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銳 「我們給日本SHIMANO(自行車變速器廠商)下單,交付期已經去到2022年,有時候可能連交期都沒有。10月以後,行業存量基本上就耗盡了。」11月26日,國內一家知名老牌自行車企業負責人陳文華(化名)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他們是在3月開始準備國產替代的方案,這個供應缺口在最近愈發明顯。
中國自行車協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向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全球每年約1.2億的自行車產量,中國製造佔比超過七成。中國自行車協會1-9月份行業經濟運行簡報顯示,9月當月,自行車出口 595.4萬輛,同比增長25.2%,出口額3.68億美元,同比增長59.8%。其中,對美國出口1150.7萬輛,同比增長17.3%;對越南、韓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出口,分別同比增長了63.6%、57.5%、51.9%和46.7%。
「自行車變速器是自行車傳動系統最核心的部分,相當精密和複雜,佔到了整車價格的40%左右,也是產業鏈利潤最大的一部分。」藍圖科技創始人劉春生告訴記者。
珠海藍圖控制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圖科技」)即是前述自行車企業的國產替代方案合作供應商。創立藍圖科技以前,劉春生在美國SRAM有8年參與自行車變速器研發的工作經驗,「這個市場大約有95%是被日本SHI-MANO和美國SRAM長期佔據的,變速器是他們的頂級旗艦產品。」
新增訂單vS零件缺失:行業存量10月後基本耗盡
訂單的變化,通常都是在一個國家封城或者解封的前後三天出現的。
「時間點上,是非常敏感的,不是一種很慢很慢的過程。」陳文華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公司成立至今大約三十年,主要以生產山地車、公路車、鋰電自行車為代表的自行車整車產品為主,出口訂單佔公司業務八成左右。
「自行車銷售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夏季,所以開關之後,他們就催著貨趕緊去,因為去晚了,如果9、10月到就已經下雪了。」陳文華稱,從5、6月開始,催貨主要是已下未交的訂單,7、8月出現新訂單的井噴,像歐洲、美國、加拿大就是準備下一年的訂單,主要還是市場需求導致的加單。這些新訂單中,老客戶的加單量一般在1.5-2倍左右,也有一些因為行情好而臨時轉型的散客。10月以後,因為第二波疫情,出現其他國家產能跟不上的情況。「業內比較有名的進口商,原本的合作夥伴無法按期交付,或者得不到滿意的量,他們(就會)找新供應商合作。」陳文華說。
「現有訂單是排到明年6、7月,而且如果一直接下去基本上明年整年是可以的,但供應鏈上就會有問題,所以我們對接單和生產計劃評估是比較謹慎的。」陳文華稱,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上遊有兩種零件對整個產業有制約。一方面是國內精密零件的供應問題,尤其是重資產投入、靠熟手工製造的產品,企業主並沒有特別大的意願在短時間內把產能提上來。另一方面,在中高檔的產品類別裡,公司通常會採用進口日本SHIMANO、美國SRAM的變速器,但現在這些企業的交期很長。「無論我的產能有多大,這些零部件會約束我們整車廠的接單,像日本SHIMANO,以往我們下訂單,就會回復交期,現在有時候都回不了,這種情況我們給客戶也無法交代,這種生意其實很難做。」陳文華補充,於是,他們向客戶提出進行國產替代的調整。
陳家自父輩起在國內經營自行車出口生意至今大約30年。陳文華向經濟觀察報記者介紹,中國自行車行業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快速發展,90年之前生產的主要是黑色的28寸大型號自行車,90年之後因為臺資來中國設廠,把新的自行車技術,像現在的山地車、公路車帶到中國。在過去二、三十年裡,除了一些極度高端的核心部件,大部分零部件陸陸續續完成了國產化,但一直以來只有像變速器、傳動系統,就像汽車的發動機那樣,一直沒有能實現國產化,並且得到世界認同。「在中低端,我們是有突破的,但是在中高端市場,還需要一個漫長的市場推廣,以往也有一些替代,但整個行業的進度是很緩慢的。」他說。「國外的那些製造商,他們的品牌形象非常好,成本控制也做的非常好,並沒有追求過度利潤,佔有了大量的市場,這種情況下,國產替代是非常困難的。」陳文華稱,新冠疫情之前,大部分國外客戶依然是不太願意接受國內的零配件,覺得還是日本、美國的好一點。「現在國外的零件供不齊,又要保交期,他們就願意試試替代。」陳文華說,在國內自行車行業,前期有一些廠商已經很努力,做到了技術上的突破,但一直沒機會得到市場的認可,「有點像10、20年前的白電,那時候還是國外的LG之類,但現在中國的海信、格力、美的已經很厲害。」
進口VS國產:「小小一個變速器,怎麼就卡脖子呢?」
為了平衡進口變速箱供應緊張的問題,陳文華和珠海藍圖科技達成了國產替代的合作方案。
「3月份的時候,他們(陳文華與公司同事)帶了一隊人到公司,讓我們做好準備,可能會有大量的訂單過來。」藍圖科技總經理劉春生說,當時,新冠疫情在國內各行業造成的影響仍然比較嚴重,行業裡一些頭部企業預感供應鏈可能會受到影響,但他們的感受還不明顯,「我一開始不是很相信,沒當一回事。」
藍圖科技是一家自行車配件生產企業,劉春生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2016年,公司獲得首輪天使融資,完成新研發中心建設和生產線改造。
「2010年,因為日本釣魚島事件,我當時想,一個小小的變速器怎麼就被別人壟斷了呢,我們開始留意我們『卡脖子』的問題。」劉春生稱,這也成為公司後來的願景和目標。中國是自行車製造大國,但進口變速系統拿走了非常高的利潤,中國自行車產業相對而言利潤是微薄的。
「他(陳文華)說,日本SHIMANO那邊完全交不出貨,沒有這個東西,車子就出不去。」劉春生稱,直到陳文華的公司把訂單一次次的送來,他才真正意識到變化。從2018年開始,因為中美貿易摩擦的關係,劉春生和同事們開始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國產替代,「我們原本有些部件也是依靠進口的,中美的這個事情,我們覺得是個長期過程,所以開始做準備,到2019年10月,完成了所有的國產替代。」
「以前沒有動力,因為需要做大量的測試,反反覆覆驗證,花時間和精力,而且有現成好用的產品。」劉春生說,國產替代的心態可能都是相似的。
藍圖科技和陳文華的公司在這次合作前,已經大約有兩年的磨合基礎。「他們是優質客戶,最早的合作其實不多,每個月大約是2、3千套,我們也是初創,他們對我們產品穩定性等還是有顧慮的。」
「3月,他們來的時候就帶了大約一兩萬套的訂單,交貨期是1個月左右。」劉春生稱,自那以後,新增的訂單就開始按月增加。「我們以前是30個工人,後來加到60個,現在是300個工人,陳文華的公司訂單就每個月、每個月,翻倍的下,現在每個月是30萬套左右。」
除此之外,業內別的新增訂單也開始來,和陳文華公司的情況相似。「以前,不管國內外的企業,都用習慣了日本、美國的變速器,並不願意嘗試新的。這些龍頭企業幾乎壟斷整個行業,而今年他們的交貨要求變得很苛刻,要預付金、要一年的交貨期。」劉春生說。
「我們現在做主力供貨商的,一般控制在35天交貨,快速反應、不需要預付金,交易條件也很靈活。」劉春生說,兩家龍頭的變速器生產企業的利潤是「非常高,淨利潤在50%以上,也不愁賣」,國產可以把利潤再降一半,對企業來說也很有吸引力。
自行車出口訂單的增長,給行業帶來巨大的信心,但業內的謹慎態度還是很清晰的。中國自行車協會報告預計,全年營業收入同比有望增長10%以上。
「我們的基本盤已經很大,所以增量上的數字不會很大,但從訂單恢復、新增情況來看,是一種正常之上的行業時期。」中國自行車協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陳文華和劉春生所在的兩家企業都是業內評價很好的企業,他們的合作也能給行業帶來正面影響和信心。
陳文華認為,自行車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這個賽道不像一些新興行業會暴增爆減,每年做得好或者不好的企業,大約也就是10%的增減。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迎來一個比較好的時期,但並非常態化的。
「我們估計,2022年之後,自行車的需求量會恢復正常,不會持續爆發,甚至現在有點把2021年的需求透支了,所以今年也不能匆忙擴充產能,整體的發展戰略不會有大變化。」他說。
劉春生則預計,按照目前的節奏,預計未來兩年公司業績都是高增長期:「我們很多合作對象都是做替代的,目前主要是和頭部企業合作,已經沒有產能再去做零散的訂單。明年下半年估計可以穩定,這個市場很大,我們的佔比很小很小。」
「我們計劃2023年登陸科創板。」劉春生說,曾經的美國同事是現在的同行競爭者,他能感受到一些來自行業龍頭的傲慢,他也很坦然,「未來終究是要碰面的,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