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周一)晚上八點整的棒呆四月系列講座第一期:Brian專場中,棒呆國際教育創始人Brian為直播間的各位學生、家長分析了今年申請的結果和往後趨勢。
Brian Ong,棒呆國際教育創始人,耶魯大學學士,史丹福大學碩士,2017年福布斯亞洲九月刊封面人物,深耕美國本科留學和國際教育領域十餘年。
截止2020年3月30日,十餘年間經由Brian指導的學生不少都進入美國Top10大學,其中共有19位拿到哈佛、45位拿到耶魯Offer,其他藤校Offer的學生更是不計其數。
他還就2020年疫情之下的標化考試、夏校,文書寫作以及如何挑選靠譜顧問機構等留學申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分享了自己作為頂尖美本顧問的經驗心得。
這場講座受到了學生家長們的一致好評,以下是部分家長聽完講座後的反饋:
Brian專場部分回顧
在今年的申請結果上,和往年相比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無論是申請的結果還是offer的數量,尤其對於前20的學校,都屬於一個正常的浮動區間。
從申請的環節來說,美國大學依然重視ED的申請情況,這一方面和學校自身的排名和錄取率也有一定的關係。
標化考試方面,對於美國大學來說,如果一定要在申請因素中選擇幾個重點事項,那麼美國大學最看重的學生特質就是學術能力。
雖然很多家長覺得小孩成績已經不錯了,但是無論是GPA還是展現學生學術表現的標化考試上都還是有所不足的。對於學生來說,良好的成績是畢業的保障,所以這一點上學生要有所了解。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一味追求滿分卻也過猶不及,不僅對申請的幫助提升很小,也浪費了本可以投入到其他課外活動的時間。
在這一點上家長需要對學生夢校的要求和學生的能力有一定的定位和考慮。
文書方面,這個對於申請也相當重要,它能很好的表現學生的差異化特點。
文書分成學術性文書和非學術性文書,學生在文書中需要把握好平衡,不能過度的吹噓自己,也不必過于謙虛,適度的把自己展現給老師就可以了。
今年由於疫情情況,很多夏校都取消了,轉而變成線上夏校。在這一點上,雖然線上夏校一定程度上不及線下的,但是能完成線上夏校本就是一項不錯的履歷,也是很好的一個展示點。
對於疫情來說,我們首先要保證一個良好的心態,然後在這樣的環境下,通過大量的閱讀或者討論深入自己喜歡的領域,從而實現自己的差異化。
對於明年的申請,我們最重要的是把自己該做的都做好,無端或者過度的猜測反而會影響到自己,以平常的心態,踏實的態度認認真真做申請,結果通常都不會太差。
對於顧問選擇這一方面,家長在做選擇的時候,需要多考量機構和顧問的「DNA」,除了機構每年發出的榜單,需要更多的研究機構的公眾號、網站和朋友圈發表內容,這樣可以了解到機構最核心的價值觀和理念……
部分答疑問題
在講座的最後,Brian老師還挑選了40個現場聽眾的問題進行回答,專業的解讀和中肯的建議,讓直播間裡意向留學的家庭大呼精彩!
以下為部分整理摘錄:
Q:2020年錄取結果怎麼樣?
錄取大數據可作為參考,但並不唯一,關鍵還是把自己做到最好。
根據棒呆今年的錄取數據,我並不認為比往年有大的區別,但一些公立大學還有卡耐基梅隆,今年錄取的中國學生確實少一點。
另外,相比10年前,有一些學校錄取比如聖路易斯華盛頓、範德堡、芝加哥大學、南加大等學校難度增大。
因此,學生在確定保底、ED、EA時要避免僅參看去年本校錄取的人數,看高或看低某些學校。
Q:「曲線救國」,進名校的冷門專業可行嗎?
不論選什麼專業,都要用不同的方式(比如通過閱讀,AP課程,學術課程,夏校等)證明你喜歡這個領域,比較投入。這樣招生官才會看中你。
美國大學除了商學院這些比較專業性的,很多學院內有諸多專業可選。
Q:美高學生申請有優勢嗎?
美高在課外活動這塊比較完善,美高學生在文化融入這塊有優勢,他們在高中參加的社團、活動或興趣,會在大學裡得到延續。
Q:疫情之下,九月份還會按時開學嗎?
美國大學會做出謹慎決定,相比政客,受到各方建議壓力會小,學生的利益會放在第一位。疫情帶來的影響,是全球的,對所有人是一樣的。
Q:假如選擇Gap一年,可以做些什麼呢?
Gap一年可以做很多事情,選擇非常多。很多學生因為大一升大二的暑期就要考慮實習,所以我覺得Gap一年還是做你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吧!
不要去功利的考慮Gap一年裡做的事情以後會不會成為實習找工作的助力。
文章來源:棒呆留學精選微信公眾平臺
往期精彩文章:
接連發生!威廉士、阿默斯特等相繼取消對SAT/ACT的強制要求
錄了!我成為STEM學生心中的聖地夏校RSI一員!
東西部學校怎麼選?對以後大學申請會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