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詭道也,十二條詭道,怎麼理解「能而示之不能」?

2021-02-13 如禹學堂

文|陶榮榮

出自|《孫子兵法》

原文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

詳解

到了戰場上,根據形勢的變化,如何趨利避害,如何化不利為有利、相機行事,如何借勢,如何造勢。

曹操註:「常法之外也。」

前面說了孫子的「計」,不是陰謀詭計、奇謀巧計,而是計算比較的計。不過孫子也不是不講陰謀詭計。「兵者,詭道也」,他下面就要開始講詭計了。

「計利以聽」,就是算下來有勝算了,可以戰了。

「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在基本面之外,常法之外,造勢以相佐。

勢是什麼呢?「因利而制權也。」

杜牧註:「夫勢者,不可先見,或因敵之害見我之利,或因敵之利見我之害,然後始可制權而取勝也。」

王皙註:「勢者,乘其變也。」 

《孫子兵法》十三篇裡專門有《形篇》和《勢篇》,詳細講這個問題,是孫子思想的精華。

 

原文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詳解

孫子在這裡一口氣講了十二條詭道,大多數詭道的出發點是造成對方的錯誤判斷,引誘對方失誤。

對方不上當,不失誤,怎麼辦呢?等待,跟他熬,派間諜,各種布置安排。總之,一定要等到平衡打破,勝算已見,才能出戰。

孫子的觀念是先勝後戰,不勝不戰。沒有勝算就等。

不能等待,有巨大的性格缺陷。總覺得要戰鬥才是英雄男子漢,不懂得等待是戰鬥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記載,李世民說:「我讀古今兵書,發現關鍵就四個字,『多方以誤』,就是想盡各種辦法引對方誤判,做出錯誤舉動,把破綻露出來。」

李靖說:「對,打仗就像下棋,一著失誤,滿盤皆輸,撈都撈不回來。」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就沒了他爺爺的智慧。安史之亂,哥舒翰鎮守潼關,死守不戰。李隆基急於平叛,下令哥舒翰出戰。由於之前玄宗已斬殺了他認為作戰不力的名將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知道出戰必敗,但不出戰必死不說,還得換一個大將來出戰,沒辦法,被逼率軍出關,結果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潼關失守,眼見長安不保,玄宗倉皇棄城逃往四川。

十二條詭道,十一家註解戰例頗多,我們逐條來學習。

 

詳解

張預曰:「實強而示之弱,實勇而示之怯,李牧敗匈奴,孫臏斬龐涓之是也。」

李牧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趙國將領。另外三位是白起、廉頗、王翦。

李牧駐守於代郡、雁門郡,以防匈奴。李牧優待兵士,嚴格訓練,頻繁偵察,但軍令就一條:不許出戰!膽敢出戰者一律斬首。

這免戰牌一掛就是好幾年。由於李牧把全部人縮入營壘,堅壁清野,匈奴來襲擾也都無功而返。

李牧幾年不戰,不光匈奴受不了,他自己的士兵都受不了,趙王也受不了了,認為李牧膽怯,把他撤換。

新將一改李牧堅壁清野的策略,頻頻出擊,結果敗多勝少,損失極大。趙王不得已請李牧官復原職,但李牧稱病不出。趙王無奈,答應不再幹涉他的軍事策略。

李牧回去後,又是幾年不出戰。但他可沒閒著,練兵抓得很緊,比打仗還忙。經過數年的經營,李牧的邊防軍兵精馬壯,軍隊士氣高漲,士兵憋足了勁,寧可不要賞賜也情願與匈奴決一死戰。而匈奴則鬆懈了。

李牧決定決戰。精選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勇於衝鋒陷陣的步兵五萬人、善射的弓兵十萬人,出兵。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先派大批牧民驅趕牲畜放牧。匈奴遣小股人馬進行劫掠,李牧佯裝戰敗,故意將幾千人丟棄給匈奴。獲得小勝後的匈奴開始輕敵,單于率領大批軍隊入侵。李牧廣布奇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匈奴,一舉擊破匈奴十萬騎兵。李牧乘勝攻滅襜(chān)襤,擊破東胡,降服林胡,匈奴單于落荒而逃。此後十餘年,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趙國邊境。

 

兵家的思想,講究一戰而定。戰爭不是打過來打過去,而是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一戰而定。十年戍邊,換一個大將,可能百戰百勝、戰功赫赫,但一將功成萬骨枯,他退休了,什麼問題也沒解決,換一個大將來接著打。李牧十年不戰,憋到時候打一仗,就解決了問題。


所以一戰而定是真名將。


百戰百勝,那是打了一百次勝仗了,還沒解決問題,還要接著打!那要勝仗來幹什麼呢?所以百戰百勝,是兵法沒入門,不會打仗。再說世間哪有百戰百勝這回事,那是把敗仗藏起來不說。

做任何事都是這個道理,不該動作時什麼也不做,做一次就解決問題。多少事,都誤在頻頻動作。為什麼頻頻動作,無非是一種焦慮情緒。李牧不出戰,損失了什麼呢?什麼損失也沒有,但兵士們焦慮了,匈奴焦慮了,趙王焦慮了,他動作了,把李牧撤換了。其實他給李牧的任務就是邊防。這邊防根本沒出問題,他有什麼意見呢?他就是要幹點什麼,才能緩解自己的焦慮。

小心你的「焦慮性動作」,那是最能毀你的。

真正最重要的工作有兩項:一是準備,二是等待。

 

準備是自己的事,積蓄實力,操練兵馬,鼓舞士氣。

等待,是等待敵人犯錯,等待時機出現。

敵人如果不犯錯,我們就很難贏。兵法的詭道,如李世民言,多方以誤,就是想方設法引誘對方失誤。「能而示之不能」,是其中一個方法,也是最主要的,使用最頻繁,而且屢試不爽的方法。

李牧的案例比較極端,熬了十年。不過他不是最極端的。勾踐臥薪嘗膽滅夫差,前後共用十八年。

 -END- 

編輯 / 如禹學堂

ps:如禹商學院開設新欄目,【孫子兵法】,我們會用一個月的時間帶領大家一起領略《孫子兵法》這部傳奇著作,也將對你的認知,對你的成長帶來些許的變化,歡迎您的轉發與點讚。

相關焦點

  • 兵者,詭道也
    剛剛過去的元旦三天小長假,你們是怎麼度過的呢?已婚的要去長輩家拜年,問句新年好;未婚的要和ta趁著假期劈pi情操;單身狗也要拉著同學朋友喝個咖啡神侃一頓。何為「詭道」?兵者,詭道也,出自於《孫子兵法》,簡單地說,詭道就是,不斷地製造玄虛,讓敵人摸不透我方的真實意圖,從而打亂敵人的戰略思想,兵力部署和運行節奏,在這種情況下,敵人就會由實轉虛,由有備轉化為無備。
  • 「曼施坦因方案」實施成功之啟示:兵者,詭道也!
    在請教了坦克專家古德裡安後,曼施坦因確定大規模的坦克集群能順利通過阿登山口,由此,他向希特勒提出了自己大膽的設想:將主攻方向轉移到阿登山脈,利用強大的坦克集群穿過比利時南部與盧森堡,直抵法國色當,突破當地的馬奇諾防線,繼而直插大西洋海岸,將法國一分為二。這就是著名的「曼施坦因方案」。
  • 兵者詭道也,放冷箭算什麼英雄?光明正大的贏才服人!其實,輸贏都在講這兩個字……
    中孚卦講的是「信」字,但是它的卦名沒有用「信」,可見「信」這個字不能完全體現整個卦的意思。中孚整個卦形就是虛中無心的,兩個陰爻在正中間。這告訴我們,「誠」存在於心中,而不是嘴巴上。所以,中國人老是懷疑有的人講話到底可不可靠,是有道理的。因為我們只看到他嘴巴講的話,而沒有看到他心中的誠。
  • 7月18日Xbox One兼容遊戲更新 《但丁地獄》《兵者詭道》獲支持
    今天(7月18日)EA旗下動作遊戲Xbox360版《但丁地獄 Dante’s Inferno》和育碧旗下二戰即時戰略遊戲Xbox360版《兵者詭道
  • 善於謀略,精於詭道的3個星座,註定能成「梟雄」
    獅子座為什麼能成為「梟雄」般的人物,一方面是性格,另一方面是甜蜜擅長謀略,謀而後動是獅子座一貫風格,他們不會傻傻的去闖,這樣有勇有謀的獅子座是天生的梟雄,註定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最重要的是摩羯座的人擅於謀略,精於詭道,不論遇到什麼樣的人或事,他們都能從容面對,這樣的人強大而又執著,註定是梟雄一般的人物!
  • 《孫子兵法》中的十二條陰謀詭計|每周一本書
    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五事七計」是兵法的根本。贏了再打,廟算算贏了,再興師動眾,到戰場上去見個分曉。不過孫子也不是不講陰謀詭計。「兵者,詭道也」,他下面就要開始講詭計了。上了戰場,開始陰謀詭計的發揮,「多方以誤之」,想辦法引對方失誤,這就有「十二詭道」:兵者,詭道也。
  • 魔道祖師:為什麼詭道被仙門百家批判唾罵,卻仍然有人修習此道?
    導語:為什麼詭道被仙門百家批判唾罵,卻仍然有人修習此道?大家都知道,魏無羨之所以被仙門百家圍剿,原因之一就是他修習了詭道,這個被大家認為是邪魔歪道的東西。詭道是人人看不起的,可為什麼在魏無羨之後仍舊有人修習詭道呢?「此道損身,更損心性」,這是藍忘機對於魏無羨所修習的詭道的評價。可以說這個評價是非常客觀的。看過《魔道祖師》的道友應該都記得魏無羨吹著鬼笛陳情操縱百屍的樣子,只需要一隻小小的笛子就有翻天覆地的力量,而且不需要自己親自出手,自然會有地下的兇屍前來替你消除障礙,可以說威風至極了。
  • 《陳情令之詭道》45:藍湛告知魏嬰當年的事
    前情提要:《陳情令之詭道》44:藍湛懲罰魏嬰 藍湛並沒有讓我等多久,便端著飯菜走了進來,見我坐在床榻上若有所思,便問道:「魏嬰,怎麼了?」《詭道
  • 《孫子兵法》——行軍作戰就是實行詭詐之術
    他在《孫子兵法》第一篇就提出「兵者,詭道也」的觀點,認為用兵打仗是一種詭詐之術,其終極目標是戰勝對手。在這一思想的引領下,他總結出了對付敵人的多種方法。 首先,是對敵人進行欺騙,使其無法了解我軍的真實情況、真實意圖,所謂「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就是在此基礎上提出來的;其次,是對敵人進行幹擾,使其在我軍的操縱之下不可避免地削弱其自身的戰鬥力,從而使我軍抓住其漏洞,在戰爭中佔據主動地位再次,在何種條件下對敵人採取何種軍事行動,也是孫武戰術思想的重要內容。
  • 《陳情令之詭道》26:藍湛的計劃——用自己的命,換魏嬰的命
    費盡心機,打造一場幻境,想讓你,避開詭道術法,未果。想另尋他法,用自己的命,換你的命,又敗了。因我,修習詭道;因我,放棄自救之法。魏嬰……」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為何那時我提議將水晶棺扔掉,藍湛低聲說了一句「用得到」,原來從這場幻境開始,藍湛就沒打算活著離開。自始至終,藍湛的計劃都是想拿他的命,換我的命。
  • 真香定律之《上陽賦》:第十二集他們的對手戲波瀾不驚又暗藏玄機
    隨著劇情慢慢鋪開,在第十二集的時候,整部劇猶如柳暗花明,精彩的溫文爾雅。果然,世間萬物,但凡真的優質,都逃不了真香定律。沒有少女感的束縛,各種故事一卷一卷由演員能撐起來打開,精彩紛呈。奪人所愛的錦兒,讓三皇子和上陽郡主的愛情徹底被參雜了不該有的東西。被棒打鴛鴦後的三皇子,從心愛的人先被婚配,再到自己被錦兒趁人之危,接連打擊,恐怕再也不能以曾經的子澹哥哥相思。
  • 《陳情令》魏無羨修煉詭道術法真相曝光,藍忘機的表情讓人心疼
    魏無羨是因為沒有金丹,被逼無奈只能棄劍道,而去修煉詭道,藍忘機還因此多次阻止魏無羨,但魏無羨別無選擇,魏無羨知道在藍忘機的眼中,詭道術法是邪道,因此魏無羨還忍痛跟藍忘機劃清界限,藍忘機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但是他並沒有察覺到魏無羨修煉詭道是被逼無奈。
  • 兵者 詭道也!司馬懿完爆諸葛亮
    (見《晉書·宣帝紀》)翻譯成現代文則是:「諸葛亮志向很高遠,但是認不清形勢,抓不住機會;謀略很多,但是總處在猶豫之中,不能當機立斷;雖然窮兵黷武,但是卻不懂兵行詭道,沒有奇謀……」諸葛亮雖做了持久作戰的準備,但勞師遠徵,利在速決,當然不能空耗到師老氣墮,被敵人乘虛攻擊。見司馬懿步步緊逼又深溝高壘,情迫之中,也還了一招:他「乘素輿,葛巾,持白羽扇,指揮三軍」,示敵以勝利在握,不急不躁。諸葛亮秀出如此模樣,致令司馬懿嘆道:「諸葛君可謂名士也矣。」
  • 《陳情令之詭道》39:魏嬰,你可信我?
    繼續【戳一戳】,不懂的來問九八~前情提要:《陳情令之詭道》38:藍二哥哥,不是吧!還來?再這樣下去,真覺得自己恐怕半條命都搭在了雲深不知處。所以「藍二哥哥」那4個字,我能少說一次就儘量少說,畢竟藍二永遠都是一副欲求不滿的樣子,真讓人拿他沒辦法。
  • 《陳情令之詭道》27:魏嬰再遇藍湛
    前情提要:《陳情令之詭道》26:藍湛用自己的命,換魏嬰的命
  • 融會《孫子兵法》之精髓,感悟商道經營之要領
    《孫子兵法》的魅力之源競爭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動力。商場競爭是最激烈、最複雜的競爭,需要運用智慧去駕馭和贏得競爭。為了更好的理解《孫子兵法》如何成為企業經營戰略的智勝法寶,薛教授結合《孫子兵法》當中的經典段落,並把自己的作戰經歷作為案例,分別從六個方面做了詳細的解讀,幫助同學們汲取《孫子兵法》的智慧營養,融會古今管理之道,感悟商道經營要領。
  • 讀孫子兵法:普通人又不親自打仗,能從書中學到什麼?至少有三點
    《孫子兵法》是一部兵書,但它又不僅僅是一部兵書,他是一部哲學書籍,是一個方法論,一個辯證看問題的集大成者,一個無數戰爭經驗累積起來的智慧之作。「始計篇」是其第一篇,作為和平年代下的我們,學習它,能學到哪些方面有用的啟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