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三一律」是西方戲劇結構理論之一,即要求戲劇創作在時間、地點和行動三者之間保持一致性。我們借鑑三一律開專欄,意在"一期一人一字"或者"一期一人一歌",抑或"一期一人一景"(攝影作品)"一期一人一句"(詩歌或者金句),如果你有什麼私人珍藏,請參與,共分享。謝謝。
——張欣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 · 少年成名懷壯志,卻遇劫波過一生
文 | 魏心宏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說起蘇東坡可能話題就會多一些,這位才華出眾的文人詩詞書畫樣樣皆行。22歲和19歲的弟弟蘇轍一起參加進士科考,結果以首名成績進入。負責監考的是唐代文壇領袖級人物翰林院大學士歐陽修。蘇家兩兄弟的出色成績讓歐陽修誤以為他是自己的學生曾鞏。因為歷代以來,凡是能進入科考前位的考生無一不是他的學生。可是,這次卻出人意料了,而且兩位考生還都那麼年輕,讓歐陽修大感意外。經過查證,才知道兩位學子原來只是出自家學,他們的父親蘇洵,並未在官的背景,只是一位文人。三年後,蘇軾和蘇轍再次參加由皇帝親自出題的制考,仍以排名最前的成績奪冠。成為宋代一百多年以來最年輕的進士及第者。
蘇軾25歲後被朝廷錄用,期間經歷了喪父喪母的經歷,多次返鄉守靈弔唁。待到他再次返回京城時,以宋代宰相王安石主持的改革開始了,蘇東坡反對這種以休克療法為主的改革,撰文痛批改革派,引起王安石極大反感。隨後因其文章中寫有一些隱晦攻擊改革新派的言論,被誣陷釀成「烏臺詩案」,蘇軾被捕入獄一百多天,還被逐出京城。
出獄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職位低微。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他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1084年(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河南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當他準備要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常州一帶水網交錯,風景優美。他在常州居住,既無饑寒之憂,又可享美景之樂,而且遠離了京城政治的紛爭,能與家人、眾多朋友朝夕相處。於是蘇東坡終於選擇了常州作為自己的終老之地。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保守派領袖司馬光被重新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蓬萊)。四個月後,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官至三品。 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
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由於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20餘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並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誌。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6橋相接,以便行人,後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蘇堤在春天的清晨,煙柳籠紗,波光樹影,鳥鳴鶯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
「東坡處處築蘇堤」,蘇軾一生築過三條長堤。蘇軾被貶潁州(今安徽阜陽)時,對潁州西湖也進行了疏浚,並築堤。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惠州(今廣東惠陽)安置。年近6旬的蘇軾,日夜奔馳,千裡迢迢赴貶所,受到了嶺南百姓熱情的歡迎。蘇軾把皇帝賞賜的黃金拿出來,捐助疏浚西湖,並修了一條長堤。為此,「父老喜雲集,簞壺無空攜,三日飲不散,殺盡村西雞」,人們歡慶不已。如今,這條蘇堤在惠州西湖入口處,像一條綠帶,橫穿湖心,把湖一分為二,右邊是平湖,左邊是豐湖。
紹聖四年(1097年),年已62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他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這裡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裡,追至儋州,從蘇軾學。
徽宗即位後,蘇軾被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於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於常州(今屬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五歲。蘇軾留下遺囑葬汝州郟城縣鈞臺鄉上瑞裡。次年,其子蘇過遵囑將父親靈柩運至郟城縣安葬。 宋高宗即位後,追贈蘇軾為太師,諡為「文忠」。
蘇軾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文學,他寫有詩歌300多首,詞2700多首以及各類文章4000多篇,其中不乏經典之作,詩歌方面有《赤壁賦》《後赤壁賦》《題西林壁》。詞方面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文章方面有《荀卿論》、《範增論》、《留侯論》、《賈誼論》、《晁錯論》、《東坡志林》、都是千古名作。
蘇軾同時也是書法家,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徐浩、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自成一家。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稱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這說明蘇軾一生屢經坎坷,致使他的書法風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帖。
對於蘇軾的書法,也有一點有趣的事,蘇軾曾經當面評論過黃庭堅的書法,認為黃的書法筆劃太細,不好看,而他徵詢黃庭堅對他自己書法的意見時,黃庭堅說,讓我評論老師您的字似乎不妥吧?蘇軾說,沒事,你說就是。黃庭堅說,您的字就像被壓在石頭底下的蛤蟆,太緊湊了。兩位書法大家隨口的點評確實也還是切中要害的。
往期:
階段總結 · 魏晉南北朝時期對中國書法來說究竟帶來了什麼
王僧虔 · 擅長書法得官,一心深究筆意
智永· 書聖后輩習佛人,醉心書法煉成精
王獻之· 十八缸水書寫盡,完美承繼嚴父志
王羲之· 王氏書聖名天下,蘭亭會友詩作序
索靖 · 出師平叛身先死,濃淺得度「草書狀」
王珣 · 琅琊才子伯遠帖,歷代都有崇敬人
陸機 · 出道乃為才情重,平復寶帖成國寶
蔡邕 · 經史辭賦續漢書,卻遇國賊背罵名
張芝 · 池水盡墨耽於書,屹立書壇嘆無雙
鍾繇 · 輔佐獻帝成大業,楷書鼻祖獨一人
衛夫人 · 師承鍾繇得筆法,傳業右軍成宗師
階段總結·唐朝為何能出那麼多大書法家
楊凝式·華陰學子楊凝式,唐末怪才韭花帖
崔致遠、空海· 唐風書法傳萬國,日韓來朝習名家
李世民· 一代明君愛書法,留下稀世珍寶圖
馮承素· 奉召模寫絕代佳作,留下墨跡後人得見
史惟則 · 唐楷小篆皆成就,再有集古隸書來
李嗣真 · 品書分作上下品,促成書法成大業
白居易· 被貶江州做司馬,不想卻成大詩人
杜牧 · 一心就想寫詩文,無意當官做老爺
李白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李陽冰 · 秀句滿江園,筆法妙天下
張旭 · 醉酒舞劍都成趣,情到筆到皆文採
懷素 · 經禪之遐習書法,張狂內心留美文
賀知章·飽學鴻儒詩傳千古,文採俱佳草書高古
孫過庭 · 苦學二十載成才,再造千字文書譜
柳公權 · 自創一門,融匯眾長,兼收並蓄,無人不求
顏真卿 · 盛世定大局,聖鄉出英才
陸柬之 · 苦學歐虞成大器,行草兼備得文賦
銳意摹學,窮年忘倦的薛稷
構築唐楷,大局為先,不計名聲,輔臣幼帝 ——一代名家褚遂良
勸帝王,傳學生,一代書法大家虞世南
李邕 · 得右將軍之氣,行善樂施之實
楷書·歐陽詢與《九成宮醴泉銘》
文字原創,圖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