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8日電(金鵬飛) 今天是第六個「全民健身日」,自2009年這個屬於全民的體育節日誕生以來,它逐漸有了自己的標誌、口號、紀念郵票、主題彩票;同時,民眾的運動健身也日益活躍。
如今,廣場舞隨處可見,馬拉松賽層出不窮,草根運動節目「誰是球王」、「羽林爭霸」等如火如荼,高大上的體育綜藝類節目「中國星跳躍」、「中國足球夢」更是吸引眼球,運動健身已經成為民眾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就在「全民健身」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有跳水節目死人、馬拉松猝死、廣場舞導致衝突等意外事件發生,全民健身固然重要,但前提是要堅守和諧、安全的基本準則。
政策日臻完善 各地積極響應
1995年,中國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此後開展了十多年的「全民健身周、月」活動。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圓滿成功,更是極大地激發了億萬人民群眾的體育熱情,增強了全社會的體育意識。
2009年1月,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為了紀念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國務院批准每年8月8日從2009年起為「全民健身日」。同年,「全民健身日」標誌、主題、口號、紀念郵票等相繼誕生。
「設立『全民健身日』,是適應人民群眾體育的需求,促進全民健身運動開展的需要,是進一步發揮體育的綜合功能和社會效應,豐富社會體育文化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是促進中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目標邁進的需要,也是對北京奧運會的最好紀念。」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說道。
2009年8月,國務院通過並公布《全民健身條例》,旨在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合法權益,提高公民身體素質。兩年之後,國務院又頒布《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今年1月,財政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布《關於推進大型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的通知》;8月5日,中國首個群眾體育藍皮書《中國群眾體育發展報告(2014)》也正式對外發布。
各地政府、企業也積極響應,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展示活動,在「全民健身日」採取了免費開放體育場所等實際行動,中國一步一步從從「全民奧運」向「全民體育」邁進。
草根運動火爆 廣場舞遍地
在後北京奧運時代,民眾愈發意識到健康、運動的重要性,茶餘飯後,他們用各種方式來達到保持健康、強身健體的目的。如今,在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廣場舞遍布各個小區,大爺大媽們伴隨著歡快的音樂起舞,場面喜感十足。
同樣井噴式發展的還有馬拉松賽,近年來,很多城市都開始舉辦馬拉松賽,形成一股「馬拉松熱」。據官方消息稱,2014年全國共有46場馬拉松賽。馬拉松賽之所以受熱捧,除了舉辦城市希望藉此達到宣傳目的外,草根跑友們的需求極為關鍵,熱門馬拉松賽經常出現報不上名的情況。
另外,體育類綜藝節目也先後湧現,2013年,兩家電視臺引進了跳水真人秀,節目內外的花絮也引起了觀眾們的熱議。另外,「誰是球王」、「羽林爭霸」等草根競技類節目,也讓老老小小爭相上臺、一較高下。這些節目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推廣體育項目、培養群眾健身熱情的作用。
運動健身和諧、安全最重要
凡事皆有兩面,就在「全民健身」日益火熱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小插曲。伴隨著「馬拉松熱」,選手猝死事件時有發生。今年7月的張家口馬拉松,一名50多歲的參賽選手猝死引發了熱議,因為根據賽事組委會發布的公告,該參賽選手是借用他人的身份參賽,「蹭跑」一詞也進入人們視野。
去年4月,跳水真人秀也發生意外,《中國星跳躍》中釋小龍隨行人員不幸溺亡,年僅18歲。而兩檔跳水節目此前就備受爭議,黃徵滿嘴是血、包小柏耳膜穿孔、陳光標肛門倒灌水等,讓觀眾不禁質疑節目似乎是在「用生命換取收視率」。
另一方面,潑糞、槍擊、放狗咬……跳廣場舞的大媽們因為「擾民」,招致市民們極端的報復行為。近一年來,有關廣場舞擾民的新聞高頻率地出現在全國各地的報刊之上。在不堪噪音騷擾的市民眼裡,這些搶佔了小區空地和街邊廣場的大媽,已經嚴重影響了他人的正常生活,但大媽們也非常委屈,「我們只是追求健康和身心愉悅的生活,這難道也有錯?」
其實這些問題完全可以避免,如果草根跑友們加強安全意識、馬拉松主辦方做好預案、維護賽事工作,「蹭跑」者會逐漸消失,猝死也將在最大程度上被避免;如果體育想通過娛樂化來引導群眾健身,做好「專業」和「娛樂」之間的平衡,守好娛樂化的「底線」,爭議和意外定可減少;如果職能部門做好正面引導,將廣場舞作為群眾健身的良好載體、發揮其最大社會價值,衝突也將不復存在。總而言之,全民健身固然重要,但安全、和諧是根本前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