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晚,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段視頻稱,一輛滬N牌照的救護車閃著警示燈在上海浦東機場接機,然而它接的卻是幾名手提購物袋的年輕人。
視頻中,能清晰地看到,在機場到達區域外的馬路上,一輛白底有部分紅色塗裝的救護車閃著紅燈,幾個人正在將一堆行李物品搬上救護車。網友在發布視頻的同時,還寫道:「滿滿一車免稅品的購物袋塞在車子裡」。
對此,上海機場官方微博7日晚回應稱,經過核查,該救護車系浦東機場所屬,系當班員工私自違規使用,將按規定對當事人作出嚴肅處理。
下了飛機,上海浦東機場官方網站推薦6種回家方式:地鐵、公交機場專線、磁懸浮列車、計程車、長途客運和私家車。而當晚市民拍到的這一幕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第7種方式——來浦東機場接機的居然是一輛救護車!在我們慣有的概念裡,被救護車接去的地方大都是醫院,命懸一線被搶救的滋味一般人都不想嘗試。而視頻裡的幾位年輕人可能倒不這麼想:救護車不也是車麼,誰叫它開得快還不堵車呢!這麼說來,救護車的確是「特權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條規定:「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誌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而同時,法律對這份「特權」也規定了明確的適用範圍:「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非執行緊急任務時,不得使用警報器、標誌燈具,不享有前款規定的道路優先通行權。」顯然,視頻中這輛閃著燈來接機的救護車既不享有「特權」,更已經違法。救護車閃著燈光呼嘯而過的身影總是匆匆,也許我們在生活中看到過不止一次。躺在擔架床上的是誰的親人?愛他(她)的人們此刻該有多麼焦急與慌張。一路通行的「特權」背後,是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爭分奪秒;社會車輛讓行的背後,是所有人敬畏生命、敬重生命的共識。此情此景,正體現了社會的溫度,這溫度就是由一點一滴的善意組成。而這輛不接病人的救護車,給善意澆了一頭冰水。在救護車接機的視頻下,不難看到這樣的評論:「濫用特種車輛,以後在路上誰還會為特種車輛讓道,不要把這種事看小了」。反思不應止於處理當事人 這「三問」需對公眾有所交代
監製/李浙 主編/柴婧 文雅
記者/池平 郭臻
©新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