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的兩頭婚,像是一種有限度的開放婚姻。/ 電影《婚姻故事》
十年前的歌裡唱,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有人說理想中的婚姻就像是每個人心中那個完美的圓,永遠無法出現在現實之中。但更重要的是,這個圓不應該變成畫在地上的牢籠。
當男生在居高不下的彩禮前束手無策,當女生無法消除對婚後家庭地位的擔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婚姻的大門口猶豫不決甚至轉身離去。一種名為「兩頭婚」的婚姻模式突然走紅,似乎成了解決今天中國年輕人「恐婚症」的萬靈藥。
衝上熱搜的兩頭婚。/ 中國婦女報
據相關媒體報導,「兩頭婚」是一種近年來流行於江浙地區的新婚姻形式,其中兩頭婚裡「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的公平色彩被著重強調。
除此之外,一些專家和律師還從「有利於家庭的穩固和諧」「妥善地解決了男女雙方的實際需要和心理需求」「避免了姓氏和撫養方面的紛爭」等方面對兩頭婚的出現予以肯定。
表面上看,兩頭婚似乎剝離了中國式傳統婚姻中強烈的物質取向,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回應了日漸覺醒的女性意識。這讓它一度被追捧為新的社會形勢下一種極具現代性的婚姻探索。然而兩頭婚真的有它所宣揚的那樣美好嗎,還是說這份時代饋贈的禮物,也已經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兩頭婚既不特殊,也不現代
在圍繞兩頭婚的新聞報導裡,江浙和現代是兩個被反覆提及的關鍵詞,仿佛這是江浙地區獨有的新風俗,並且得益於江浙地區領先全國的經濟、文化水平,是一種現代性的產物。
這樣的邏輯似乎合情合理,不過只要對兩頭婚的歷史稍作梳理,就發現它既不獨屬於江浙,更談不上有什麼現代性。
在費孝通撰寫於1938年的博士論文《江村經濟》中,就提到了兩頭婚的雛形。在江蘇省吳江縣,有一種「兩頭掛花幡」的婚姻模式,即女方沒有兄弟的家庭要求男方允許他們的女兒為他們傳嗣。
換句話說,他們有權利將其女兒的一個男孩子作為他們自己的孫子。結婚時,會在兩個家的祖宗牌位上插兩面花旗,作為傳嗣的象徵。
90年代以來,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收緊和全面推進,「多子多福」的生育觀被打破,這其中農村地區受到的衝擊尤為強烈。
2014年5月3日,山東省鄒城市鳧山街道牆壁上的計劃生育瓷磚宣傳畫「生男生女都一樣 女兒更孝爹和娘」。/ 圖蟲創意
作為回應,這一時期類似於兩頭婚的婚姻模式開始在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廣西、福建、雲南、四川等近十個省份的農村出現。兩邊住、兩頭扯、兩邊蹲、兩頭奔、兩頭婚、並家婚、不招不嫁,儘管每個地區的叫法不盡相同,但都有著非常相似的規矩。
除了免去或簡化嫁妝和彩禮上的往來以外,婚後兩邊輪流住,不分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這些近來被作為重大利好推銷的特點之外,也有著雙方均為當地人,必須生育兩個孩子,各自繼承家產這些嚴格限制。
有人覺得,取消彩禮的兩頭婚是一件好事。/新聞片《隴東婚事》截圖
兩頭婚的出現是在獨生子女成為主流的大背景下,中國農村地區基於傳宗接代的舊思想和老人贍養的新問題創造出的折中產物。它絕非引領時代的先鋒探索,而是被時代裹挾其中的權宜之計。
在獨生子女政策執行前,由於一家一般有多個孩子,無兒子且殷實的家庭就會選擇用招女婿上門的「入贅婚」來保證自家有人養老送終,不至於「絕戶」。
然而入贅婚也存在著很大的隱患,它需要女方父母為男方家庭支付一大筆資金作為補償,如果上門女婿是外地人,則存在騙婚和違約的風險。與此同時,由於中國社會傳統價值觀眾對於「上門女婿」的鄙夷,也有可能讓女婿將自己定位為新家庭的局外人,別說打工了,連電動車都懶得偷。
為什麼中國老人喜歡催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子女的優質婚姻,相當於給老人的晚年加上了一道保險。/圖蟲創意
然而在大多數年輕人都是獨生子女的今天,無論男方還是女方都無可避免地直面未來的贍養問題。且不論女方家庭需要支付多少錢才能買斷男方家庭的香火,也很少再有男方家庭願意把唯一的兒子拱手讓人。
國家政策的衝擊為兩頭婚的蔓延提供了空間。作為第三條路徑,它既規避了「上門女婿」的風險,又將男方的「犧牲」控制在了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看起來提供了「嫁娶婚」和「入贅婚」之外的可能,這也是多位專家學者肯定兩頭婚的原因。
不過從兩頭婚模式中,什麼是可以談的,什麼是沒得談的,就可以發現相比於傳統的以傳宗接代為目的的婚姻模式,兩頭婚最大的進步,大概就是進一步揭示了婚姻既不保護男性,更不保護女性,婚姻純粹是一種財產制度。
虎撲上關於彩禮的問題一抓一大把。
兩頭婚的雙贏,就是男性贏兩次
在稱讚兩頭婚「現代」的理由中,它對於女性地位的提高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的確,從現實上看,女性能在兩頭婚中獲得一部分的冠姓權,同時獲得自己父母財產的繼承權,在婚後組建的新家庭中也因此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然而這並不是一種出於男女平等觀念的主動選擇,只是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副產品,具有極大的暫時性和不穩定性。這種仍舊建立在傳統父權制上的公平,是搖搖欲墜的。
品嘗孤獨長大的留守一代,很可能對婚姻產生反思。/ 圖蟲創意
兩頭婚模式公平的金粉下,無法掩蓋的是傳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的現實。可以看到,支持兩頭婚的專家們所講述的是這一模式最為理想化的運轉結果。他們有意無意忽略掉了,這個模式本身無法修補的天然漏洞。
兩頭婚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場對賭,問題是那些毫無保留地接受兩頭婚的人,你們有必勝的決心嗎?
如果最終夫妻生育了兩個相同性別的孩子,或是那個約定好冠男方姓的孩子剛好是男孩,那麼一切還能維持表面上的平靜。如果因為女方不想生育二胎或者不巧兩個孩子中的男孩跟了女方姓,那麼這種公平被打破是遲早的事。既然兩頭婚讓婚姻變得更像一次合夥開公司的生意,那違約就在所難免。
以生育為目的的兩頭婚,真的是進步嗎?/《娘道》
實際上在近些年關於「兩頭婚」的調研和論文中,都多多少少存在因為協商好的冠姓權事後反悔導致的婚姻破裂的案例。歸根結底,在兩頭婚中,女性自己的生育意願仍然沒有被考慮在內。
即使是所謂皆大歡喜的雙贏結局,那個隨女方姓的孩子,本質上卻仍然為了在父權制家庭結構下完成延續男性家族香火的職能,而並非是出於對男女冠姓權的一視同仁。
女性在兩頭婚模式中地位的上升,與獨生子女的身份有著不可否認的聯繫。在兩頭婚模式下,女性的地位離不開她的原生家庭,或者可以明確地說,這權力是從自己的父親那裡借來的。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受教育程度、自己的職業成就以及在家庭收入中的主導地位。
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時髦的婚姻:婚約》( Marriage A-la-Mode:The Marriage Settlement),油彩畫布,1743,藏於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從那些兩頭婚裡針對孫子姓氏的爭奪足以看出,女兒只有在家中沒有男丁的情況下才會以替補的身份成為家庭的繼承人,當家庭中有男性子嗣的時候,女性繼承的合法性就會被立刻抹去。
女性如果不從根本上跳出父權制文化的鏡城,而寄希望於從兩頭婚這樣的「新發明」中尋求女性地位的提高,那麼最終得到的,也只不過是虛幻的重重倒影。
年輕人距離婚姻自由還有多遠?
一個新瓶裝舊酒的兩頭婚都能在社會上引起熱議,並被稱為是婚姻模式的新可能,只能說在「婚戀自由」觀念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中國年輕人卻似乎離婚姻自由越來越遠了。
早些年可能被認為是保守不開化的相親,如今也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曾經被奉為新潮的丁克,現在卻成了年輕人短視的笑談。這與其說是這一代年輕人的退步,不如說是一種被逼無奈的退守。
「身高五英尺又十一,77歲,倫敦有房,劍橋大學畢業。」演過《指環王》的英國演員伊恩·麥克萊恩在2016年6月也去了一趟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有樣學樣,把自己的「徵婚信息」寫在一張白紙上,對著鏡頭流露出入鄉隨俗的微笑。
當婚姻在中國被賦予越來越多的意義,它也就變得越來越沉重。它與財富有關,與階層有關,與戶口有關,與性別有關,與社會保障有關,與傳宗接代有關,唯獨與愛情無關。
面對何為良好婚姻生活的論題,年輕人已然失去了想像的能力。就如同兩頭婚只是嫁娶婚與入贅婚的結合體一樣,只是在年輕人的身上,又套上了一層鎖鏈。人們在傳統的婚姻範式上不斷加碼,艱難地求取平衡,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天平的斷裂。
去年在一檔綜藝節目中,Papi醬在講述自己的婚姻生活時,因為「婚後過年各回各家」「談戀愛結婚到現在雙方父母沒見過面」等言論而被追捧為摩登婚姻。
而在僅僅一年之後,Papi醬又因為讓孩子隨丈夫姓而引發巨大爭議,變成落後典型。婚姻似乎從一種兩個人的單純聯結,變成各種利益與觀念的角鬥場。
在追求婚姻自由的道路上,各個群體定義了種種不容置疑的標準,卻唯獨忘了,婚姻本來應該只是個體的事。
它既然可以從合適的時間開始,也應該在不合適的時間停止。它既然可以孕育新生命,也能夠只是兩個人攜手走向生命的終結。它既然可以用一場隆重熱鬧的儀式來見證,也無妨是一紙簡單的證書。
鄭淵潔的理想能實現嗎?/微博
十年前的歌裡唱,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有人說理想中的婚姻就像是每個人心中那個完美的圓,永遠無法出現在現實之中。但更重要的是,這個圓不應該變成畫在地上的牢籠。
所謂婚姻自由,是選擇的自由,年輕人可以選擇山川湖海,也可以因為在路上遇到一個人而將此前的種種預設作廢不談,心甘情願地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離婚冷靜期的設置,曾引發不少爭議 。/新華社
端木異.(2020).冠姓權之爭|性別議題背後,中國家庭的變遷與博弈.澎湃思想市場
姚改改.(2020).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這裡近年興起兩頭婚.中國婦女報
兔透射.(2020).傳宗接代的產物「兩頭婚」,也吹成進步典範?大象公會
楊麗珍.(2019).「半招娶」婚姻中的家庭關係研究.華東理工大學
黃亞慧.(2013).並家婚姻中女兒的身份與地位.婦女研究論叢
黃亞慧.(2013).蘇南農村婚姻形式變遷的經濟因素分析.經濟論壇
李寬 王會.(2017).風險規避與身份維持:蘇南農村並家婚居模式.當代青年研究
何紹輝.(2019).論「兩家並一家」婚居模式的形成機制.中國青年研究
徐芸.(2015).並家婚從何處來,向何處去——以蘇州市並家婚為例.南京大學
王琳.(2019).婚姻形態與權責義務邊界——基於蘇南農村並家婚的經驗考察.南方人口
趙春蘭 範麗珠.(2020).論婚姻與生育的社會屬性—————少子化背景下浙北鄉村婚育模式嬗變的田野觀察.河北學刊
宋麗娜.(2020).雙系婚姻:對於蘇南「並家」習俗的功能主義解釋.當代青年研究
張靜.(2017).浙江桐鄉「並家婚姻」策略的人類學解讀.廣西民族研究
王萍.(2019).中國農村「兩頭掛」婚姻及其女系親屬關係研究.華中科技大學
莊孔韶 張靜.(2019).「並家婚」家庭策略的「雙系」實踐.貴州民族研究
作者 | 曹徙南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