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榮榮
出自|《孫子兵法》
原文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
詳解
到了戰場上,根據形勢的變化,如何趨利避害,如何化不利為有利、相機行事,如何借勢,如何造勢。
曹操註:「常法之外也。」
前面說了孫子的「計」,不是陰謀詭計、奇謀巧計,而是計算比較的計。不過孫子也不是不講陰謀詭計。「兵者,詭道也」,他下面就要開始講詭計了。
「計利以聽」,就是算下來有勝算了,可以戰了。
「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在基本面之外,常法之外,造勢以相佐。
勢是什麼呢?「因利而制權也。」
杜牧註:「夫勢者,不可先見,或因敵之害見我之利,或因敵之利見我之害,然後始可制權而取勝也。」
王皙註:「勢者,乘其變也。」
《孫子兵法》十三篇裡專門有《形篇》和《勢篇》,詳細講這個問題,是孫子思想的精華。
原文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詳解
孫子在這裡一口氣講了十二條詭道,大多數詭道的出發點是造成對方的錯誤判斷,引誘對方失誤。
對方不上當,不失誤,怎麼辦呢?等待,跟他熬,派間諜,各種布置安排。總之,一定要等到平衡打破,勝算已見,才能出戰。
孫子的觀念是先勝後戰,不勝不戰。沒有勝算就等。
不能等待,有巨大的性格缺陷。總覺得要戰鬥才是英雄男子漢,不懂得等待是戰鬥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記載,李世民說:「我讀古今兵書,發現關鍵就四個字,『多方以誤』,就是想盡各種辦法引對方誤判,做出錯誤舉動,把破綻露出來。」
李靖說:「對,打仗就像下棋,一著失誤,滿盤皆輸,撈都撈不回來。」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就沒了他爺爺的智慧。安史之亂,哥舒翰鎮守潼關,死守不戰。李隆基急於平叛,下令哥舒翰出戰。由於之前玄宗已斬殺了他認為作戰不力的名將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知道出戰必敗,但不出戰必死不說,還得換一個大將來出戰,沒辦法,被逼率軍出關,結果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潼關失守,眼見長安不保,玄宗倉皇棄城逃往四川。
十二條詭道,十一家註解戰例頗多,我們逐條來學習。
詳解
張預曰:「實強而示之弱,實勇而示之怯,李牧敗匈奴,孫臏斬龐涓之是也。」
李牧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趙國將領。另外三位是白起、廉頗、王翦。
李牧駐守於代郡、雁門郡,以防匈奴。李牧優待兵士,嚴格訓練,頻繁偵察,但軍令就一條:不許出戰!膽敢出戰者一律斬首。
這免戰牌一掛就是好幾年。由於李牧把全部人縮入營壘,堅壁清野,匈奴來襲擾也都無功而返。
李牧幾年不戰,不光匈奴受不了,他自己的士兵都受不了,趙王也受不了了,認為李牧膽怯,把他撤換。
新將一改李牧堅壁清野的策略,頻頻出擊,結果敗多勝少,損失極大。趙王不得已請李牧官復原職,但李牧稱病不出。趙王無奈,答應不再幹涉他的軍事策略。
李牧回去後,又是幾年不出戰。但他可沒閒著,練兵抓得很緊,比打仗還忙。經過數年的經營,李牧的邊防軍兵精馬壯,軍隊士氣高漲,士兵憋足了勁,寧可不要賞賜也情願與匈奴決一死戰。而匈奴則鬆懈了。
李牧決定決戰。精選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勇於衝鋒陷陣的步兵五萬人、善射的弓兵十萬人,出兵。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先派大批牧民驅趕牲畜放牧。匈奴遣小股人馬進行劫掠,李牧佯裝戰敗,故意將幾千人丟棄給匈奴。獲得小勝後的匈奴開始輕敵,單于率領大批軍隊入侵。李牧廣布奇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匈奴,一舉擊破匈奴十萬騎兵。李牧乘勝攻滅襜(chān)襤,擊破東胡,降服林胡,匈奴單于落荒而逃。此後十餘年,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趙國邊境。
兵家的思想,講究一戰而定。戰爭不是打過來打過去,而是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一戰而定。十年戍邊,換一個大將,可能百戰百勝、戰功赫赫,但一將功成萬骨枯,他退休了,什麼問題也沒解決,換一個大將來接著打。李牧十年不戰,憋到時候打一仗,就解決了問題。
所以一戰而定是真名將。
百戰百勝,那是打了一百次勝仗了,還沒解決問題,還要接著打!那要勝仗來幹什麼呢?所以百戰百勝,是兵法沒入門,不會打仗。再說世間哪有百戰百勝這回事,那是把敗仗藏起來不說。
做任何事都是這個道理,不該動作時什麼也不做,做一次就解決問題。多少事,都誤在頻頻動作。為什麼頻頻動作,無非是一種焦慮情緒。李牧不出戰,損失了什麼呢?什麼損失也沒有,但兵士們焦慮了,匈奴焦慮了,趙王焦慮了,他動作了,把李牧撤換了。其實他給李牧的任務就是邊防。這邊防根本沒出問題,他有什麼意見呢?他就是要幹點什麼,才能緩解自己的焦慮。
小心你的「焦慮性動作」,那是最能毀你的。
真正最重要的工作有兩項:一是準備,二是等待。
準備是自己的事,積蓄實力,操練兵馬,鼓舞士氣。
等待,是等待敵人犯錯,等待時機出現。
敵人如果不犯錯,我們就很難贏。兵法的詭道,如李世民言,多方以誤,就是想方設法引誘對方失誤。「能而示之不能」,是其中一個方法,也是最主要的,使用最頻繁,而且屢試不爽的方法。
李牧的案例比較極端,熬了十年。不過他不是最極端的。勾踐臥薪嘗膽滅夫差,前後共用十八年。
-END-
編輯 / 如禹學堂
ps:如禹商學院開設新欄目,【孫子兵法】,我們會用一個月的時間帶領大家一起領略《孫子兵法》這部傳奇著作,也將對你的認知,對你的成長帶來些許的變化,歡迎您的轉發與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