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岙山島,是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中化舟山隊的大本營。岙山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石油島,也是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中國重要的第三方倉儲物流基地和華東地區最大的保稅燃料油調拔中心。
在這個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岙山島作為能源供應的保障基地,生產作業始終高速運行,幾百號一線員工連軸倒班保供應,來自世界各地的船員、形形色色的後勤保障人員穿梭其中,使岙山島一下子成為防疫的重點區域。除了岙山島外,中化舟山隊所有的外派隊伍所屬企業無一不是能源生產和供應基地,處處都是防疫一線。
防疫指揮系統
作為安全生產的「守護神」,如何保持好中化舟山隊近300名隊員的戰鬥力,對守護國家能源供應至關重要。與此同時,中化舟山隊各中隊也在這場戰「疫」中面臨著嚴峻考驗,全體消防隊員來自五湖四海,疫情爆發之時,正值春節探親的高峰期,隊伍人員流動帶來的疫情感染風險驟然增多。
關鍵時期,一批批隊員在戰「疫」中逆行而上,一場場疫情阻擊戰由此打響……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戰鬥
大年三十,接到疫情通報後,中化舟山隊第一時間響應。已經返回北京的支隊長張學軍立即召開緊急視頻會議,通報習近平總書記對防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應急管理部、中化集團等上級部門的防控要求,安排部署各中隊防疫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各基層中隊聞令而動,原定的除夕夜值守隊員包餃子聯歡活動和集中觀看春節晚會的安排,立即調整為隊員分散就餐,春節晚會也變成了隊員們自己的手機直播。收看新聞聯播、防疫新聞、防疫知識成為全體隊員在關鍵時期的必修課。
一道道命令從支隊緊急下達,各個基層中隊快速響應,迅速調整春節時期的值班備勤安排及演練計劃,把防疫工作和保存戰鬥力作為當前首要任務。
體能訓練
大年初一,特勤中隊一清早升起國旗後,馬上利用中隊庫存的消毒液第一時間對所有的消防裝備進行消毒。各中隊迅速建立疫情日報制度,排查庫存物資,科學評估隊伍執勤力量,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建立防疫應急處置預案,一切都是緊張有序地展開……
在緊張防疫的同時,險情也在不斷傳來。大年初一早上,路橋中隊報告一名隊員有發燒症狀,中隊第一時間安排隊員將發燒隊員送至醫院就診;全體中隊隊員根據預案自覺推遲下班時間,在中隊隔離,一直到下午四點,醫院診斷為普通感冒,隊員們才恢復執勤。
大年初二,中化舟山隊成立防疫領導小組,再次召開專題緊急會議,號召全體隊員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
對消防裝備進行消毒和清洗
防疫就是戰鬥,各中隊都在分秒必爭;不到2個小時的時間,全支隊280餘名隊員的實時具體位置、一周內的活動軌跡、目前身體狀況、家屬情況及後續行動安排已匯總到支隊防疫指揮部,為科學調度執勤力量和第一時間掌握防疫信息作好關鍵準備。
「防疫日報」、「疫情簡報」、「抗疫抖音」、「防疫手冊」等一份份信息準確及時傳達。短短的48小時,中化舟山隊上下的各項防疫工作有序開展落實,各基層以中隊為陣地,嚴守以待。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中化舟山隊軍事化管理的理念經歷了一次實戰性的檢驗。一場場陣地防「疫」戰由此打開……
嚴守死防,堅決打好防疫陣地戰
警報拉響,所有的人都在和時間賽跑。當我們要嚴防的敵人是肉眼不可見的冠狀病毒時,我們更明白「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中化舟山隊利用綜合性的防控措施和信息化手段,從「人防、物防、技防」入手,構築立體化的防禦陣地。
中隊隔離觀察室
中隊視頻查崗,了解非執勤隊員居家動態
人員流動是病毒的關鍵傳播渠道,而消防力量備勤又免不了人員的補充和流動。怎麼杜絕把冠狀病毒帶入各中隊,各中隊因地制宜紛紛行動。
支隊統一要求,已經外出的所有外地隊員近期居家隔離,不得返回中隊,同時,進行科學評估,將本地輪換隊員與長期駐地的戰備隊員隔離執勤。
為了防止人員密集,對宿舍重新進行整合與規劃,原本五人一間的宿舍現如今只安排兩人,同時設立單獨隔離室,以備不時之需。對所有的房間和公共場所每天消毒兩次,專人定期通風。
所有中隊設立防疫卡口,24小時值班,每一個進出消防站的人員,每一件進入消防站的物品,都要嚴格登記,並進行洗消。特勤中隊洗消點隊員楊萬梓說:「從大年初一開始,中隊就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所有人員洗消從頭到腳,所有的物品不放過每一處細節。」
對物品進行洗消
疫情面前,從全國疾控系統到全社會物資調配保障都在經歷一場大考。這場戰役也是對中化舟山隊應急物資保障能力的一次檢驗。
支隊第一時間啟動防控物資的緊急採購程序,但是鑑於此時的防疫市場已經供不應求。在等待支隊物資到達間隙,中隊隊員們的防護絕不能「裸奔」。
各個中隊使出渾身解數,對防疫物資進行「廣撒網」,外釣中隊的隊長徐軍一口氣跑了8家藥店才採購到消毒液,為公司的辦公樓及公共區域進行消毒;當首批消毒液用完,新的消毒液還未到位時,他又連夜發動家人一起排隊採購。
興中中隊隊長許曉健節前返回老家黑龍江,與公司相距幾千公裡,面對嚴峻的疫情,他利用手機APP軟體從大年三十開始查找舟山市內的超市及藥店,提前選購好10箱方便麵、200根火腿腸、160副口罩和20瓶消毒液,委託附近隊員送至隊中。
採集防疫物資
支隊也第一時間向中化集團管理部門反映物資缺口信息,協助在全國進行物資採購。有些中隊駐守小島,物資不能保證第一時間送達,各中隊號召本地隊員並動員家屬們,手扛肩挑,保證了一批批防護口罩、消毒液、防護鏡等物資及時送達一線。
技術防範在這個特殊時期也凸顯它的戰鬥力。疫情來臨,中化舟山隊立即把消防實戰指揮系統調整為防疫指揮系統,人員定位、視頻監控、語音查崗、車輛軌跡查詢、物資調度等一些信息化模塊投入實戰化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
採集防疫物資
火災偵查無人機成了防疫巡查和監控利器,興中中隊的隊員小許還自己開發了人員登記手機APP,通過二維碼掃描實現對出入人員的詳細信息線上把控和追溯。
通過技術防範,視頻會議、每日視頻例會,視頻查崗,不定期線上應急響應訓練,隊員之間變長的物理直線距離絲毫沒有影響大家對防疫的響應和對支隊的歸屬感;同時,現場的視頻、照片和人員、物資信息不斷傳遞到全國各地的指揮員手機裡,一道道指令、信息又源源不斷從各級身居外地的指揮員傳遞到一線,無縫對接;身在北京的支隊長張學軍說:「疫情爆發時,我們有70%以上的指揮員分散在全國各地,靠著技術手段,我們感覺始終和隊員們並肩堅持在一線戰鬥,信息化讓我們對戰勝疫情有更大信心。」。
靠著科學系統的人防、物防、技防力量的整合,全體隊員同心戮力、嚴守死防,堅決不讓一個病毒流入陣地。
黨徽閃耀,特殊戰「疫」中一批逆行者衝鋒在前
疫情來襲後,一些沒有來得及回家的外地隊員,成了消防執勤和防疫的主力軍。他們主動取消假期,義無反顧地投入一線防疫的工作當中,成為防疫中最美的「逆行者」。在岙山島上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隊員連續執勤10天以上,手機視頻成了他們與家人和外界聯繫的唯一渠道。特勤中隊長曾玉峰硬咽著說,「隊員們每天跟家人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很平安,你們也要注意防護。」
防疫洗消站
不是軍營勝似軍營。在各中隊,為了提高隊員的身體素質和免疫力,清晨的吹號聲還會如約而同地響起。隊員們戴上口罩,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三公裡的體能訓練以及各項必備的技能性訓練仍然是雷打不動的科目。
一名名黨員,一個個老兵在關鍵時刻更是挺身而出。特勤中隊的班長陳智強,是一名有6年黨齡的退伍老兵。在隊伍人手不夠的情況下,他主動向支隊申請取消假期,在疫情防範工作中承擔疫情簡報編制、防疫知識普及及上級精神傳達等工作。
戰訓高級主管李聖剛是一名有著27年黨齡的老黨員,年前剛返回江蘇老家的他,聽聞疫情嚴重,隻身告別病床上的老父親,提前返回崗位,投入防疫的戰鬥第一線,與隊員們並肩作戰。
每日倆次體溫測量
國儲中隊的厲柯延和特勤中隊的曾玉峰是岙山島上兩名本地中隊長,在這場戰「疫」中,他倆臨危受命擔任防疫指揮員。從那一刻,岙山島成了他們臨時的「家」,輪換駐紮岙山執勤,做好隊伍的統籌安排和隊員的思想工作……
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所有的努力只為一個共同的目標,不讓一個病毒有可趁之機。
在堅決打好病毒防禦戰的同時,隊員們還心系武漢災區,時時刻刻收看全國防疫新聞。當公司發出向武漢災區自願捐款的信息後,消防隊員踴躍響應,全隊無一人落下。
特殊時期,他們以最鮮明的態度,最有力的行動,讓支隊的向心力擰成一股繩,兌現自己對「最美逆行者」這個稱號的承諾。
戰「疫」還沒有結束,一批批逆行的指戰員還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衝鋒陷陣,與時間賽跑,打贏這場戰「疫」是他們必勝的信念。
《消防簡報》戰疫情特刊
來源:國家危化品應急救援中化舟山隊
李一平 許曉健
原標題:《戰疫情保安全,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在行動——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舟山隊抗擊疫情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