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錘弟」利亞姆·海姆斯沃斯和克里斯多福·沃爾茲(《阿麗塔:戰鬥天使》)領銜主演的動作驚悚片《最危險的遊戲》(Most Dangerous Game)正是其首批推出的作品之一。
海姆斯沃斯飾演本片的男主道奇,一個事業不順的企業家,更悲催的是,他還被確診絕症,只有幾個星期可活。
正在這時,他獲得了一個選擇的機會,是就這樣死去,讓懷孕的妻子和即將出生的孩子無依無靠,還是接受由沃爾茲飾演的生意人邁爾斯·塞勒斯的提議,參加一場狩獵遊戲,只是他的身份不是獵人,而是獵物。
他要在24小時內爭取從5個獵人手中存活,每撐過一個小時,他都會獲得更多的獎金,如果他能最終倖存,將會獲得總計2450萬美元的巨款。
本片改編自 Richard Connell發表於1924年的同名短篇小說,原著講述了一個來自紐約的獵人流落加勒比海的荒島,被島上以狩獵人類為樂的俄國貴族獵殺的故事。
它被譽為「最受歡迎的英文短篇小說」,獲得歐·亨利短篇小說獎,幾次被搬上影幕,其中「狩獵遊戲」的設定也為無數驚悚、冒險、動作類作品提供了靈感,比如「錘弟」參演過的《飢餓遊戲》,最近的也有克雷格·卓貝執導的《狩獵》。
規則雖有不同,本片保留了原著「狩獵遊戲」的核心理念。它不涉及私人恩怨,獵殺者也並非全然為了宣洩虐殺的欲望;雖然獵物總是被設計入局,但它更像一場競技遊戲,雙方在規則限定內各憑本事,願賭服輸。殺戮往往不是最終目的,它只是達成目的的最後一步,獵殺者享受的是對獵物的追逐,而人,是最高級的獵物。
可以說,這種設定可以最簡單粗暴地將毫無利益瓜葛的人置於對立陣營,把握好節奏就可以快速調動起觀眾的腎上腺激素,不一定思想深刻,但也不失為一部爽片。
但《最危險的遊戲》卻有一個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它的觀看體驗與播出平臺Quibi嚴重掛鈎。這部電影被拆分成了每集10分鐘以內的視頻片段,而且只能在手機端觀看。
如果本片真正按照分集電視劇的設計,將內容配合時長進行相應的製作和調整,也會產生不錯的效果,但可以明顯看出,本片只是生硬地將一部連貫的電影進行了分割,而且這部電影還花了兩周才全部更完。試問誰想這麼看電影??
當然,我們可以等它全部更完再一口氣刷完,也可以在一些幫助下在更大的屏幕上觀看,那麼按照衡量普通電影的標準來看的話,這部片又如何呢?
很遺憾,這依然是一部乏善可陳之作。
《最危險的遊戲》的一個巧妙設計,就是將獵殺遊戲設置在了城市而不是荒島叢林裡,雙方都可以使用現代科技,在一無所知的人群和街道、商場等日常場景中進行著生死遊戲。這種反差可以玩出很多花樣,但本片並沒有充分調動起其中的能量,很多時候,道奇在明知道應該以人群作為掩護和牽制的情況下,依然往沒有人的地方跑,為獵人下手行方便創福利。
道奇是一個跑步健將,這是他被列為獵物最佳人選的原因,但除了跑跑步以外,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多高的武力值,打鬥設計也缺乏技術含量,擺脫獵人主要憑藉運氣、獵人之間的競爭幹擾和反派話多定律。
相比起來,英國演員克裡斯·韋伯飾演的獵人形象更鮮明一些。他外表文質彬彬,動手前還要整整髮型,但正如在剪裁精良的西服裡是一手臂的利刃,他的禮貌下也掩藏著殺戮的欲望。當遊戲結束的時候,他也會迅速收起獠牙,恢復略帶神經質的優雅,既享受獵殺時的釋放,也像一個真正的英國紳士一樣遵守規定。
其它幾個獵手的刻畫就相對粗糙了,除了話多自戀又作死的心理醫生還可以留下些印象,其它三個就是沒什麼背景設定來混時長的工具人。邁爾斯的陰謀曝光算是一個重要轉折點,但看過幾部同類型電影的觀眾也基本可以在一開始就猜到其中的貓膩了。
在「獵殺遊戲」的設定中,獵人和獵物兩者的身份轉換是經典元素,除了恐怖片,獵物的反殺向來是一大看點。
也許是為了下一季做鋪墊,本片將獵人和遊戲組織者的身份剝離開來,雖然利亞姆在最後得以對獵人進行反殺,但是並沒有能摧毀這場致命遊戲,反而正兒八經地把遊戲給玩完了,拖他下水的邁爾斯繼續尋找下一個能帶來精彩大逃殺的獵物。這種不徹底的反殺就像重拳打在棉花上,還不如大家都一黑到底,打個痛快。
更何況,剛上線兩個月的Quibi已經陷入了裁員降薪的危機,這第二季的未來也是有點懸。
總的來說,這部劇也就真的適合用來消磨零碎的時間,情節無需動腦,中途停下來也不會怎麼惦記,這也算是精準契合平臺定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