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5位著名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中國獨佔兩席

2021-01-09 少數音樂

現代古典音樂並不僅限於西方世界。實際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作曲家們儘管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著名的西方作曲家的啟發,例如巴赫、莫扎特、貝多芬、華格納、巴託克等等。隨著時間的流逝和音樂的不斷發展,作為聆聽者的我們也從中受益匪淺。進入現代社會,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亞洲作曲家通過西方古典音樂來詮釋和重塑自己的民間傳統音樂。我們所得到的是卓越非凡的新音樂。儘管更多的作曲家仍然來自西方,但我們還是找到了幾位最喜歡也是最著名的亞洲古典音樂作曲家介紹給大家。

1.盛宗亮(Bright Sheng)

盛宗亮是一位在中國出生的作曲家、鋼琴家和指揮,目前在密西根大學任教。1982年移居美國後,他在紐約城市大學、皇后學院和後來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音樂,並於1993年獲得了音樂博士學位。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師從著名的作曲家和導演倫納德·伯恩斯坦,他們是在Tanglewood音樂中心學習時相識的。從那以後,盛先生受白宮委託,其作品曾由很多世界頂尖樂團演出,並成為紐約芭蕾舞團首位常駐作曲家。盛的音樂融合了巴託克和蕭士塔高維奇的旋律,並且渾然一體。

2.翁格(Chinary Ung)

翁格於1942年出生於柬埔寨,並於1964年移居美國,在曼哈頓音樂學院學習單簧管,並獲得了學士學位。後來,他於1974年以音樂博士的身份從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作曲風格絕對獨樹一幟,源自柬埔寨的旋律和樂器融合了西方的古典和現代音樂方法。1989年,翁格憑藉著於1986年創作的管弦樂詩歌,第成為一位獲得格文美爾大獎的美國人。

3.尹伊桑(Isang Yun)

出生於韓國的作曲家尹伊桑從14歲開始學習音樂。16歲那年,為了將音樂當做自己未來的事業,他移居東京,在大阪音樂學院學習音樂。但是,由於日本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回到韓國後,他的學業也被擱置了。尹伊桑參加了朝鮮獨立運動,後來被俘。值得慶幸的是,在戰爭結束後被釋放了。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為孤兒完成福利工作,直到1956年,才決定繼續完成音樂學業。遊歷歐洲後,他去了德國,在那裡他創作了大部分作品,包括交響曲、協奏曲、歌劇、合唱作品、室內音樂等等。他的音樂風格被認為是受朝鮮半島影響的前衛音樂。

4.譚盾

譚盾於1957年年8月15日出生於中國,1980年代移居紐約,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音樂。他的獨特視角使他能夠融合音樂風格,包括實驗音樂、古典中國音樂和古典西方音樂。與名單上的其他作曲家不同,你一定聽過譚盾的音樂,這要歸功於他在著名電影《臥虎藏龍》和《英雄》中的原聲配樂。更重要的是,對於歌劇愛好者來說,譚盾的歌劇全球首演於2006年12月21日在大都會歌劇院舉行。由於這一表演,他成為有史以來第五個在大都會歌劇院進行自己的作品的音樂家。

5.武滿徹(Toru Takemitsu)

武滿徹於1930年10月8日出生於日本,他是一位多產的電影作曲家,也是一位前衛藝術家,他通過自學在取得了令人驚奇和印象深刻的作曲技巧。這位自學成才的作曲家在業界贏得了許多的獎項。在他的職業生涯初期,僅在日本和周邊地區聞名。直到他的作品《安魂曲》在1957年發布,才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武滿徹不僅受到日本傳統音樂的影響和啟發,而且還受到德彪西、凱奇、勳伯格和梅賽恩的影響。自1996年2月20日去世以來,已經被國際音樂行業高度重視,並被認為是最早受到西方音樂認可的日本著名作曲家。

相信以上這些作曲家的作品就算你不知道名字,也一定從不同的渠道中聽到過。他們不論是自學還是師從名家,都將自己的文化背景融入了音樂當中,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也為古典音樂在現代的發展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古典音樂還會產生怎樣有趣的變化,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藝術課題。

相關焦點

  • 10位有史以來播放量最高的古典音樂作曲家,竟然沒有他?!
    最近,海外最有名的線上音樂服務平臺 Spotify 搞了一個有趣的統計:數字時代最受歡迎的 10 大古典作曲家。這意味著,這些作曲家的作品已經超越了特定時代的場景效應,不僅在音樂廳,連在日常使用的耳機裡,也成為了「寵兒」。
  • 一場影響深遠的中國現代音樂「啟蒙運動」——從「制樂小集」到「亞洲作曲家聯盟」
    在「制樂小集」的八次發表會中,參與的作曲家共28 位,53 檔節目,共發表121 首樂曲。發表者涵蓋了當時中國臺灣樂壇老中青三代作曲家,聽眾也來自臺灣社會的各個階層。於1968 年5 月31日舉行首次發表會,此後又舉行發表會三次以演奏各自的當代音樂新作,這個年輕作曲者團體成立四年後,被當局警告向日葵跟共產黨有關而遭禁,但這絲毫沒有減損這群青年人對音樂的熱愛。六位成員日後皆走上職業音樂創作之路並成為知名作曲家。
  • 古典音樂輕科普|那些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作曲家們
    因此,文藝復興著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為師的一面,而並非單純的古典復興。其中包括偉大的音樂符號和作曲。如果不是因為這些偉大的文藝復興時期作曲家,其動搖、破發的音樂理念打開了音樂好奇心的大門,那麼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古典音樂世界可能會大不相同。那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作曲家有哪些呢?
  • 著名作曲家王黎光出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
    原標題:著名作曲家王黎光出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   11月12日,著名作曲家王黎光出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   中國音樂學院是一所新中國成立後,在第一代國家領導人親切關懷下建設起來的集音樂理論及藝術創作全學科的高等學府,凝聚了一大批中國音樂大師級教師隊伍並培養了一屆又一屆的優秀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尤為突出的是在民族聲樂教學及實踐等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學體系,目前活躍在中國樂壇的民族唱法歌唱家幾乎都畢業於該校。
  • 【特邀嘉賓】著名作曲家、音樂評論家黃輔棠
    楊伯倫先生(著名聖樂作曲家、世界基督教聖樂促進會董事局主席):「最好之處乃中與西結合,動與靜結合,少量樂器演奏與整個樂隊演奏結合,悲壯與雄壯結合,嚴肅與靈巧結合,古典與新潮結合,美麗的旋律與粗獷之樂段結合,單獨完整的故事與整個樂曲的連貫性結合,真摯的感情與戲劇性效果結合,崇高之意念與一般市民口味結合,南方音調與中原樂韻結合。此乃我欣賞華人作品五十年來所聽過最精彩、最嘔心瀝血之巨作。
  • 訪著名作曲家葉國輝 | 讓世界「聽見中國」
    葉國輝 | 著名作曲家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聯「百名優秀青年文藝家」,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其作品在國內外頻繁上演,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 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
    1、雷振邦(1916—1997)中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協會副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1916年5月,雷振邦出生於北京,滿族人。 1942年畢業於東京日本高等音樂學校作曲科。 1943年雷振邦回到祖國,先後在北平女子中學和惠中女子中學做音樂教員。
  • 《BBC音樂雜誌》聚焦指揮家餘隆:中國古典音樂的C位擔當
    去年三月,創刊於1923年的權威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封面首次出現一位中國指揮家的面孔,而近日,另一本權威古典音樂雜誌《BBC音樂雜誌》,又一次聚焦中國,聚焦過去十年將中國古典音樂屆的重要人物——餘隆。《BBC音樂雜誌》的報導題為《中國製造》。
  • 《BBC音樂雜誌》聚焦指揮家餘隆:中國古典音樂的C位擔當!
    去年三月,創刊於1923年的權威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封面首次出現一位中國指揮家的面孔,而近日,另一本權威古典音樂雜誌《BBC音樂雜誌》,又一次聚焦中國,聚焦過去十年將中國古典音樂屆的重要人物——餘隆。《BBC音樂雜誌》的報導題為《中國製造》。
  • 作曲家葉國輝作品《望大陸》在2016北京現代音樂節 開幕式音樂會上演出
    葉國輝,作曲家、博士、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在交響樂、室內樂、電子音樂等眾多音樂創作領域獲得突出成果,國內外許多著名樂團演奏了他的作品並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 Classical古典音樂
    廣義是指西洋古典音樂,那些從西方中世紀開始至今的、在歐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創作的音樂,主要因其複雜多樣的創作技術和所能承載的厚重內涵而有別於通俗音樂和民間音樂。狹義指古典主義音樂,是1750-1820年這一段時間的歐洲主流音樂,又稱維也納古典樂派。此樂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
  • 《交響情人夢》都用了哪些古典音樂作BGM?
    作曲家:貝多芬(1770-1827),出生於德國波恩,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集古典音樂之大成,並開浪漫主義之先河,被尊稱為「樂聖」和「交響樂之王」。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1873-1943),俄國古典音樂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創作深受柴科夫斯基影響,有深厚的民族音樂基礎,擅長史詩式壯闊的音樂風格。
  • (還有特裡福諾夫、布赫賓德、席夫……)
    她也是12位音樂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和亞洲人,她以她不羈的服飾和野蜂飛舞般的指法在世界各地展現華人藝術家的獨特風採。但她的檔期實在是太滿了,全年近百場的演出,幾乎就是在天上不斷地飛。其他排入榜單的鋼琴家還包括李謝茨基、艾克斯、特裡福諾夫、布赫賓德、席夫、瓦隆、布朗夫曼、安茲涅斯、格爾斯坦、列維特、提鮑德。
  • 數據 | 2017全球古典音樂排行榜
    古典音樂網站BACHTRACH.COM最新發布了2017古典音樂數據排行。
  • 中國早期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及他們的作品
    民國時期有很多經典電影,捧紅了一批著名影星,這些電影能成為經典,除編劇、導演和演員等等的藝術創作外,當時的一批著名作曲家也功不可沒。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民國時期的那些著名作曲家和他們創作的電影音樂~王雲階(1911~1996),中國電影音樂創作的先驅者之一。
  • 華人作曲家與古典吉他作品連載(8)黃思瑜
    委託其創作的音樂團體及演奏家包括臺灣海軍管樂團、臺灣管樂團、新竹交響樂團、日本古典吉他大師山下和仁、日本Marronier長笛合奏團、日本22世紀Club、德國阿蘭胡艾斯吉他二重奏、瑞典古典吉他演奏家Rickard Svensson、民謠歌手殷正洋、長笛演奏家林怡君、唐律長笛合奏團等。
  • 中國著名作曲家劉振球於長沙逝世 享年八十歲
    星辰在線7月1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中國音協第五、第六屆創作委員會委員、湖南省音協顧問、國家一級作曲、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中國著名作曲家劉振球於2020  相關資料:  作曲家劉振球,1940年12月2日出生於湖南湘潭,1960年高中畢業於長沙六中,同年9月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趙行道教授學習作曲;1964年9月轉入中國音樂學院;1966年7月大學本科畢業於該院作曲系,現任湖南省歌舞劇院一級作曲,藝術委員會主任,兼任湖南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
  • 古典時期三位主要作曲家之比較
    古典時期三位主要作曲家之比較他們在創作技法上,繼承了歐洲傳統的復調與主調音樂理念。海頓、莫扎特採用當時通用的音樂語言,創作出精美絕倫的音樂,音樂語彙相似。貝多芬的早期作品從形式、體裁到風格都承襲了18世紀古典音樂風格,明顯繼承了莫扎特、海頓等人的傳統,在藝術表現上追求的是一種和諧、平衡中的美。其中後期作品,更多的是表現出一種成熟的、富有個性的音樂創作特徵,鬥爭性、戲劇性的矛盾衝突和強烈的英雄氣質在作品中完美地體現出來。
  • 【音樂百科】世界著名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
    一九一九年在他的倡議之下成立儲備樂團芝加哥市民交響樂團(Civic Orechestra of Chicago),此舉不但首開儲備樂團制度之先,同時提供年輕音樂家一個良好的成長晉升管道。史託克也是致力古典音樂平民化的先驅,芝加哥交響樂團在他的領導下首次以通俗音樂會的型式同群眾接觸,並且為兒童舉行音樂會,做音樂紮根的工作。
  • 上海大學「光影中國」開講 著名作曲家分享音樂的想像力
    本網訊 (記者 程媛媛)1月6日晚,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光影中國」德藝雙馨講壇第五期如約而至,中國著名青年作曲家居文沛圍繞著「音樂的想像力」這一核心主題,分享了自己對影視配樂的思考和寶貴經驗,令師生們受益匪淺。 本期講壇由上海電影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孫寧與居文沛進行對話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