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美術作品儲存的歷史記憶

2020-11-24 騰訊網

枕戈待旦(油畫) 何孔德 作

戰爭與和平是人類藝術史不曾缺席的宏大敘事,但從來沒有哪個時代的美術會如此有力地激勵戰士為和平而戰,美術作品在此已不是歷史敘事的見證者或追述者,而是藝術介入現實的歷史參與者。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兩幅宣傳畫深入到戰士們的行裝和前沿陣地,這就是闕文的《我們熱愛和平》和蔣兆和的《把學習成績告訴志願軍叔叔》。這兩幅畫作曾廣泛張貼在志願軍指揮機關、前沿坑道、野戰醫院等地,成為祖國和人民召喚的象徵。甚至戰鬥出擊前,戰士們面對這兩幅畫作宣誓:「為了保衛祖國和平,我們與美帝決一死戰,直至最後勝利!」而這兩幅宣傳畫,都沒有直接描寫戰爭或刻畫戰士,而表現的只是祖國少兒在安寧的日子裡用功學習、放飛白鴿,他們的恬靜、甜美,成為召喚戰士們英勇戰鬥的無窮力量。

的確,美術的介入與鼓舞是深入到朝鮮戰場上的,幾乎任何部隊都活躍著美術兵、美術隊的身影。我軍自創建始就十分注重美術工作,井岡山根據地的開創就包含軍隊美術宣傳。解放戰爭時期,軍隊美術工作更為活躍。最突出的案例是第二野戰軍解放四川時,重慶藝專美術科的全體學生全部入伍擴充到第12軍文工團美術隊。這支美術隊於1951年跨過鴨綠江,他們在連隊、陣地上繪製連環畫、幻燈片,使身邊英雄事跡得到及時宣揚,大大鼓舞了作戰部隊的勢氣。如創製於陣地的連環幻燈片《爆破班長鄧祥林》所描繪的爆破英雄故事在戰士們中間廣為流傳。何孔德就是這個美術隊的重要成員,他和曹增明創作的《坑道戰鬥十晝夜》,表現了14名志願軍戰士堅守坑道十晝夜、四五天滴水未進而斃傷3萬敵人的戰鬥奇蹟,十分具有感染力。他在前線創作的《雪山搶救》《二級戰鬥英雄楊國良》,是最早表現上甘嶺戰鬥場面的畫作,他也是第一個用油畫描繪在烈火中犧牲的邱少雲英雄形象的畫家。後來查證,第12軍美術隊入朝20人,停戰前還剩一半,回國時已不足四分之一。除被調出的,其餘是戰鬥減員,負傷5人,失蹤1人。應當說,他們既是美術工作者,更是戰士。其他留下名字的美術兵,還有羅繼五、哈瓊文和曹振峰等。作為志願軍總部軍人俱樂部美術組長,羅繼五在戰地繪製了《搶修清川江大橋》《坑道出擊》和《前線電話兵》等。日後在水彩畫上取得很大成就的哈瓊文,也經歷了朝鮮戰場的洗禮。他大學畢業不久即隨志願軍鐵道兵團赴朝,他創作的《鐵道偵察英雄閻萬庫》因有切身體驗而刻畫了雪地陽光反射到英雄臉龐上的絢麗光色。作為《戰友》出版社的特派記者,曹振峰用畫筆速寫了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獻身的陣地。他創作了40幅的《鐵血山》,反映志願軍一個機炮連如何突圍殲敵的英勇故事。

在和平的土地上

——朝鮮停戰後第一個春天(版畫) 古元 作

朝鮮戰場上不止活躍著部隊美術兵,一些專業院校美術家也踴躍報名赴朝。譬如中央美院教師伍必端報名要求作為《人民日報》的特約記者奔赴朝鮮前線,為《人民日報》連續畫出了實錄性的戰地速寫。這段戰爭經歷讓他終生難忘,此後陸續創作了宣傳畫《感謝志願軍叔叔》、年畫《中朝人民並肩作戰打擊美國侵略者》、套色木刻《歌唱祖國》和油畫《上甘嶺保衛戰》等。1952年3月全國文聯組織了以巴金為團長,葛洛、古元為副團長的朝鮮戰地文藝訪問團。其中有古元、羅工柳、高虹、辛莽、鄭西野等美術家。他們來到前沿陣地為戰士們畫像,體驗坑道生活,搜集創作素材。古元連續在《人民日報》發表了具有黑白木刻味道的速寫《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英雄的朝鮮前線運輸線》和《祖國人民親切的慰問》等。人們記憶最深的是他在朝期間畫的一套志願軍戰士與朝鮮鄉村素描,其人物姿態的真切生動、筆觸的細微深入、形象的洗鍊簡潔,莫不具有米勒的淳樸與單純。回國後,他創作了《寫給敬愛的毛主席》《志願軍和朝鮮人民在戰鬥的空隙》和《在和平的土地上——朝鮮停戰後第一個春天》等木刻。其中,尤以《在和平的土地上——朝鮮停戰後第一個春天》最為知名。畫面以一種特別日常的視角,描繪了志願軍戰士與朝鮮農婦清理彈坑、耕田犁地、開始戰後第一個春播的和平情景,以小見大地揭示了停戰給朝鮮人民帶來安寧生活的深刻意涵,作品所著意渲染的「第一個春天」,也讓人們對朝鮮的未來充滿了憧憬。戰地美術工作者以他們的畫筆對戰場的描寫與對志願軍戰士的塑造,是最感人最真切的戰地視覺記錄,那是任何照片或再度創作的圖像所不可替代的一種藝術見證。1953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朝鮮戰場素描集》,收錄了古元、邵宇、鄭西野、羅工柳、高虹、辛莽、陳興華、伍必端、侯一民等赴朝創作的珍貴戰地素描。

戰爭與和平的相互交織成為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氛圍。戰地美術工作者傳來的戰地速寫和國內和平建設的畫面相互映照,而動員、激勵人們支援這場正義之戰的畫作如潮湧一般聲勢浩大。徐悲鴻贈《馬》鼓舞戰士,在他的示範下,中央美院正式成立了「抗美援朝美術創作委員會」,所有的人物畫家都自覺行動起來,漫畫家葉淺予、張仃、韋啟美等創作了連環漫畫。中央美院研究部還編印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宣傳畫選集》,其中收錄的多人合作的宣傳畫,最能顯示那個時期美術家對於這種熱潮的積極參與。如張仃、李苦禪、董希文、黃均、李瑞年、田世光、滑田友、鄒佩珠、李可染、吳冠中等合作的《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勝利萬歲》,徐悲鴻、李樺、夏同光、馮法祀、陳曉南、艾中信合作的《還要給戰爭販子以更嚴重的打擊和教訓》,王式廓、周令釗、洪波、伍必端、梁玉龍、顧群合作的《人民踴躍支援前線》,吳作人、張光宇、蔣兆和、韋啟美、葉淺予、羅工柳、胡一川合作的《讓帝國主義者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發抖吧》。中央美院華東分院(現中國美院)也在一周內突擊完成了140餘幅宣傳畫、連環畫和漫畫,分別張貼在杭州市內各主要街道。

出擊之前(油畫)何孔德 作

應當說,漫畫、年畫和宣傳畫是這一運動最主要的美術體裁。方成、鍾靈創作的《照樣的陰謀》是《人民日報》發表的第一幅抗美援朝漫畫。華君武、葉淺予、張仃、蔡若虹、魯少飛、米谷、方成、鍾靈和丁聰等都是這一運動特別活躍的漫畫家,他們的畫作對於揭露美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孔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正如王朝聞所評價的,他們的漫畫「尖銳地從現象中揭發本質,激勵和啟發群眾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思想感情,動員與組織群眾投入抗美援朝的神聖鬥爭」。20世紀50年代初,正處在新年畫運動蓬勃興起之時,抗美援朝題材是新年畫運動最鮮明的時代主題,一批新年畫脫穎而出:鄧澍《保衛和平》、阿老《中朝部隊前線勝利歡歌》、陳白一《崔瑩會見羅盛教的雙親》、張碧梧《志願軍凱旋歸國》、王緒陽《報告朝鮮前線的勝利》和謝之光《授勳彭德懷》等,都是其時影響廣泛的新年畫。正是這些題材賦予了新年畫以時代變革的思想內核。

把學習成績告訴志願軍叔叔(國畫)蔣兆和 作

與新年畫運動相對稱,對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時尚女性等月份牌式舊招貼畫的改造,也因抗美援朝題材的創作而使宣傳畫獲得徹底改觀。1950年10月,為動員號召人們抗美援朝很快就促生了一批宣傳畫。其中既有通過控訴侵略者罪惡的蕭肅《撲滅戰火,拯救和平!》、方靈《正義的絞索在等待著他們!》,也有從和平生活的情境來激發人們積極參加抗美援朝運動的蔣兆和《把學習成績告訴志願軍叔叔》、彥涵《我們衷心熱愛和平》和闕文通過照片拼貼創作的《我們熱愛和平》等。本文起筆提及的《我們熱愛和平》以兩個活潑可愛的懷抱和平鴿的兒童形象向人們揭示了為和平而戰的正義性質。此作曾用宣傳畫、年畫、少兒畫片等多種形式出版發行。據統計:自1952年10月到1957年9月,5年之中先後再版重印47次,僅對開宣傳畫就重印26次,印數達240餘萬張。蔣兆和的《把學習成績告訴志願軍叔叔》創作於1953年兒童節,由齊白石親筆題款,參加了1955年的第二屆全國美展,畫面用國畫表現的現實人物形象,體現了其時將寫實素描與傳統筆墨相結合的國畫改造運動的時代特徵。此作單幅印刷近30萬張,許多志願軍戰士隨身攜帶,甚至身負重傷時看到此作而備受鼓舞,似乎隨時感到祖國孩子對他們的關切和信賴。

祖國永遠懷念你們(油畫) 高虹 作

戰爭結束進入和平時代,有關這場戰爭的歷史敘事也開始呈現在一些大型油畫創作中。曾親臨朝鮮戰場的高虹,回國後為呂佩快板書《神槍手》創作了一套素描插圖;1957年他在中央美院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畢業,創作了描寫戰爭給朝鮮人民帶來深重創傷的《孤兒》,顯示了從戰場描繪向對戰爭反思的人文轉型。韓戰的硝煙已經散盡,但作為經歷過戰爭的畫家仍然沉浸其中。1984年,高虹創作了油畫《祖國永遠懷念你們》,表達了韓戰結束後,彭德懷視察戰地,向志願軍犧牲將士致敬的深情。曾參加志願軍的柳青,1962年於中央美院油畫研究班畢業時,創作了《三千裡江山》。朝鮮三千裡江山的男人們都上了前線,後方婦女們自願挑起給養、運彈藥的重任。畫面富於詩意地描繪了一群身著白色衣裙的朝鮮女性,趁著月色,頭頂彈藥箱奔走於彈坑累累、冰峰雪谷間的情景,她們眼中流露出堅定勇敢和對祖國山河無比摯愛的神情。作為抗美援朝的一個美術兵,何孔德目睹了戰爭的艱苦和殘酷,1957年他的「馬訓班」畢業創作《祖國來信》,以情節性畫面展現了志願軍戰士在坑道裡讀到祖國人民來信時的激動與感奮。他是最富盛名的軍史畫家,此後創作的《枕戈待旦》《上甘嶺陣地》《並肩作戰》《出擊之前》和《彭德懷司令員在朝鮮前線》等,都可以說是最富史詩性的抗美援朝題材巨作。有關這場戰爭題材的大型創作從未間斷,從上世紀50年代末一直延伸到今天:胡悌麟《孤兒》、向天野《抗美援朝二次戰役》、萬今聲《中朝會師》、範迪寬《英雄陣地上甘嶺》和孫立新《激戰松骨峰》等,都是仍在時間之軸中延伸的視覺史詩書寫的畫卷。

跨過鴨綠江(油畫) 鄭洪流 作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首穿越時空的嘹亮歌聲,似乎已定格了人們對於那場戰爭的時代記憶。從1957年第一屆全軍美展侯一民創作《跨過鴨綠江》始,此後創作的抗美援朝題材幾乎都以鴨綠江鐵橋為這場戰爭的視覺標誌。1977年鄭洪流創作了《跨過鴨綠江》,2009年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由吳雲華創作的抗美援朝選題仍選擇以這座鐵橋為背景而畫出了《跨過鴨綠江》。那場戰爭的硝煙雖已久遠,但這座鐵橋所經歷的炮火,所凝聚的中朝人民的友情已成為美術作品重現這場正義之戰最經典的敘事符號。

相關焦點

  • 《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用影視彙編串聯歷史
    新京報訊(記者 劉瑋)影視劇彙編特別節目《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日前在臺網同步播出,從該片的網絡播出情況看,截至11月24日,僅騰訊視頻一家的點擊收看量就超過3500萬。在該片創作研評會上,總導演喬魯京表示,在創作上,《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嘗試在影視劇和紀錄片之間破壁,努力打破二者之間的壁壘。
  • 《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的當代價值
    如果說經典的電影及其插曲是共同的時代記憶,那麼在畫外音裡補充當年事,則為歷史提供了沉浸式回眸,為也許已經模糊的兒時記憶豐厚了精神的底蘊。這恰是20集影視劇彙編特別節目《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的當代價值。該節目在北京和湖南兩大衛視以及優酷、騰訊、愛奇藝等視頻平臺上線,引發觀眾熱烈反響。
  • 全國美術作品展將呈現「百年輝煌·武漢記憶」
    發布會現場,左起湖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馬尚雲,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裡。中國美術家協會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 由中國美協、湖北省文聯、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文聯主辦的「百年輝煌·武漢記憶——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預計將於2021年7月在武漢舉行。
  • 一批抗美援朝戰爭題材文藝作品湧現:重現、致敬、緬懷,為了「最...
    這是一段銘記在心的歷史,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正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近期,一批優秀抗美援朝戰爭題材文藝作品次第湧現,致敬「最可愛的人」。話劇《上甘嶺》根據真實歷史事件及老兵口述改編,創造性地將爆破戲搬上話劇舞臺,營造真實的戰爭場面,給觀眾身臨其境的視聽震撼。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表演藝術家濮存昕評價:「話劇《上甘嶺》讓我們看到了別樣的、久違的作品。戰爭題材在舞臺上太難表現,但是我們太應該表現了。」  這些作品將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呈現出了史詩般的創作風格,讓觀眾在舞臺藝術中銘記歷史,致敬英雄。
  • 抗美援朝題材影視作品相繼亮相
    長江日報訊(記者梅冬妮)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也鍛造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歷史上,多部以抗美援朝戰爭為題材的影視作品深入人心。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時刻,一系列電影、紀錄片、電視劇等已然或即將閃亮登場。
  • 全新樣態呈現重大主題《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在京研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作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特別節目,由北京廣播電視臺製作的影視劇彙編特別節目《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最近臺網同步播出,該節目以「記憶的力量」為主題,對照抗美援朝歷史進程進行架構,開創性地把影視劇片段與真實歷史故事交織融合,藉由經典影像的力量,帶領觀眾重溫歷史,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 「摘編」專家談《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的藝術創新(上)
    導讀影視劇彙編特別節目《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最近在臺網同步播出。作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特別節目,該節目以「記憶的力量」為主題,對照抗美援朝歷史進程進行架構,開創性地把影視劇片段與真實歷史故事交織融合,藉由經典影像的力量,帶領觀眾重溫歷史,引起強烈反響。
  • 行業以「抗美援朝系列電影」致敬歷史,如何推出主題系列作品有了新思路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陸續有#致敬抗美援朝英雄兒女#、#抗美援朝精神#等話題登上熱搜,這說明了年輕大眾對於抗美援朝這樣的歷史記憶是能夠產生共情的。 因此,「抗美援朝系列電影」的推出,無疑是國內電影行業最好的致敬方式——以期通過優秀的電影作品再現歷史,傳達主流價值觀、符合民眾愛國熱情。
  • 影視劇彙編特別節目《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創作研評會在京舉辦
    11月24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發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了《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創作研評會,專家學者、播出平臺和數據機構代表、青年觀眾代表以及該節目的主創團隊參與了研討。該節目以抗美援朝的整體歷史進展為主體依據,開創性地對眾多經典影視劇片段進行彙編和再創作。每集在確保符合歷史進程的同時,突出重點人物、重點戰役戰鬥,最大限度地通過影視劇還原歷史,獲取記憶的力量。該節目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展現了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時代意義,在當前的形勢下具有凝聚人心、鼓舞力量的現實意義。
  • 這部紀錄片登陸央視,部分抗美援朝歷史影像首次披露
    紅船編輯部了解到,該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攝製,片中首次解密了部分珍貴檔案和電報,拍攝了百餘件抗美援朝珍貴文物,部分歷史影像畫面在片中首次公開。此外,該片還對抗美援朝的親歷者進行了搶救式採訪,高度還原了抗美援朝戰爭歷程。
  • 紀念抗美援朝影視作品密集 影視劇不止《金剛川》……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緬懷先烈,表達對志願軍戰士的熱愛與崇敬,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紀錄片、電影、電視劇、特別節目等系列影視作品,近段時間先後播出,致敬「最可愛的人」。
  • 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影視作品再現"最可愛的人"
    電影《英雄連》以一線戰士第一視角熱血呈現抗美援朝真實戰場,隨著抗美援朝70周年的臨近,再次喚醒人們對抗美援朝這一段歷史刻骨銘心的共同記憶。該片與《金剛川》相映生輝,成為搭配觀看的最佳「觀影套餐」。
  • 紀錄電影《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用珍貴文獻與四國歷史...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憑著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奪取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也為祖國的和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鑑往知來,如今山河無恙,人民安康,那些抗美援朝的英雄的事跡為後世永遠傳揚。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一批抗美援朝系列文藝作品近期集中推出。
  • 抗美援朝影視作品密集亮相 致敬最可愛的人
    70周年,為緬懷先烈,表達對志願軍戰士的熱愛與崇敬,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紀錄片、電影、電視劇、特別節目等系列影視作品,近段時間先後播出,致敬「最可愛的人」。《英雄兒女》《英雄兒女》共6集,每集52分鐘,按照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進程,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再現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壯麗圖景,凸顯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和現實意義。值得一提的是,此片對101名志願軍老戰士進行了搶救式採訪,披露了十分珍貴的歷史影音資料。
  • 央視《國家記憶》推出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該片高度還原並全面回顧了抗美援朝戰爭歷程,詳細講述了黨中央艱難決策,志願軍秘密赴朝,歷次重大戰役,朝鮮停戰談判,志願軍凱旋歸國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全過程,以及部分志願軍英模、戰鬥集體和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 一系列「抗美援朝」題材影視作品相繼亮相
    長江網10月21日訊(記者梅冬妮)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也鍛造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歷史上,多部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影視作品深入人心。
  • 北京廣播電視臺推出20集影視劇特別節目《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時刻,北京廣播電視臺推出20集影視劇彙編特別節目《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並將於10月15日起在北京衛視每晚19:30黃金時段連續播出。
  • 影視劇彙編特別節目《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研評會召開
    >begin--> 11月24日,廣電總局電視劇司、發展研究中心召開影視劇彙編特別節目《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創作研評會。與會專家認為,《記憶的力量·抗美援朝》以抗美援朝的整體歷史進展為主體依據,對眾多經典影視劇片段進行彙編和再創作,在確保符合歷史進程的同時,突出重點人物、重點戰役戰鬥,最大限度地通過影視劇還原歷史,獲取記憶的力量,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展現了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時代意義,在當前的形勢下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力量的現實意義。
  • 致敬英烈,央視國家記憶推出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重要的時間節點,一部全景、真實、權威的影像紀實簿即將與觀眾見面。  10月12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攝製的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將於CCTV-4晚8點檔黃金時段連續播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致敬英烈。
  • 喚醒70年前熱血記憶,四部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即將上映
    喚醒70年前熱血記憶,四部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即將上映羊城晚報  作者:李麗  2020-10-23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