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奈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可能是想要酷一點,有些人總是愛說些言不由衷的話。
這裡的言不由衷,或者說口是心非,不是貶義。是一個相對中性的詞。或者說,平時壞人比較多,他們的言不由衷就把這個詞變壞了,因為他們就是有點口蜜腹劍的意思,心裡想著做壞事,但嘴上卻說著很甜蜜的話語,每句話都是糖衣炮彈。待人放鬆警惕之後,他們就從特洛伊木馬裡殺將出來,令人猝不及防。
然而除卻這些小人,普通人也有言不由衷的時候。
最典型的就是,有些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明明心裡對別人很關懷,但是嘴上卻不依不饒說些很難聽的話。這裡拋卻了那些真的也是刀子嘴刀子心的人,我們就認為這些人真的是內心是柔軟善良的,但是就是嘴上不會說話,甚至不會辦事。他們出發點是好的,卻在嘴上表現得刻薄,甚至有人會好心辦壞事。
當然有些所謂的心理學家認為,比如創傷心理學,這樣的話語也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但是我們卻不應當忽視——這些人確實是有好心的。若用毛的理論來講,就是這些人應該是我們團結的,而不應推到敵人的那一面。而在我們的生活中,確實也應該多發展朋友,少樹立敵人——團結大多數嘛。
還有其他的一些言不由衷的體現:有些人明明能力很強,卻在言語中總愛表現得自己很一般甚至沒有能力;有些人其實很不喜歡工作划水,自己工作也很積極努力,但是在和朋友交流中卻總愛把自己描述成很會划水的員工;有些人明明非常想要獲得某樣東西,也有資格有能力獲得,但嘴上卻說不要不要……
他們掩飾能力,拒絕完美,表現得抗拒獲得他們想要並且能得到的東西。
若是用弗洛伊德的分析法,大概是這些人潛意識裡對自己的性能力過強或不自信進行的掩飾;榮格可能就會用人格理論一套,說是集體無意識的體現;阿德勒可能就會呼喊:「你表現得是什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為什麼表現得這樣!掩飾自己的能力就是想要逃避責任!」;斯金納可能認為這是過去遭遇強化的條件反射;而若是歐文亞隆,則可能會認為:」掩飾能力是對死亡的逃避。「
當然,上段均是開玩笑。
分析他人可以從分析自己開始。或者從某種角度講,其實分析自己就是分析他人,分析他人也是分析自己。就像羅夏墨跡試驗所做的一樣,我們對他人的看法其實就是我們對自己的投射。難以理解他人的人同樣也難以理解自己,當然若理解了他人的惡並非代表著自己也一定會作出惡的選擇,每個人都有惡的一面。
所以,能看到別人善良的人大概也是因為自己善良吧。但是這份善良是會帶有沉重的教訓的:背叛,欺騙甚至嚴重的自我懷疑。所以可能就像羅曼羅蘭所講的那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真正的向善就是在認識到善良也有許多沉重的成本,依然選擇善良吧。
過去看一些名人軼事會覺得他們很虛偽。現在覺得,這也是人性的可愛之處:明明人性就是天然帶著難以用善惡描述的本性,但是仍然有人去追求所謂的善,在追求善的同時又會忍不住言行不一地作出或重或輕的猥褻不堪的事。就像逆水行舟,儘管有各自天性或客觀因素不斷打擊,會有很多人沉淪,但是還是有人會悔過,會改進,會心向光明,即便會被其他人非議,但是這顆向善的心是值得崇敬的。願每個人都能一心向善。
我一直覺得我寫這類文章寫得就不太好,文字也不洗鍊,而且自己思維也會出現表述不清的時候。有時候在說理A的時候,同時帶出來了B,但是覺得講完B了,感覺和A的內核是一回事兒,於是就覺得沒必要再去講A 了。這其實不好。
所以我希望的是,我們儘量用更好的一面去理解別人,特別是能感受到別人內心是沒有惡意的,特別是能理解別人為什麼會言不由衷,去寬容和理解他們。願每個人都能相互寬容理解。
最近很火的凡爾賽體,解構得很有趣。但是有些人對說凡爾賽體的人的過分嘲諷,我覺得就有點過分了。玩笑歸玩笑,但是由玩笑再去引出惡意就不太好。
也許大家都不喜歡那樣的說話方式。但是也有很多時候,說話的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炫耀什麼。網絡上的許多造梗和貼標籤的現象非常容易導致一棒子打死一堆人——每個人和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同樣的一句話放在不同語境就是不一樣的。動輒就「凡爾賽體」或者其他的「奮鬥逼」」打工人「等詞彙,本身表述含糊不清,許多時候,有些人僅僅是滿足裡標籤裡的一個表象,但是就很容易被貼上這個標籤,於是被針對,其實對他們來說是挺無辜的。
甚至那些平時不自覺說著「凡爾賽體」炫耀自己的人,可能內心也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而已,但是又不明目張胆地炫耀,於是就搞成這樣滑稽的樣子。他們或許是不敢,也許是耍些小聰明,但是終究沒有作什麼大惡。相較於互相嘲諷,還不如直接對他們來一句:「你這樣講話讓人不舒服」來得直接。但是許多人又覺得這樣講話很無禮,會造成更直接的面對面的尷尬和衝突。
這也是我們有時候言不由衷的原因之一吧。人情世故裡面的許多不直接、話裡有話、綜合考慮導致人們的溝通效率非常低下。以及人們普遍過於脆弱的內心也讓別人很難把話說得直接。
也願每個人都有強大的心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