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孽,不可活

2021-02-15 諾亞諾亞諾

幾天前我寫文噴了一輪《閃光少女》的宣發部門,結果今天看了個訪談,《閃光少女》的編劇在訪談裡對著攝像機和記者說:「我不希望那些非二次元的人來看我的電影。」

 

?????

 

我知道,很多時候宣發團隊會預先規定好這種訪談的內容,但是作為一個編劇,難道宣發團隊怎麼指示你就怎麼說嗎?這種話明顯是在做大死你這個編劇不知道嗎?

雖然我也說過「傻逼不要來看我的書/讀我的公眾號」這種話,但那是在上頭了的情況下才說出來的,人在上頭的時候是沒有智力的。在我保持正常心智的情況下,我就算心裡想著傻逼別來看我的書,我也不會說出來的好嗎。

如果這不是宣發團隊規定的答案,而是這位編劇自己的想法,那我只能說,抱歉,我不該去看你的電影,也不該安利你的電影,我錯了。

關於《閃光少女》的話題到此為止,我其實主要想要說說「二次元」。

 

我從來不覺得我自己是個「二次元」,儘管我看過的動畫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二次元」要多。我曾經是寫漫評過日子的,那段艱難的時光裡,我就靠著每個月來自動漫雜誌的約稿掙扎著在廣州過活。那時候因為職業的要求,我每個月開播的所有動畫都會看,為的就是約稿來的時候不要手忙腳亂的補番。

同樣為了做雜誌上的大專題,我惡補了一大堆動畫製作甚至電影製作方面的知識,電影學院導演系的教材我買了一整套,全都看完了。

我毫不客氣的說,現在很多「二次元」在對ACGN的了解方面,在我面前就是渣渣。但是我依然不是個二次元。

並不是說二次元這個概念有某一條定義把我排出在外了,因為二次元這個概念現在就沒有精確的定義。

如果非要定義的話,可能是「對二次元有愛的人」就是二次元,但問題又來了,如何定義「對XX有愛」這件事?

舉個例子吧,我很喜歡新海誠,很喜歡《你的名字》,所以我買了中文的《你的名字》小說和外傳,正版的,DVD和BD我各買了一份,而且將來如果出了臺版或者港版衝著中文我會再買一次。但是,我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你的名字的視頻裡刷過此生無悔入你名,從來沒有在貼吧真愛樓裡籤到,我甚至都很少跟別人提起我有多喜歡這部電影。

我算不算對《你的名字》有愛?

我有一個朋友,特別喜歡EVA,在日拍上花大價錢買了一大堆EVA的官方膠片,家裡各種設定集,各種分鏡稿,全是官方正版,還有大量的EVA手辦。然後他寫了個小說叫《集結之園》,EVA的同人,就因為對設定有自己的理解和解構,被人噴「沒有愛」。

他算不算對《EVA》有愛?是他的愛更強,還是那些噴他的人強?

二次元整天掛在嘴邊的「愛」到底是什麼?

 

半年前我寫了《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的漫評,被轉到了很多地方,一大堆人在罵我,說我沒有愛,叫我這種對這片沒有愛的人滾,「沒愛就安靜的離開因為還有很多人愛這部片」。

所以,所謂的愛就是一種盲目的情緒?一種不容半點指責的執念?

那我確實沒什麼愛,因為我對任何一部作品都沒有這樣的感情。

所以我想,我應該不是二次元。

 

而現在在投資領域,商人們對「二次元」群體的定義中有很重要的一條:年輕。他們似乎認為,二次元是「年輕人的文化」,是「十七八歲的文化」。

或者更準確的說,BILIBILI的用戶年齡層中,最主體的那一部分,就是「二次元」的主體——至少商人們是這樣定義的。

而根據BILIBILI自己發布的數據,B站的用戶除了不知道年齡的25%之外,有37.55%在0-17歲,29.96%在18到24歲,25歲以上的總共才10%。

從這個角度看,我顯然也不是二次元。

現在在投資領域,二次元的概念很火,仿佛只要沾上這個名詞,就能賺到大把大把的金錢,所以大家現在也一窩蜂的上馬二次元項目,打算坑一比投資熱錢。我自己就參加了好幾個這樣的騙錢項目,目前只有我好朋友驚寂做的這個,看起來是要認真的做個IP的,其他的都充滿了一種騙投資的熟悉味道,所以我也只有給他的文是認真寫的,改了又改,之前我提到的那個時隔七年終於誕生的可以和《天空、堇花與冰原狼》媲美的中篇就是給他們的。

然而,投資的火熱,和實際的市場,根本就是兩碼事。去年還是前年,VR的概念很熱,熱到被稱為「VR元年」,然而現在VR領域已經很久沒有新的消息出現了,顯然熱度已經快沒了。

二次元也是一樣,實際上二次元市場有多大呢?如果真的是按照B站用戶群來界定二次元這個概念,那市場容量不可能很大。

以手遊為例,二次元手遊看起來紅火,但真的把數據擺出來看,你會發現二次元手遊在整個手遊領域其實還是小弟,FGO國服流水多不多,大R玩家多不多?多!但是和陰陽師一比,差遠了,《陰陽師》再和《王者榮耀》一比,又差遠了。

而FGO比陰陽師更二次元,陰陽師又比王者榮耀更二次元。

其實這不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麼?22歲以下的小朋友,就算有消費熱情,他們有幾個錢可以用來消費?我承認有一些孩子比我更闊綽,但這種孩子總共才多少?22到25歲的年輕人剛出了社會,有經濟來源了,但他們除掉生活開支之後,又有多少能用來消費呢?

而且不得不替的是,FGO也好,崩3也罷,艦R槍娘等等等等二次元手遊,消費的主力軍其實也是我這樣的大叔,這個也是有數據支持的。

 

當然了,人是會成長的,現在兜裡沒幾個錢的小孩總是會長大的,其中很多人會變成我這樣手裡一堆閒錢的大叔,但至少現在,消費的主力軍還是被定義為「青年」的我們這幫人。

現在你讓我們這幫人不要去看你的電影,好吧,我能說你的票房活該那麼低嗎?

今天的諾亞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