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秘史: 起底「女主武氏」「武則天殺女」等系列事件

2021-02-22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

1. 武則天「扼嬰」案

所謂「扼嬰」案,在電視劇《武則天秘史》中,竟整整有一集之多。閱後使人們不禁扼腕驚嘆,嚴責這位女皇母親的心狠手辣,為了奪得後權,竟連親生女兒都不放過。

其實,從真實歷史講,所謂武則天「扼嬰」,一直是一樁歷史疑案,從古至今,史學家們並不認真把這件事當作史實,有各種各樣的不同記載。現代的史學家也明確認為這是封建社會男權主義文人的捏造。著名的武則天研究專家羅元貞先生鄭重在《武則天集》專著中特寫了一個專題,稱為《駁斥殺女殺兒謬說》,明白指出:「一些抱著封建觀點和大男子主義的人,認為女人的心是最狠毒的。明明母親是最喜愛尊重兒女的,他們卻偏偏硬造出武則天殺女又殺兒的流言」。當代學者我國臺灣著名史學家雷家驥,在2001年出版的《武則天傳》中,也對史上所記武則天「扼嬰」之罪深表懷疑,認為此小公主可能「猝死」於急症:「武昭儀也是一個受害者,她感到喪女之痛,但女嬰死因卻不明,真是無語向蒼天!——史官不知何據而書?」。

所以,不僅不存在武則天扼女的惡行,甚至在真實歷史上也從未出現過這位武則天幼年即斃命的幼女。在史上出現的這一扼女事件,不過是封建文人的捏造,目的是貶低武則天這位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唯一的女皇。

【內容來源】臧嶸《武則天「扼嬰」事件考疑》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43383827(長按連結可複製粘貼至瀏覽器查看原文)

2. 武則天「明堂大火」事件

武則天的明堂,是極具政治紀念碑性質的禮制建築,它建成後就成為武則天的政治活動中心,也是武則天上符天命的重要證據。

證聖元年(695),史書沒有記載武則天親祀明堂,而一年一度的大酣宴會照常進行,但就在這年正月各種活動結束之後的十六日夜,明堂發生了火災。武則天除了修建明堂,還在明堂後面不遠處修建天堂,安置佛像,高達百餘尺,可惜這一佛教建築在施工中發生火災,連明堂也一起點燃,釀成重大的災害,使武周政權陷入嚴重的輿論和政治困境,在世人以及武則天的眼裡,明堂大火顯示著上天的意志,代表上天對武則天統治的不滿,因此降下咎徵。這一事件的發生,使得整個武周政權的政治宣傳和思想取向,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可謂是唐前期極為重要的一個歷史情節。

【內容來源】孫英剛《佛教與陰陽災異:武則天明堂大火背後的信仰及政爭》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48104225長按連結可複製粘貼至瀏覽器查看原文)

3. 武則天與感業寺

武則天確曾出家為尼,史載,貞觀十一年(637),14歲的武則天被唐太宗召人宮中,立為才人。12年後,貞觀二十三年(649),唐太宗駕崩,武則天出宮為尼於感業寺。

首先,中古時期,隨著佛教日益盛行,北魏以來妃嬪人寺為尼就逐漸多了起來。迨至北周,皇帝死后妃嬪人寺為尼就成為一種慣例。其次,唐太宗駕崩後,按照慣例,作為太宗才人的武則天必須出家為尼,武則天本人「她不希望如此」可以理解,但是,這由不得她,不是她的個人願望所能決定的事。即使君臨天下的唐高宗,縱然與武則天感情甚篤,他在當時也不便違背傳統的倫理規範,直接把武則天留在官中。因為直接把武則天留在宮中,為時所忌,那是對先帝的大不敬,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即是說,武則天本人「不希望」出家為尼,決定不了她可以不出家,她的「不希望」,不等同「實際上她並未出家」。

【內容來源】介永強《論武則天與感業寺的幾個問題——與氣賀澤保規先生商榷》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41957206(長按連結可複製粘貼至瀏覽器查看原文)

4. 武則天「無字碑」

唐武周皇帝武則天,撒手人寰後留下一塊巨石雕刻的墓碑,矗立在乾陵朱雀門外,碩大無朋的升龍圖像,飛騰直上偉岸威嚴,碑卻不著一字,成為千年不解之謎。

近年學界通行一種說法,認為女皇武則天立碑不刻字,意在一生功過留待後人評論。其實針對武則天所為,其同代人駱賓王在《為徐敬業討武檄》一文中就有評論,後人又多重述駱論,無字碑頭鐫滿了對她的抨擊。武則天豈能不知駱賓王等人對她「牝雞司晨」陰謀奪位的難以認同。像明代學者李贄那麼崇拜她的人特少; 就是李贄誇她到「聖后」便封了頂,也無心尊她為一朝開國聖君。今人肯定她的文章也有,惜乎碑頭已少有空白,何況,生於1280餘年前的武則天也難預見得到。

武則天是不會自討挨罵的,更不能大度到挨了罵又不去計較。她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出了名的專制皇帝。親生孫子、孫女連同孫女婿(她侄兒武承嗣的兒子)只因說了她和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幾句不滿意的話,便被她勒逼自鴆,何言大度? 那麼,武則天立塊無字碑所為何來?武則天臨死若當真回心轉意與舊我決裂,應許去帝號,為李家婦, 那何不任兒子為她這位聖母皇太后以帝王慣用手法好事宣揚壞事姑隱,立一塊歌功頌德的豐碑?可武則天偏偏留下一塊無字碑,依筆者之見,這表露出她一種遺恨人間死不瞑目的無奈心態,等待著一旦武三思奪權成功,無字碑刻上大周開國皇帝武則天的字樣,為她的一生畫上一個完美無憾的句號。她走向黃泉依然做著皇權殘夢。

【內容來源】郎享伯《寄殘夢於黃泉——武則天無字碑猜想》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1002190483(長按連結可複製粘貼至瀏覽器查看原文)

5. 「女主武氏」傳言,李君羨代武媚娘而死?

李君羨之死與女武等傳聞到底是什麼關係?諸書口徑一致,都承認存在必然性的聯繫。根據《唐律疏議》的解釋,有一種謀反案件的特點是「結謀真實,而不能為害者。若自述休徵,假託靈異,妄稱兵馬,虛說反由,傳惑眾人而無真狀可驗者,自從妖法」。李君羨是唐初有名的猛將,又在長安擔任過守衛將軍,犯案時任當地最高長官——刺史,他發動的謀反自然不會是「不能為害」的,所以處以最嚴厲的懲罰。

李君羨案件如上所述,顯然是一個重大案件,但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史書記載,卻都另有解釋,無不認為與當時的傳說,即所謂「女主昌」、「女武王者」等有密切關係。兩《唐書》和《資治通鑑》這些影響巨大的史學名著,在寫到李君羨案件的時候,無不先說當時的謠傳,再講唐太宗對李君羨一系列女性、武字特徵的厭惡,最後再介紹李君羨被殺。三本重要的史學名著,雖然不明說李君羨是被唐太宗冤殺,但是這種敘事結構和方式已經很容易讓讀者得出這個結論。

【內容來源】孟憲實《李君羨案件及其歷史闡釋》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38666446(長按連結可複製粘貼至瀏覽器查看原文)

相關焦點

  • 李淳風說,「女主武王」的預言是真的,那為何李世民不殺了武則天?
    前半首"逆知生女主,預說覆唐宗",說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朝代的一個預言,女主武王將代有天下。《舊唐書》上寫道,當初,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時候,有一本叫做《秘記》的書上說:"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2、李世民聽信預言,想要殺盡疑似之人李世民聽了之後,內心十分擔憂。
  • 武則天的狠辣,只有《武則天秘史》演出來了
    話說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頗有政績的女皇帝,武則天傳奇的經歷是影視劇難得的題材,但是武則天題材的大女主劇,基本都是把武則天塑造成了一朵小白花,除了男主都要害她,逼得她不得不從小昭儀成為女皇帝。但是有腦子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 武則天私生活驚人,竟獨創武氏「男寵養身法」
    她十四歲被唐太宗選入後宮,封為才人;唐太宗去世後,出家當尼姑的她,不久就被繼位的唐高宗召回宮,封為昭儀。在害死王皇后和蕭淑妃後,又被唐高宗立為皇后,隨後參與朝政,自稱「天后」,與空有其名的唐高宗並稱「二聖」。唐高宗死後,她先後廢了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唐中宗與唐睿宗,後乾脆改唐為周,自己做起了皇帝,這年正是公元690年。
  • 一代女皇武則天,去世後武氏家族後代命運如何?
    一代女皇武則天,去世後武氏家族後代命運如何?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傳說有一位王爺,十分酷愛煉丹,結果有一次見到了仙人,受其指點,不久之後就練出了能夠成仙的丹藥。而武氏家族就如同這些雞犬一樣,在武則天受寵之後得到了豐厚的賞賜,然後他們除了禍國以外,別無他用。等到他們的武皇死後,他們的命運又該如何呢?這武氏家族要從武皇還在位的時候說起,她的父親先是娶了相裡氏,這位女人生下了兩位兒子,一位就是她的大哥元慶,一位就是二哥元爽。之後她的父親才娶了楊氏,也就是武皇的母親,這才生下了武皇。在自己的父親去世之後,這兩位哥哥對自己的母親苛刻至極。
  • 武則天秘史傾國傾城的權欲女皇
    武氏兄弟為了給武士彠治病也費盡了周折,但是依舊沒有任何起色,這讓兄弟二人心裡非常惱火,一直暗罵那些太醫是庸醫,只顧著拿錢,根本不管病人的死活。現在已經位居應國公的武士彠已經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他已經沒有太多的祈求,唯一讓他不放心的就是沒有看到武約長大,沒有見到她出嫁的樣子。不過他可以肯定,女兒那麼聰明,那樣美麗,一定會嫁個好人家,成為很多人羨慕的對象。
  • 隋唐演義:武則天設計殺死張柬之,為啥要把罪名安在武三思頭上?
    上回咱們說到,由於凌煙閣上的二十四功臣裡,秦瓊是最後一個去世的,所以,武則天也許是為了拉攏人心,在秦瓊去世之前,不僅給秦瓊的孫子賜了名字,還給秦瓊賞賜了不少的財物。在秦瓊後來因為思念母親去世而過度悲傷身亡的時候,武則天再次給秦瓊賜祭賜諡。這段描寫,大家可以查看《隋唐演義》第七十四回《改國號女主稱尊 闖賓筵小人懷肉》中的最後一段話。
  • 《武則天》:憑一句預言就能當女皇?那是武媚娘的血淚史
    版本多了,演繹的劇本也就多了,但是再多,決定武媚娘一生的那句話是不變的:唐三代而亡,女主武氏代之。陪伴李世民一路走來的結髮夫妻,後來又著有後宮《女則》,頗受李世民的敬仰和思念。武媚娘第一次侍寢李世民的時候,路上碰見了剛剛侍寢完畢歸來的徐惠,也這是武媚娘的又一貴人,也是李世民除了長孫皇后之外最喜歡的妃子,也是最鍾情李世民的女子,直至最後隨李世民的駕崩成疾而終。
  • 武則天家族被滿門抄斬,唯有一個女子活下來,後來成為了唐玄宗寵妃
    武則天打了一個寒顫,明白了到底發生了什麼?第二天,武則天宣布太子李顯監國,三天後,正式禪位給自己的兒子,在記載中:「麟臺監張易之、春官侍郎張昌宗、汴州刺史張昌期、司禮少卿張同休、通事舍人張景雄伏誅。」 這就是震驚朝野的「神龍政變」,唐朝江山重新回到李氏子孫手中,武氏子孫遭到沉重打擊。武則天禪位後不久,鬱鬱而終,享年82歲。
  • 武則天母親是不是隋朝宗室楊達之女?篡改身世,抬升自己
    駱賓王說武則天「人非溫順、地實寒微」,群臣以武則天出身不是名門為由,反對唐高宗李治立其為後;突厥人阿史那默啜維護李氏唐朝的正統,他嘲諷武氏乃是小姓。據《舊唐書》「武承嗣傳」記載,武士彠又娶楊氏,生三女,長適越王府功曹賀蘭越石,次則天,次適郭氏,未提楊氏的出身;「則天皇后本紀」記載,隋朝大業末年,武士彠做鷹揚府隊正的官時,高祖行軍作戰,常在他家休整,武則天的父親叫武士彠,世殖貲、喜交結,並沒有提及到楊氏。
  • 武則天秘史賀蘭敏月的母親是誰
    韓國夫人武順也就是武則天的姐姐,是賀蘭敏月的母親,武順有一兒一女,兒子叫賀蘭敏之,女兒叫賀蘭氏。
  • 武則天被奪位後,做了兩件事,保住了她以及整個武氏家族的命
    武則天被兒子奪位下臺,肯定很多人都會認為武則天的遭遇是非常悲慘的。當然了,武則天的遭遇確實很悲慘。那時候她已經80多歲了,而且常年多病。其實不管是帝王還是普通老百姓,在這樣的情況下,最需要的就是有人陪伴,有人照顧。因為他們對自己都已經無能為力了,同時還會伴隨著孤獨寂寞,以及對即將去世的恐懼。所以獲得陪伴,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講古|武則天統領天下,居然都是她一手策劃的?!
    各位聽眾朋友們晚上好,歡迎收聽今天的「魚羊秘史」講古節目.▼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魚公子為你講古▼在中國歷史上,呂后、武則天、慈禧太后,可以說是三大女性統治者,論智慧與才華,用曠世這兩字來形容不為過。歷史上還有一位智慧與美貌並存的靈性女性代表,她就是上官婉兒。作為武則天一生中最得力的政治助手,扶正朝綱,進出後宮與朝野,雖無實名,行使的乃國相之權。
  • 《武則天秘史》邀殷桃、劉曉慶、斯琴高娃演武則天
    1985年首播的《一代女皇》造成了巨大轟動,出演武則天時,潘迎紫剛滿40歲。  潘迎紫之後,武則天成了眾多女星喜歡挑戰的角色,從馮寶寶、劉曉慶、歸亞蕾,到近期的賈靜雯、劉嘉玲等,人人都想當一回一代女皇。近日,浙江長城影視開拍《武則天秘史》,再次將這位女皇的人生重新演繹。為了拍出新意,長城影視邀請了殷桃、劉曉慶和斯琴高娃3位女演員分別飾演不同年齡段的武則天。
  • 武則天秘史,荒淫女皇武則天與六個男人的故事
    唐太宗死後,武則天入寺為尼,李治對她一直未能忘懷,然而新君即位之始,他並沒有多少機會去見她。中宮王皇后沒有向皇帝撒潑使野,而是慫恿高宗把武則天納入宮中。原來,此時王皇后正與蕭淑妃爭寵而鬧得不可開交,她為了討好高宗,不惜借召武則天入宮之舉來博取高宗歡心。王皇后的建議自然深合高宗本意,武則天不久即被徵召入宮,由感業寺尼成了正二品的昭儀。武則天重回宮中後,極力討好王皇后,對皇后是卑躬屈膝,恭恭敬敬。為此,王皇后也時常在高宗面前誇獎她。這樣一來,高宗越發覺得武則天可愛。
  • 在武則天女皇眼裡,誰才算是男人?
    武則天邊說邊比劃,粉面露出兇色。太宗聽著眼睛已瞪到老大。朕服了,你這女子比那馬要烈上十倍!此後,面對嬌媚的武才人,李世民雖欲近之,心又怯之,終卻不敢廢之。武則天不一樣,她是有所準備的,有想法的,所以她要與命運抗爭一下。太宗老皇帝是沒指望了,得另闢蹊徑。她將目光落在大唐接班人太子李治身上。這個單純文氣的小弟弟,二十歲青春正盛。機會終於來到,太宗皇帝病了,太子李治須「入侍太宗」,就這麼個唯一的縫隙,被武則天給抓住了,「(太子)見才人武氏而悅之。」武則天從李治看自己的神情眉眼裡,讀出了「有門」和「有戲」。
  • 真實歷史中的武則天
    武氏專挑那些受主子薄待之人,「款結之,得賜予,盡以分遺」,久之,皇后寵妃身邊就有了她的眼線。但武皇后在治國理政上確實有一套,能令高宗認可,也令文武大臣折服。她的楷模實際上是唐太宗,那個曾教導過太子「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明君,也是那個不得已殺了兄弟逼父退位、納弟妻為妾的秦王。
  • 《神探狄仁傑》背後的歷史|為什麼武則天后再無武則天
    導語《神探狄仁傑》系列是國產懸疑劇的佳作,尤其以前兩部為最佳,除了主人公狄仁傑,呂中老師飾演的皇帝武則天也被很多人稱為「武則天附體」「最好的一版武則天」等待溢美之詞。比如李世民殺兄屠弟,又把兄弟媳婦納為妾侍,李治將父親的妾侍武氏納為妃嬪,後來又冊為皇后,後來又出現了唐玄宗李隆基將兒媳納為妃子之事,可見傳統的儒家思想在唐朝並沒有那麼牢固。這對武則天的橫空出世有著不可或缺的重大影響。
  • 武則天身上最大的疑案:親生女兒究竟是不是被她所殺
    這樣,武則天和王皇后的蜜月期結束了,由昔日盟友轉變為頭號公敵,二人勢均力敵,處於膠著狀態。幫助武則天打開突破口的,就是讓她背上千古罵名,同時是千古之謎的「小公主死亡事件」。武則天二胎生了個小公主,長得粉嫩可愛,李治很是喜歡,幾乎每天都來探望。王皇后雖然內心不甘,但作為後宮之主,她還是禮節性地去探望了一下。誰知道就在王皇后離去之後不久,小公主離奇死亡。
  • 武則天時期那些報應不爽的事情
    我們來舉武則天時期有哪些報應不爽的案例。 一:唐高宗給唐太宗戴綠帽子 這是一段耳濡目染的故事了,唐太宗英明一世,中晚年納了一個武則天。武則天是一代才人,並且性格殺伐果斷。不過這樣的性格卻不討李世民的喜愛,李世民儘管寵幸過武則天卻沒有愛過武則天,武則天也沒有為李世民生下一兒半女。也就是說武則天在李世民時期失寵了。
  • 武則天留給世人的七大謎團是什麼?武則天晚年為什麼鍾情三陽開泰?
    武則天當時還在懷抱中,穿著男孩衣服,被乳母抱了過來,袁天罡「舉目一望」,大驚曰「龍睛鳳頸,貴之極也」。並預言若是女子,日後當為天下之主。 2、男寵之謎 冷靜分析武則天的男寵問題,可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從她是「人」,一個「女人」的生理需要的角度,一個從她是個政治家,一個女皇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