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撰文表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最近,筆者登錄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瀏覽,發現,統計局在2020年12月18日發布的監測報告:2019年《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統計監測報告(網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12/t20201218_1810128.html),關於義務教育兒童的情況,其中內容有:全國在校生1.54億人,其中普通小學1.06億人,初中0.48億人。
本人對這句深有疑惑,文中說:中國普通小學有1.06億學生,普通小學應該是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吧,那麼,1.06億學生除以6等於約1766萬人。也就是說,相當於每一屆的學生約有1766萬人。這數據,和統計局公布的往年中國每年新出生兒人數偏差很大。國家規定,兒童六歲上一年級。那麼,在2019年的時候往前推算6周年,也就是2007年到2012年中國出生的人數。我查看了一下統計局公布的2007年到2012年中國新出生的人數,總人數才9605萬人,平均每屆約1600萬人(如果計算2008年到2013年中國新出生的人數,其數量也差不多),如下圖:
不考慮其它因素影響,小學階段,新生兒統計總人數比入學兒童總人數偏少995萬人,平均每年人數約差166萬人。試問,哪個數據是準確的?當年,真正的出生人數是多少?
筆者認為,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入學兒童的數據比較準確,畢竟每個兒童都有相應的學籍,學籍方面的數據統計錯誤的可能性比較小。入學兒童人數比新出生人數更多的第二種原因是:國家放開二胎政策的時間是2016年1月1號,也就是說,在2016年之前,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有部分兒童是超生的,這部分超生的人數並沒有被統計在內,因為之前較為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若在某個地區人數超生的人數過多,可能會影響當地計生人員的政績、升遷等,因此,實際新生兒數量比統計公告的新生兒數量多,實際入學兒童數量會比統計公告的新生兒數量更多,也就理所當然了。
如果以入學兒童數量算的話,那麼之前實際出生人數是大於統計出生人數的。在2016年之後,統計數據和實際出生人數應該比較符合,那麼,民政部部長說,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是否可以理解為:中國近年實際出生人數下降速度,比統計公告的出生人數下降的更快呢?統計公告:2017年全年新出生人數約1723萬,2018年全年出生人數在1523萬,2018年比2017年出生人口減少了約200萬,在2019年,全國新出生人數只有1465萬,相比2018年減少了約60萬。按照上面所說,實際下降量可能更多。具體情況,網友可留言探討。#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