成神話啊!
其實香港的武俠電視劇,有一種很特別的「煙火氣」「生活氣」,儘管特技稀爛、道具奇醜,卻並不影響它的魅力。
在缺乏娛樂的那個年代,港臺電視劇曾經給我們帶來無數美好的回憶!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但是好演員永遠是稀缺的,好導演更稀缺,懂行的投資人,簡直是鳳毛麟角!
十幾年過去了,說起經典電視劇,依然是《亮劍》《潛伏》《大宅門》這些老劇!現在的電視劇,特技多了,投資多了,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基本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