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十三五」以來,我國的醫保制度日益健全。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13億多中國人看得起病、用得起藥,醫保扶貧政策累計惠及貧困人口就醫4.8億人次,助力近1000萬戶因病致貧群眾精準脫貧。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基本醫療保障網
每天清晨,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村民張劍峰,都要在山裡走上一個小時,既為了鍛鍊身體,也為看看自己養的蜜蜂。
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村民 張劍峰:他們說養蜂苦,爬山那些,我認為爬山並不苦,多流點汗水也值得,能賺到錢,過上小康日子。
2017年,張劍峰確診鼻咽癌,經過一年多治療,他的醫藥費花了14萬元,一下子因病返貧,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我國啟動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張劍峰的醫藥費用,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措施報銷了13萬,最後自己只負擔了一萬多元。醫保制度為防止困難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建立起制度保障。2019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考察脫貧攻堅工作,張劍峰至今都記得當時的情景。
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村民 張劍峰:當時我心情很激動,我對習總書記說,我的生命就是你救的,扶貧政策挽救我家庭,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往前跑,當然我也有信心有能力脫貧。
像張劍峰一樣,依靠醫保扶貧政策精準脫貧的群眾有1000多萬,醫保支付資金3300億元。張劍峰病好了,通過務工、養蜂、養雞,每年收入有2萬多元,2019年,他已經脫貧。
「團購」藥品 多款常用藥大幅降價
「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系統集成、統籌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一些老百姓常用的藥品通過國家組織集中帶量採購,實現了大幅降價。
首次在藥品、耗材領域開展國家組織帶量集中採購,三批國家集採112個藥品平均降幅達54%、節省醫療費用539億元。高值醫用耗材冠脈支架均價從1.3萬元下降至700元左右,平均降價幅度達93%,按首年約定採購量計算,預計可節約費用117億元。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 陳金甫:集中招標採購,應該來說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除裡邊的帶金銷售,通過市場換價、量價掛鈎、招採合一來推進招採領域新的機制的重構。
從2017年開始,醫保部門連續四年進行醫保準入談判,價格昂貴或對基金影響較大的獨家藥品經過談判方可納入目錄範圍。治療C肝最先進的藥物,通過談判由原來3萬多元降到現在6500多元,納入到醫保報銷後,百姓個人自付部分只要650元。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消化肝病科 副主任醫師 梁靜:有了這樣的一個醫保政策的保障之後,按照病人的病情來選擇最適合他的,對病人最有利的一個治療方案。
世界衛生組織為此專門發布報告,認為中國大幅降低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成本,顯著提高了患者治療的可及性。
醫保改革破冰前行 保障待遇持續提升
醫保制度日益健全,人民的醫療服務需求大幅釋放,群眾就醫負擔持續大幅減輕。不斷優化的醫保公共管理服務,與越來越堅實的保障能力一起,改善著人們的體驗,提升了人們的滿意度,改革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十三五」期間,我國對醫保基金的投入持續增加,2020年,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達到550元以上,較2015年,增加了170元。中央財政下達醫療救助資金275億元,90%投向中西部地區。自2018年起,還連續三年累計投入120億元補助資金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水平。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織裡鎮居民 蘇盛:現在藥品價格降下來了,有些藥基層都可以配了,不用跑到城裡,我確實感受到了國家對老百姓在看病問題方面做了實事。
「十三五」期間,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人次和資金規模穩步增長。全國已經有超過3億人擁有電子醫保憑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保部門第一時間出臺政策,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確保收治醫療機構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
天津市民 王桂芝:上醫保太好了,要不然自己也不會很踏實地去治,這個病重思想負擔就重,一有醫保這藥品再一降價,什麼壓力都沒有了。
建立防止因病返貧致貧的長效機制
而在「十四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對困難群眾實行定額或全額資助,同時,還將建立防止因病返貧致貧的長效機制。
「十四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對困難群眾實行定額或全額資助,實現應保盡保,讓國民都享受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鞏固基本醫療保險待遇,職工和居民的住院報銷比例維持在80%和70%。
國家醫療保障局 副局長 陳金甫:從「十四五」開始,建立一個防止、化解因病返貧致貧的長效機制,通過系統集成的改革,醫保資源槓桿的撬動作用,來整個地改善醫藥服務供給側的改革。目的是什麼?規範服務、提升質量、降低成本,能夠使人民群眾得到有效的、有質量的醫療服務。這塊應該來說有巨大的改革紅利和改革的空間,真正能夠發揮推進人民群眾共同富裕的作用。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