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5日,就是微軟基於Chromium內核的edge瀏覽器推出一周年的日子了。查了一下數據,它已經成為僅次於chrome的第二大瀏覽器。一下子又勾起了我對瀏覽器的回憶!網際網路興起的這20多年,無數瀏覽器登上霸主地位,又心有不甘的走下神壇。今天小編給大家說說瀏覽器的那點事。
起源
1990年,蒂姆·伯納斯·李和他的Nexus瀏覽器蒂姆·伯納斯·李(英國計算機科學家。他是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南安普頓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教授。),1990年,他發明了瀏覽器的鼻祖Nexus,具體啥模樣,小編我沒見過,也沒用過!
據說這個瀏覽器當時居然可以兼容Unix跟Microsoft DOS!不要覺得你現在用的瀏覽器可以兼容安卓和蘋果系統,其實安卓和蘋果系統都是從 Linux演變過來的。本質上差不多,但是Unix和DOS本質上差別是很大的。
成長
1993年1月23日:」馬賽克「瀏覽器誕生最開始網際網路發明的時候只是為了傳遞文字信息,並沒有考慮到圖片,聲音之類的多媒體!所以說第一款Nexus瀏覽器不支持圖片。1993年,伊利諾大學的NCSA組織根據需要發明了第一款可顯示圖片的瀏覽器。
這麼先進的瀏覽器,同時起了一個很響亮的名字「馬賽克(Mosaic)」。至於為什麼要叫」馬賽克「瀏覽器,這個我也沒想明白。不要問我,如果你真想知道,去問發明人吧!就像彩色電視機取代黑白電視機一樣,馬賽克瀏覽器迅速取代了Nexus瀏覽器成為霸主。
1994年12月:Netscape(Mozilla)誕生90年代是一個很神奇的年代,很多計算機的大神都在那個年代開始名揚四海。總有一些人喜歡挑戰權威,雖然馬賽克瀏覽器當時是霸主,但是有一家叫做網景(Netscape)的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瀏覽器,試圖挑戰」馬賽克「瀏覽器。不知道是真的因為網景瀏覽器好用,還是因為人們不太喜歡」馬賽克「瀏覽器的這個名字。反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為使用網景瀏覽器。馬賽克瀏覽器走下神壇。
1995年4月:源自北歐,Opera瀏覽器誕生瀏覽器雖然是軟體,但是當時的瀏覽器功能簡單,它的開發難度也沒有特別的高。於是挪威的Opera Software ASA公司製作了一款Opera瀏覽器。Opera瀏覽器說起來應該算是一款比較佛系的瀏覽器。
在那個瀏覽器界群雄爭霸的年代,Opera瀏覽器只是認真做自己。廣大讀者中可能有一些技術愛好者用過,它的速度非常不錯,安裝體積小,系統佔用也不大,也不強制掛載廣告。兼容各種作業系統版本,直到後來被我們中國人收購,就風格大變,這裡就不討論了。
總之Opera這款瀏覽器在小編看來,在當年就像個偏遠地區的諸侯,是一款存在感並不太高的瀏覽器。
一統
1995年8月16日:Internet Explorer誕生瀏覽器市場的火熱終於引起了大神比爾蓋茨的注意。1994年的時候,網景的瀏覽器就像如今的Chrome瀏覽器一樣,已經佔據了瀏覽器市場70%的份額以上。微軟的競爭對手蘋果公司的Mac OS,掛載Netscape瀏覽器作為默認瀏覽器。
微軟這邊並沒有一個能拿得出手的產品,微軟迫切需要一個自己的瀏覽器。 IE瀏覽器也是從一加叫做Spyglass 公司手裡買過來的。為什麼弄得這麼被動?因為比爾蓋茨在當時不太看好網際網路的發展。
雖然Netscape瀏覽器佔據了市場70%的份額,但是微軟也不是沒有底牌。把windows系統和IE瀏覽器捆綁起來銷售,迅速的讓自己佔領市場。如果你是70後,80後的骨灰級電腦玩家,提到 Windows 的默認瀏覽器,我們總是會想到 IE 。對,IE就代表著瀏覽器,IE就代表著上網。曾經的 Windows 98,Windows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8.1,Windows 10。全部都自帶ie瀏覽器
所以,故事的結局是,後來,IE把網景給幹掉了。。(並不是王子和公主一起過快樂的生活。)
2002年9月23日:Firefox誕生被微軟捆綁銷售這種不光彩手段打敗,網景的工程師們敗的並不甘心。於是2002年他們又成立了一個非正式組織Mozilla,開發了一款瀏覽器叫做Phoenix(鳳凰)。想像鳳凰那樣浴火重生?但是專利橫行,有一家叫鳳凰科技的公司把他們給告了。
既然鳳凰不能叫,那就叫個火鳥(Firebird)吧,說白了還是鳳凰的意思。但是火鳥這個名字也很酷,也早就被人給用了。Mozilla補了一下課,發現好多動物都曾經火過。最後火了半天才發現狐狸這個動物還沒有火過,於是就決定叫Firefox(火狐)。
其實在2002年,Firefox瀏覽器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產品,因為當時windows系統飽受藍屏所詬病。他的ie瀏覽器甚至在上網的時候崩潰掉,順帶導致系統跟著藍屏崩潰掉。
而一旦藍屏只能強制重啟電腦,崩潰之前電腦上的所有工作都丟失了。即使你不是在工作,你是在網吧上網,上網是兩塊錢一小時,瀏覽器加載一張高清美女圖需要2分鐘,兩塊錢不斷的藍屏這誰受得了?
而使用火狐瀏覽器,火狐瀏覽器幾乎很少崩潰,就算崩潰也並不會導致系統藍屏。
割據
2003年1月7日:蘋果的瀏覽器王子Safari誕生前面也說過,蘋果的系統曾經是跟網景的瀏覽器捆綁銷售的。自從IE打敗了網景之後,蘋果自家就想搞自己的瀏覽器。在2003年,蘋果公司依靠內核WebKit,開發出 Safari,從此之後,蘋果家產品的瀏覽器就再也沒有變過。
2003年-2008年 ,國內群雄四起網際網路的時代,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生的事都是藏不住的。國外瀏覽器玩的這麼嗨,當然我們國內的巨頭也不會袖手旁觀。瀏覽器是網際網路的入口,掌握了入口就掌握了流量,大家現在都知道流量為王。
一個接著一個的」國產「瀏覽器誕生了。360瀏覽器,百度瀏覽器,QQ瀏覽器,UC瀏覽器,搜狗瀏覽器,獵豹瀏覽器,遨遊瀏覽器,世界之窗瀏覽器…,成百上千。為什麼這麼多呢?因為如果不太注重質量,單純開發一款新的瀏覽器,也就是只需要做一款新的皮膚而已。
利用Trident(IE的內核)換一下皮膚開出來的瀏覽器穩定(早期的IE6不太穩定,後期的IE8以後的IE瀏覽器還是比較穩定的。)。利用Webkit內核換一下皮膚開出來的瀏覽器極速。你是程式設計師,你就可以開發自己的瀏覽器撈錢。
大家來搶市場,於是大廠商覺得是時候展現真正的實力了。弄個皮膚把兩個內核都包起來,做雙核瀏覽器,高大上。
而且當時我們國內市場盛行各種魔改系統安裝光碟,比如什麼**花園,**木風。他們採用的方式也是捆綁各種瀏覽器共同致富。當然也有些不屑和這種盜版系統捆綁的,比如說360瀏覽器靠他家的安全軟體,QQ瀏覽器靠QQ。
這麼多的瀏覽器,哪個真正的好用,大家眾說紛紜。當時還是拼電腦硬體的年代,如果你的網際網路寬帶很寬,你的電腦配置很好,你用哪個瀏覽器都體驗很好。相反,如果你CPU效率低,內存小,需要用電話線撥號上網,神一樣的瀏覽器也拯救不了你。
革命
2008年9月2日:王者瀏覽器Chrome誕生諸侯紛爭的時候,就需要出現一個王者來一統江湖。到2008年,各種瀏覽器拼的往往都是一些花裡胡哨的技術,並沒有從根本上來改變瀏覽器的使用體驗。更快,更穩定,更安全。大家都這麼宣傳,你使用的時候一點兒也感覺不出來。而Chrome的目標是提升穩定性、速度和安全性,並簡單且有效率。
好用不好用,用戶說了算,大家對chrome的標籤是:不易崩潰,速度快,幾乎隱身,搜索簡單,標籤靈活,更加安全
2015年4月30日,微軟的自我革命Chrome推出來以前,其他的瀏覽器對微軟的IE瀏覽器並不構成什麼威脅。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谷歌Chrom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微軟終於開始慌起來。其實這些年,微軟一直在更新IE,從IE6到IE11。
但是後果是罵聲越來越高,到最後微軟自己都害怕使用IE這個名字了。於是微軟在Build 2015開發者大會上宣布——Windows 10內置代號為「Project Spartan」的新瀏覽器被正式命名為「Microsoft Edge」,其內置於Windows 10版本中。
這個Edge我相信大部分都看官都遇到過,但是你並不一定真正的用過,因為它確實是不好用。甚至比IE還不好用。可能它的技術更先進,或者它的安全性更高,但是他真的是用戶體驗非常不好,幾乎沒人用。在同樣安裝了Edge和IE的windows中,人們更願意使用IE瀏覽器。
2018年12月 -2020-1月,釜底抽薪
到了2018年,微軟的Edge瀏覽器陷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地步。自己家老的IE瀏覽器已經被放棄,新的Edge爛泥扶不上牆。微軟要想辦法解決當前困境,用什麼辦法呢?採用釜底抽薪的方式,既然你Chrome做的好,那麼我就用你的內核,做出來比你更好的產品。
微軟這次很小心,並沒有倉促地推出,從2018年12月宣布到2020年1月推出正式版,一步步走的還是很穩的,新內核的Edge推出之後就得到了不少用戶的好評,迅速的擴大了市場。
未來
2021年,未來是未知的
歷史有些相似,如今Chrome瀏覽器已經佔據了瀏覽器市場70%的份額,微軟的Edge瀏覽器和它的windows10系統捆綁銷售,edge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瀏覽器,而且市場份額在不斷加大!只是微軟還能像當年戰勝網景那樣,重新站上第一的位置麼?
如今的網際網路已經不是桌面pc的天下,而是行動裝置的天下,各家手機廠商在安卓系統中都會搭載自家的瀏覽器,各款app也內置瀏覽器,你只要在app內部打開網頁就可以了,並不需要調用系統瀏覽器!未來會不會出現一款新的瀏覽器,取代今天Chrome的地位,一統桌面和移動網際網路市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