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0年復工復產後北京首部新原創大舞臺音樂戲劇,「《流浪之歌》河樂隊」(以下簡稱《流浪之歌》)由央華戲劇出品,閆楠編劇、導演,張瑋瑋、萬曉利、小河、安娜、郭龍共同組成的「河樂隊」主演,將於8月22日至23日與北京觀眾見面。
排練照。央華戲劇供圖
作為曾經出演過《新原野》、《猶太城》等多部央華戲劇作品的演員閆楠,首部自編自導的舞臺作品,在《流浪之歌》中,他勾畫了一個發生在未來世界的奇幻故事:當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陸地變成一座座孤島之後,圍繞著以流浪女孩「安」(安娜)與「風之島」(萬曉利), 「雨之島」(張瑋瑋、郭龍), 「沙之島」(小河)相遇,在三島之上的不同經歷為主線,了解各自的困境之後,最終抵達希望彼岸的故事。作為監製的央華首席製作人王可然覺得,《流浪之歌》是一部充滿希望、用藝術戰勝現實困難的作品,在描擬未來希望的同時,也成就《流浪之歌》的亮色。首演前,新京報記者專訪《流浪之歌》編劇、導演閆楠以及女主角安娜,揭秘這部作品創作背後的故事。
主題:流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作為《流浪之歌》中的女主角安娜,20年前,她以法國攝影師的身份初到中國,在三裡屯河酒吧結識了萬曉利、小河、張瑋瑋、郭龍等民謠音樂人,彼此友誼延續至今。2018年1月,安娜與他們再度聚首,共同舉辦了一場名為《安娜和她的朋友們》音樂會,「河樂隊」也由此誕生。在安娜看來,比起劇本本身,更早被定義的則是「流浪」主題,這是她與編劇、導演閆楠及其他幾位主創合作之初最先達成的共識。
「流浪」主題背後不僅包含著法國籍猶太人安娜的民族充滿了「流浪」的色彩,同時也有從20年前,如今的「河樂隊」中幾位民謠音樂人從各自的家鄉來到北京,又從北京去到其他地方,再回到北京這樣一個過程,「流浪」一直是樂隊成員不可磨滅的標籤,不僅在生活裡,也在無數音樂作品裡不斷地表現。
排練照。央華戲劇供圖
閆楠對這部戲有著自己的想法。在戲劇領域,閆楠不僅是一位青年演員和導演,他也是一位曾出版過《世界盡頭馬戲團》文學繪本的自由插畫師。閆楠平時腦子裡總是充滿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如果創作一部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且具有現實主義風格的戲劇作品,他覺得不僅內心得不到滿足,也不是擅長的創作方式,因此他在《流浪之歌》中設想出了一個發生在未來的情境——當地球的整體環境惡化之後,人與人之間相隔的距離越來越遠,整個世界會發什麼?在閆楠看來,如今整個世界都在迅猛發展,但人類究竟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訊息越來越發達讓溝通變得便捷,但人與人之間是更親密還是更疏遠了?這些命題始終找不到答案,而他想通過創作《流浪之歌》尋找一些答案。
音樂:河樂隊新創作三首歌
作為首次導演及編劇的作品,閆楠坦言,自己的創作動力之一便是能與這些優秀的音樂家合作。早在大學時期,閆楠便是現在「河樂隊」成員萬曉利、張瑋瑋、郭龍、小河的歌迷,對他們的音樂很熟悉,非常了解幾位藝術家在各自作品裡表現的精神。
在寫劇本之前,閆楠跟隨他們又看了多場現場演出,同時私下對每位音樂人進行了詳細的採訪,進一步了解了他們音樂以外的故事,最終根據每個人的個性和音樂風格,設定了三組從他們身上發展出來的角色,逐步構建起了《流浪之歌》整體的故事框架。
排練照。央華戲劇供圖
如今《流浪之歌》即將與觀眾見面,但其實這部作品經歷了將近一年的劇本創作、音樂篩選、細節探討。在《流浪之歌》中,閆楠從這些民謠音樂人的以往音樂作品中挑選了十二首歌曲,還有三首是河樂隊特別為《流浪之歌》新創的作品,整部戲中15首風格迥異的歌曲如同為劇情發展量身打造一般,而這項工作則是閆楠認為最具有難度和挑戰的環節。據閆楠介紹,僅選歌就持續了一年時間,因為幾位藝術家的音樂作品太多,需要慢慢根據劇情及人物角色尋找最適合的音樂進行銜接。
幕後:經歷疫情後排練更感同身受
閆楠對這次身份上的轉型創作表示:「有難度,但不困難。」因為河樂隊中的幾位藝術家有著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身為導演,只需要把話劇表演的舞臺經驗進行分享,引導他們去完成各自的角色就可以了,「他們對舞臺表演有著豐富的經驗與節奏感。我只需要慢慢走進他們的世界,去打開音樂之外的另一個房間的大門,讓他們表演的天賦不斷釋放出來就夠了。」
採訪中安娜提到當疫情發生後,她重讀劇本時的感受,她覺得裡面所表達的精神內核就是要「努力戰勝」。在排練這段時間裡,安娜覺得所有人給了她很大的溫暖,真正的感受到無論是在作品中還是現實生活裡,都有希望在前方。這與《流浪之歌》結尾處,劇中五人同舟共濟,最終駛向一個充滿光明和希望的未來相呼應,閆楠補充道,「這個設定對於剛剛經歷了疫情的人們來說,看了會感同身受。」
排練照。央華戲劇供圖
而對於河樂隊能通過這部作品再聚首,安娜覺得像在經歷一場童話。2018年,安娜首次登上戲劇舞臺出演了央華戲劇作品《猶太城》,對於從來沒有接受過表演訓練的安娜而言,她選擇作品的唯一標準便是「能和自己產生關係」。《猶太城》是關於自己民族的一段歷史,而《流浪之歌》中的女孩「安」,則是跟自己人生經歷有著密切關係。而《流浪之歌》這場現實中的「童話」,便是能與結識20年的老友們再續前緣,把他們的音樂帶到戲劇舞臺,「這種創作過程是非常幸福的。」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