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三陽開泰雙連蓋瓶,清乾隆,清宮舊藏
黃玉,玉材中最名貴的品種之一。
其色澤由淡黃至深黃不盡相同。最名貴的黃玉色澤純正,材料極其難得,特別是上好的新疆黃玉目前極為少見。清代黃玉作品中,玉質多屬上乘,其黃色正而嬌,瑩潤如脂,是玉中的佼佼者,其價值絕不亞於羊脂白玉。和田黃玉駱駝,清中期,故宮博物院藏
高6釐米、底徑8.2~11.4釐米
東漢 文學家王逸《玉論》中載玉之色為:「赤如雞冠,黃如蒸慄,白如截脂,墨如純漆,謂之玉符。而青玉獨無說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時有,而黃赤者絕無」。物以稀為貴,正因為黃玉稀少,加之色澤的獨特性,使其身價在玉石交易市場中長期走高。和田玉的黃玉硬度高,達到摩氏6.5度,質地緻密細潤,韌性極強,具有典型的油脂光澤,光芒內斂之性更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深厚內涵,是極好的雕刻玉材,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黃玉琴式鎮紙,清,故宮博物院藏
長12.9釐米,寬3.2釐米,厚1.3釐米
鎮紙黃玉質,古琴造型,總體比例略寬。琴面上凸雕七弦,外側雕有10個標示音位的徽而非古琴上常見的13個。器底部開有兩個凹槽,分別表示古琴底板上的兩個出音孔,即「鳳沼」、「龍池」。
玉質琴式鎮紙並不多見。此器玉質淡雅潤澤,似乎暗示著與琴音之清韻相合。
黃玉兔佩,商,故宮博物院藏
長4.2釐米,高2.8釐米
玉鏤雕虎形劍璏,戰國末至西漢初,故宮博物院藏
長6釐米,寬2.6釐米,高2.8釐米
劍璏(音衛)黃玉質,虎首前部有褐糖色,身側有黃色沁斑。器表拋光精細,有很強的玻璃光澤。黃玉虎紋璜,秦,故宮博物院藏
高18.9釐米,寬3.8釐米,厚0.5釐米。
黃玉鼻鈕「信成君印」,明,清宮舊藏
印面1.9×1.9釐米,通高1.5釐米
印黃玉質地,鼻鈕,印文字體為篆書,白文,右上起順讀「信成君印」四字。印臺較高,小鼻鈕,印材黃如覆塵,備顯古雅。
此印為明代託名秦漢封君璽印之作。印文中的「信成君」本為楚漢之際的封君,名酈商。《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載「曲周侯酈商者,高陽人。陳勝起時,商聚少年東西略人,得數千。沛公略地至陳留,六月餘,商以將卒四千人屬沛公於岐。從攻長社,先登,賜爵封信成君」;「項羽滅秦,立沛公為漢王。漢王賜商爵信成君」。酈商隨漢高祖徵戰,戰功卓著。漢並天下後,他因病不再理事。及高后崩,大臣誅諸呂,是歲酈商卒,諡為景侯。
黃玉鼻鈕「王武」印,漢,故宮博物院藏
印面2.3×2.3釐米,通高1.8釐米
漢代私印,以黃玉琢造,鼻鈕,印面有陰線邊欄,印文字體為鳥蟲書篆,白文,右起橫讀「王武」二字。印身通體青黃,青者淡然若隱,黃者如浸非覆,渾然天成。
早在春秋時期,吳越地區的兵器上即可見到鳥蟲書,且多鎏金,別致而精美,彼時尚無此書體名稱。其文字起筆或像鳥首,或形體如蠕動之蟲身,後人因其形而定名。
漢代以鳥蟲書體入印者多為玉印,此印文字橫筆作魚形,豎筆似蚓,篆勢舒展,意態靈動,文字結構與布局之微妙、篆刻之精躍然目前。
黃玉雙聯璧,清,故宮博物院藏
璧徑13.7釐米,通長35.6釐米,中部厚2.7釐米
黃玉斧,清乾隆,故宮博物院藏
高11.9釐米,寬7.5釐米,厚0.5釐米。
小編有話說,器物整體造型似齊家文化時期製品,玉斧上的紋飾、文字應為乾隆年間琢飾。黃玉獸面紋夔耳活環壺,清乾隆,故宮博物院藏
高11.6釐米、口徑4.4~5.9釐米、足徑4.6~5.9釐米
黃玉荷葉式花插,清,故宮博物院藏
高14.5釐米,寬9釐米,厚5.5釐米。
黃玉佛手花插·清,高16.3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口徑8.2×4.5釐米,足徑5.2×5釐米。
花插為黃玉製作,質地極佳,瀅潤如脂,局部略有褐斑。圓雕一立式佛手瓜,中空而成花插。器身外側凸雕盤繞的枝葉並形成足。底配鏤雕梅花紋木座。此物選材精良,造型豐潤鮮活,與深色器座相配更顯出了莊重大氣的藝術效果,為清中期玉器的代表作。
佛手為一種果實,俗稱佛手柑,因其形如人手,一端生長時裂開,分散如人的手指,拳曲如手掌,故而稱作佛手。佛手因「佛」與「福」諧音,被當作吉祥物,常與桃及石榴一同出現並被稱為「三多」,即多福,多壽,多子。
黃玉三羊尊,清,故宮博物院藏
高14.2釐米,口徑7.6釐米,底徑6.8釐米。
此器黃玉質,局部有褐色浸痕。圓形口外侈,頸部有環狀凸稜,腹部凸雕三羊首,三羊前足形成器足,足下襯一圓託。
三羊組合的藝術造型和紋飾圖案在清代非常盛行,除玉器外,陶瓷、繪畫中也往往以「三陽開泰」為題作為歲首稱頌之辭。但黃玉雕三羊尊這樣的器物卻非常少見。
黃玉獸面紋蓋尊,清乾隆,故宮博物院藏
高16.1釐米 ,口徑4.9×3.3釐米,底徑3.4×5釐米。
尊黃玉質,局部有糖色。扁瓶形,頸肩處有鏤空雲形雙耳。尊有蓋,蓋面飾雲紋。蓋沿、器口邊及足上均飾回紋。尊身主題紋飾為獸面紋,獸面上下各有蟬紋一周。足底陰刻篆書「乾隆年制」款。
清代宮廷的仿古玉器中黃玉質地者不多見,此器的幾種紋飾均仿自商周青銅器紋樣,且雕刻得極為精細。
和田玉龍紋花插,清乾隆,故宮博物院藏
高14.4釐米、口徑5~6.6釐米、足徑3.5~6釐米
黃玉獸面紋蓋尊,清乾隆,故宮博物院藏
高16.1釐米 ,口徑4.9×3.3釐米,底徑3.4×5釐米
尊黃玉質,局部有糖色。扁瓶形,頸肩處有鏤空雲形雙耳。尊有蓋,蓋面飾雲紋。蓋沿、器口邊及足上均飾回紋。尊身主題紋飾為獸面紋,獸面上下各有蟬紋一周。足底陰刻篆書「乾隆年制」款。
清代宮廷的仿古玉器中黃玉質地者不多見,此器的幾種紋飾均仿自商周青銅器紋樣,且雕刻得極為精細。
黃玉獸面紋雙耳活環瓶,清乾隆,故宮博物院藏
高23.3釐米、寬7.5釐米、厚3.5釐米
黃玉獸面雙耳瓶,清乾隆,故宮博物院藏
高16.2釐米、口徑2.8~3.5釐米、足徑3.1~3.7釐米
和田玉龍首觥,清中期,故宮博物院藏
高23.2釐米、口徑3.2~9.3釐米、寬10.5釐米
黃玉三羊尊,清中期,故宮博物院藏
高14.3釐米、口徑7.8釐米、足徑7釐米
和田玉獸面紋出戟瓶,清中期,故宮博物院藏
高20.2釐米、腹寬10.6釐米、厚6釐米
和田獸耳方壺,清中期,故宮博物院藏
高11釐米、口徑3.5釐米、足徑3.5釐米
黃玉雕嬰戲夔耳瓶,清中期,故宮博物院藏
高19釐米、寬11釐米、瓶高5.4釐米
黃玉番人騎獅雙耳瓶,清中期,故宮博物院藏
高14.1釐米、寬11.8釐米
黃玉象馱寶瓶(太平有象),清中期,故宮博物院藏
黃玉如燦爛星空中璀璨的星子,散落在色彩斑斕的玉園中,它給人以溫潤堅貞的質感,是大自然亙古未變的結晶,與繁星同樣閃爍著永恆的光芒,令世人愛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