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虞美人之坡》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經典動畫,由宮崎吾郎執導,父親宮崎駿則負責電影的整體企劃和劇本等職務。在2011年上映之後,被評為「第35屆日本動畫學院最佳電影」,獲得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
電影通過昭和38年(1963年)東京奧運會前夕,學生社團「拉丁區」這一棟建築的廢存問題展開敘述,通過了保衛「拉丁區」的矛盾衝突以及兩代人之間的過往和青春,來重塑日本人戰後的集體記憶,喚醒對於和平時代的珍惜和共鳴。
01,重塑集體記憶
上世紀6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產之後,經濟長期處於萎靡狀態,個人與社會長期格格不入的矛盾,讓20多歲的宮崎駿長期處於困惑和迷茫之中。經歷了戰後長期的低迷和新舊交替,充滿陣痛和憂慮的年代,一切的工作都需要重建,這也使得日本人心目中懷舊情緒得到了釋放和爆發。
《來自虞美人之坡》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63年,日本正面臨著巨大的改革和創新,為了迎接來年的奧運會,舉國進行著改頭換面的工作。在電影中,「拉丁區」張貼的五環奧運會宣傳圖畫,這些細節都反映了這一歷史盛況。
「拉丁區」,這一棟古老的中學宿舍樓,是興建於明治年間的古老建築物,是社團組織,學生交流,放飛思想的聚集地。這裡有探索星空奧秘的天文社團,有研究深奧哲學的學生組織,也有在這裡做化學實驗的集體,東京為了舉辦奧運會需要將這一棟建築物拆除掉。
然而,對於社團的學生來說,對於這一棟建築物卻充滿了感情,這裡是學生們學習進修的地方,有更多的回憶和不舍,他們自發組織起了對於「拉丁區」的守護工作。
在電影中,男主角風間俊說了這樣一段話:
「破壞這些陳舊的東西和破壞歷史的記憶有什麼區別?這難道不是對於記憶的輕視嗎?如果一味的追求新事物而不顧回顧歷史,那麼還有什麼未來?」
電影看似闡述「拉丁區」的保衛工作,也是在歌頌和謳歌那一個振奮人心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每個人都過著相對拮据和困難的生活,然而,他們只要內心只要有一絲希望和信仰,就可以衝破藩籬,在逆境中綻放和成長。
02,雙重敘事,多維度的重組和融合
在這部電影中,和宮崎駿以往的動畫不同的是,這一部電影摒棄了傳統的敘事手法,用雙重視角來展開敘事,讓觀眾可以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理解故事內容和主題思想。
的敘事線索是兩條線。既有著男女學生之間純純的傾慕,也有著對於新舊事物矛盾,衝突直到和解的呈現。
在對於愛情線描寫的時候,他採用了較為溫情和治癒的畫風。
」鍋子咕咕響,飯鍋嘟嘟叫;砧板噹噹切,豆腐軟綿綿;雞蛋滑嘟嘟,納豆黏巴巴;」
在電影剛開端,伴隨著這樣的旁白,鏡頭聚焦到了女主角松崎的居住地——橫濱海灘盛開了虞美人花朵的山坡上。
除了平時的學業之外,她還要肩負起照顧家人的職責。
在夏日明媚的清晨,松崎海熟練地為家人盛飯,隨後她升起了等待著父親「歸來」的旗幟,而在山的那一邊,男主角風間是一名社團的學生,學校的風雲人物,這一段的細節簡單明了的呈現了電影中的感情戲,它的整體基調是唯美而自然的。
而到了另外一條故事線,則是拆除「拉丁區」的衝突,和那一段唯美的愛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一些被認為是「陳舊而落後」的東西,需要在東京舉辦奧運會之前全部「清理」完成,承載了無數學生回憶的建築一旦被拆除,那麼他們的美好記憶將不復存在。
為此,風間激動的走上臺去,堅決捍衛和倡導學生們保護這一棟建築,留住他們心目中的「聖地」。
對於過去的追憶,對於聖地的捍衛,這不僅是劇中男女主角的行動,也是對於日本國民心態的呈現。
兩條故事線,一方面是純純的愛戀,一方面是激昂的「拉丁區保衛戰」,它們的交織,協調,都讓這部電影更張弛有度。
電影僅僅抓住了這兩條線索,以雲淡風輕的男女互相傾慕的方式,來帶出了一段過去,包括男主角的身世之謎,女主角父親的過去,用舒緩而唯美的故事線撫平人們內心的傷痕。同時,拓展了整部電影的審美時間和審美空間,讓觀眾在兩條穿插的線索中感受到了電影藝術的魅力。
03,反戰主題
作家安東尼·多爾曾經說過,「現代人看待戰爭,更多的解讀是非黑即白,是悲痛,是譴責,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都在戰爭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宮崎駿和很多的漫畫家一起追根溯源,正視戰爭的攻擊性和侵略性。在他的電影中,不僅透露著對於戰爭中逝去家人的老百姓的緬懷,更重要的是,還通過戰爭來批判戰爭狂人和野心家,喚醒人們內心的「反戰」思想。
在他的電影中,強勢的軍方總是被設置成為電影中霸道,自私,殘忍的反面人物。他們為了一己私慾,造成無辜的生靈塗炭,讓很多的人類和精靈無家可歸,最終自食惡果,比如《幽靈公主》,《天空之城》,《風之谷》等。
《來自虞美人之坡》這部電影主要呈現的是戰後的恢復和發展,對於戰爭卻沒有正面提及,然而,我們可以從電影中的對白和細節中窺探出他的「反戰」意識。
女主角松崎海在剛出場的時候,是和外婆,兄弟姐妹以及房客住在一起的。
她除了要照顧同屋人的日常飲食之外,她的母親到了最後一刻才出現,而她的父親卻總是活在記憶和別人的講述中,沒有正面出現過。
從旁白中,我們得知了,原來女主角的父親是一名優秀的艦長,在韓戰的時候被魚雷擊中,而男主角風間的親生父親則死於「撤退船」的事件中,他的母親也在生下他的時候去世,所以,才有了後面松崎父親「託人撫養」風間的故事。
他們的父親是一對戰友,最終卻都是在戰爭中的犧牲。
松崎告訴風間「我小的時候有人告訴我,只要在這裡掛起旗子,出海的父親便不會迷路,會按時歸來,所以我每一天都在這裡升起旗幟,等待著父親歸來,然而,在戰爭中,船沉了,父親便從杳無音訊,即使這樣,我還是每一天都會升旗......」
戰爭中,很多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和家人,風間和松崎也只是芸芸眾生中的兩個,那麼其他人呢,承受戰爭之痛的又有多少?
宮崎駿的故事一般不側重於渲染災難,《來自虞美人之坡》這部電影更多的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將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種種焦慮感投射到了銀幕中,通過了主人公在面對災難時候的行動和心理變化,來抒發災難對人的傷害和獲得拯救的靈魂。
04,
《來自虞美人之坡》這部電影通過純美的愛情故事以及保衛「拉丁區」的雙線敘事,闡述了關於守護歷史,守護記憶的故事內涵。在這部清新唯美的故事中,也引發了觀眾們對於戰爭的反思和對於和平時代的希望和共鳴,對於今天的動畫也有著一定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