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A媽媽:"帶娃出去吃飯,一定要去高級餐廳,讓孩子多見見世面。"
B媽媽:"要這麼奢侈幹嘛?吃路邊攤也不一樣可以吃得飽嗎?"
這一段對話反映兩種不同的帶娃理念,第一種理念是被"富養育兒觀"裹挾的"假精緻",而第二種則是實實在在的"真粗糙"。
以前是粗糙的家庭多,孩子在拉扯中長大,吃得穿得都很樸素,但是現在精緻生活成為了新風尚,各位辣媽更熱衷於精緻富養。可是這種精緻並非真精緻,而是停留在物質表面、受制於外人眼光的"假精緻"。
這是帶娃的兩種極端,養出來的孩子差異不是一般大。"假精緻"養娃給了孩子一個舒適的成長環境,但更注重享樂,影響了孩子正確金錢觀的建立;而"真粗糙"則容易被嘲笑是"摳門",孩子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中長大,也同樣容易走偏,變得自卑怯懦。
一、"假精緻"和"真粗糙",誰會更勝一籌?
"假精緻"媽媽們為了讓自己有面子大手大腳地花錢,給孩子挑的東西都要"要貴不要對"。買衣服要挑名牌,吃飯要吃高級親子餐廳,不是價高豪華的親子活動絕對不參加。
"真粗糙"媽媽們精打細算,能省兩塊絕對不省一塊。買衣服鞋子不挑名牌,手機電腦用到運行不了才換,好聽一點是省錢其實可以說是摳門。
精緻生活確實可以讓孩子多見見世面,只要父母願意且支付得起,多一些體驗也是好事,但是"假精緻"不等同於"富養",它會給孩子和家庭帶來不少的危害,比如加重經濟負擔,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對於一般的家庭而言,"假精緻"不如"真粗糙"。有些人熱衷於富養理念,將生活包裝得十分精緻,但是"假精緻"會營造出一種富裕的假象,孩子不懂得體諒父母,不懂得感恩,自然也無法建立起正確的金錢觀念,"假精緻"的危害更大。
二、避免陷入"假精緻"的育兒小建議
1.將錢用到實處
培養孩子不是給他帶他去高級餐廳、穿名牌衣服,家長要想教育出好孩子,一定要精打細算把錢用到實處。一般的家庭都不是大富大貴,育兒的支出佔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家長們一定要學會把錢用到實處,吃穿住行適合自己就行,把更多的錢用在學習上,孩子才能真正受益。
2.理性消費,讓孩子正確認識金錢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家長怎麼做孩子就會跟著怎麼做。要想孩子以後能擁有理財能力,家長必須要以身作則。做到理性消費,這是每個人都需要做到的事,父母更應該在孩子面前做到這一點。同時教育孩子正確認識金錢,從認識錢的面值、用途開始,讓他們明白金錢對於生活的意義。
3.先學會賺錢再享受花錢
這一建議適用於教育孩子和父母自身,輕易陷入"假精緻"的父母都沒有很好地認識這一點。花錢總比賺錢容易,當支出大於收入而且自己的賺錢能力不夠的時候,應該懂得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先學會賺錢再享受花錢,當賺錢能力穩定下來之後,"富養"才會長久有效。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