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2019年底何炅和沈夢辰在《口紅王子》第二季的花絮中,談及明星應援團禮物的片段,引發了網友熱議。
在這則花絮中,何炅調侃藝人粉絲送的應援禮物上的不乾膠貼太牢撕不掉,只能自己用。他表示,「我現在已經有二十多個保溫杯了,還有我真的沒有那麼愛寫字,那五十多支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何炅表示粉絲應援禮不乾膠撕不下來。
除了吐槽各家粉絲送的保溫杯、鋼筆太多,何炅還舉了一個彭昱暢的粉絲送他按摩椅的例子,說「實在是太好用了」,因為在家利用的次數太少,就搬到了湖南臺的化妝間,大家一起用。
這段話迅速在微博、豆瓣小組等發酵,一度成為微博熱搜榜第一。
有網友列舉了各家粉絲在《快樂大本營》錄製期間,給快樂家族幾位主持人送的應援禮,其中不乏奢侈品牌,也有電子書、嬰兒套裝等專門為不同主持人量身選擇的禮物。
網友總結的快本應援禮
甚至還有某相聲藝人的粉絲送金條50g(一條10g,一共五條)。
10g投資金條的價格一般4000元左右
有網友認為,何炅此言一出,有助長粉絲送禮攀比之風的嫌疑。他作為一個德藝雙馨的好口碑主持人,這一行為並不可取,他雖然在節目中呼籲粉絲不用送禮,但又點評了禮物好不好用,似乎是「口嫌體直」。對飯圈應援送禮的現象,網友們紛紛表示了反感和不解。
12月22日凌晨3時許,何炅在微博回應此事稱:「錄了一天大偵探,收工剛看到熱搜。一年多以前節目花絮中我的調侃被拎出來,現在再看我自己也覺得不妥。原本想引導不要浪費的,怎麼沒頭沒尾的變成這樣,反而成了不好的引導,這一點我真的很抱歉。我說過很多次粉絲不要送禮物,錄節目我沒和各家粉絲接觸過,但是藝人和團隊有時會來問好送禮物,當時也沒好意思拒絕,這以後必須重視。借這個熱搜再次明確拒絕,不再收任何的禮物。希望粉絲朋友,藝人朋友和團隊諒解配合。」
12月22日凌晨,何炅微博回應粉絲送禮一事
筆者翻查了2019年11月的這期節目,這一片段並沒有出現在正片中,而是以花絮的方式呈現。起因是嘉賓沈夢辰為了說明男友杜海濤為人節儉,舉例稱,兩人交往到第三年時,他會把粉絲送的應援物帶去送給她的父母,「上面的標都沒拆」。
沈夢辰談杜海濤拿粉絲的應援物給她的父母。
而何炅則插入了文章開頭的那段對粉絲喊話的內容。
在何炅凌晨回應的微博下,支持和鼓勵他的粉絲還是多數。其中有人po出了在同一節目中,何炅呼籲粉絲不要送應援物的截圖,表示「你們的idol來,我都會很用心的對待,但是真的不要去花這個錢了,因為真的不便宜」。
何炅呼籲粉絲不要花錢送禮
而在熱搜頁面,有網友提出,「湖南衛視屬於事業單位,快本的主持人如果是事業編制,那麼收禮屬於違法行為。」也有網友認為送禮熱搜是斷章取義,並列舉了何炅歷年來在各大節目呼籲粉絲不要送禮的視頻合集。
講真,筆者認為,事件背後關於粉絲該不該給愛豆應援,或者說粉絲該不該替愛豆給節目、劇組應援,什麼樣的應援才是真的對愛豆好,愛豆又該不該收禮等問題的探討,這個標準,或者說邊界問題,反而比討論何炅這件事為何突然被掀開更有意義。
記得同樣是2019年11月,胡歌觀影團發文表示,將退還粉絲們為宣傳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募集的84.85萬元人民幣捐款,因為這樣的行為違背了胡歌強調理智追星的初衷。隨後胡歌回應稱,自己對粉絲應援的態度是不認同、不支持,演技好不好,作品行不行,都由他自己負責和承擔,「贏要光彩,輸不丟人。」
胡歌給後援會留言
今年6月,因《乘風破浪的姐姐》接受採訪的張雨綺,也曾呼籲粉絲不要送禮,「因為我想要的粉絲一般送不起」,「讓你們花錢我心裡過意不去」。
這樣的藝人往往會得到網友或粉絲的讚許,而在社交網絡上表示想買奢侈品的愛豆,則往往會被網友認為是暗示粉絲送禮,壞了名聲。明星的收入比一般普通人要高,怎麼還好意思問粉絲要禮物?有人辯稱是粉絲非要送、主動送,那又是誰造成粉絲「非送不可」的觀念?
所謂源清則流清,只有行業內部合力抵制這種粉絲送禮行為,節目組嚴懲收禮的工作人員,藝人及經紀公司也站出來拒絕這樣的「走後門」和「打點功夫」,才能真正做到杜絕粉絲送禮攀比之風。
畢竟,藝人要用作品說話,而不是靠粉絲給主持人送禮賺得幾個鏡頭。換個角度想,如果你家愛豆淪落到要靠粉絲送禮,才能多幾個特寫,那說明這個愛豆本身也經不起推敲。
「粉絲應援禮」這股歪風邪氣不能長
伴隨著這段話被網友「舊事重提」,粉絲應援禮這一現象暴露在公眾面前。
粉絲應援,簡單地說,就是粉絲用花錢的形式支持愛豆的事業。比如愛豆(偶像)的生日到了,粉絲集資鋪天蓋地做廣告;愛豆發新專輯了,後援會買唱片一買就是幾萬張……粉絲應援是從日韓傳過來的風氣,現在也成為偶像產業鏈的一環,只要是在合理適度的範圍內,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但粉絲給何炅等著名主持人,以及他們所在的節目組(包括製作人、導演、工作人員)應援禮物,則是另外一種情形了。
愛豆的粉絲,並不是何炅的粉絲,更不是何炅主持的節目裡頭的製作人、導演的粉絲,但粉絲卻給他們送禮。原因顯而易見:這些知名導演、製作人、節目組,是掌握資源和話語權的。
在粉絲的認知裡,如果以後援會的名字給這些「有頭有臉」的人送禮了,那麼他們就會在節目中特別照顧自家愛豆,對自家愛豆的發展有利。為了讓這些「大人物」記住愛豆的名字,粉絲都會在應援禮物上貼上署有愛豆名字的不乾膠或者標籤。
此類行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賄賂」。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開始粉絲送的還只是一些並不昂貴的小物件或周邊,之後粉絲送的東西越來越貴:這家送的是奢侈品,另外一家自然也不能落後,才不會顯得太「掉價」……
在這種攀比風氣下,粉絲們陷入「囚徒困境」:你送我也送,你送貴的我就送得越貴……演藝圈一些「大人物」一開始是旗幟鮮明拒絕粉絲送禮的,可當送禮的粉絲太多,送的東西越來越貴重,「盛情難卻」,他們也就收下了。
一個願意收,一個願意送,粉絲應援禮的風氣愈演愈烈,結果就成了,不送禮不正常了。
但粉絲的錢並不是大風颳來的。很多粉絲是沒有經濟能力的未成年人,他們的錢是父母辛辛苦苦掙的,如此揮霍金錢很不應該。
並且,以為送禮就能夠獲得更多資源和青睞,也是給粉絲傳遞一種並不健康的價值觀。在這種「人情觀念」的薰染下,他們會否把「送禮」風氣運用到以後的工作生活中?
而對於一些掌握資源的「大人物」來說,他們對於粉絲送禮千萬不要「口嫌體正直」,他們必須明白:粉絲送禮,看中的是他們的人脈和資源,他們更應該「潔身自好」,避免「瓜田李下」之嫌。何況,「拿人手短」,粉絲送禮必然渴望某種資源的置換,自己真的能夠做到「一碗水端平」嗎?
因此,我們有必要重申常識:不送禮才是正常的,粉絲應援禮風氣不可長。所有人都應該旗幟鮮明地拒絕收禮,並且將那些貴重的粉絲應援禮原路退回。你不收,也就沒人送。至於因愛而迷失的粉絲們,也應該理智冷靜追星。任何一位明星的成功,都不是靠送禮送出來的。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