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初年,宮市之害最為深重,唐代詩人白居易見此情景,心中不由憤慨遂作下《賣炭翁》一詩,「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金錢不管在何時期,都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人們的一生,總是在為著金錢奔波於城市的各個角落,也正是因為這些錢,才讓許多人每天鬱結於心,可擁有了錢,這些煩悶的事情也將消失不見。世間有人貪念錢財,可也有人將金錢視如糞土,《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的事跡早已家喻戶曉,他因為打虎被縣令賞賜了1000貫錢,但轉頭卻分給了獵戶,那1000貫錢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呢?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有記載,武松因回鄉前去探望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在經過景陽岡之前,他在山下一家小店中吃酒,武松這個人平生最好飲酒,他認為飲完酒就會走得更加的快,所以便讓小二給他上了很多酒。約摸18碗酒下肚,他也有了醉意,趁著這股勁兒他趕緊上了路,在途中,他看到有棵樹上寫著「近來景陽岡有大蟲傷人」的警告語,還提醒過往行人應該結伴過岡。
但武松並沒有在意,他認為是店裡為了招攬生意才寫的,於是上了山。上了山之後,天已漸黑,酒勁兒也再次上來了,無奈他只好找個大石頭休息一下,沒想到卻睡著了。過了一會兒,一陣風呼嘯而過,武松驚醒,酒也自然醒了不少。等到他視線清晰時這才發現有一隻色彩斑斕的老虎向他撲來。
為了能夠走出去,武松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與老虎就這樣展開了搏鬥。經過幾個回合的搏鬥,老虎終於被武松打死了,而這件事情也很快地傳進了鄉親們與縣衙的耳朵裡。後來縣令找到了他並賞賜給了他許多的好酒,還有一千貫錢,而面對金錢武松並沒有過多的驚喜,他把錢都散給了獵戶還有百姓,自己則拿著酒走了。
山上有老虎,那麼肯定山下的縣衙就會發出懸賞令,只要誰殺了老虎就會把賞金給誰,畢竟老虎不除,指不定哪天會下山危害百姓。而武松也是因為巧合才殺了老虎,那些在場的獵戶們估計也是因為懸賞金才去的,只不過沒想到比他晚了一步。
殺老虎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個不小心還會被老虎吃了,那為何會有如此多的獵人前來呢?難道是因為這1000貫錢非常的多嗎?以至於讓他們寧願丟掉性命都要得到這筆錢。其實我們可以通過《水滸傳》中的一個事例來估算一番。智取生辰綱大家都看過,在這個情節中吳用給阮氏三雄花過錢。
吳用給了阮小七一兩銀子,讓他拿去買東西。看似很摳門,其實這一兩銀子買了很多,有一甕酒、二十斤生熟牛肉和一對大雞。在宋朝時期,一貫錢差不多就等於一兩銀子,所以這些東西就是一貫錢。
按照我們現在的市場價來看,一隻大雞的價格在100元左右,兩隻那就是200元;牛肉一斤差不多為50元,30斤就是1500元左右;酒一般為25元一斤,一甕酒相當於15斤,那這一甕酒按照現在算就是375元。這樣一算下來一貫錢大概是在2075左右,一千貫錢便是207.5萬元。
武松打了老虎所得的錢其實足以讓他這一輩子都不愁吃不愁穿了,可他最終卻把這些錢都給了別人,或許對於他來說,這些錢在他身上並沒有用,常年四處在外漂泊,有足夠的銀兩供自己的開銷足矣。相對於自己來說,亂世之下,這些人更加的需要錢。而打死老虎也只是因為它涉及到了自己的性命,不得已才這樣做。
金錢對於江湖兒女來說或許沒有那麼重要,只要夠用,要那麼多金錢又有什麼用呢,俠肝義膽才是他們真正追求的東西,有了如此多的金錢,還不如把它送給有需要的人。不管是盛世還是亂世,金錢對於普通人家和窮苦人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錢他們或許就不會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也不用做社會最底層低賤的人。金錢能使人鬱鬱寡歡,亦能使人開心。
參考資料:
《賣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