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張名叫《Back to Black重回黑暗》的專輯,石破天驚,在流行音樂是留下深刻印記。
打破英國音樂銷量歷史,拿下年度最佳專輯獎項、五座葛萊美獎項,創作這張專輯的Amy Winehouse艾米·懷恩豪斯,不僅成為了0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音樂人,更影響了她之後的眾多音樂人。
爵士、靈魂、節奏布魯斯、雷鬼,艾米才華橫溢,能寫會唱,用生命在做音樂。
但她因為迅速爆紅以及酗酒、吸毒等問題,狀態急轉直下,也始終是媒體大眾追逐的焦點。
一些媒體給她起了「毒後」的綽號,頻繁跟拍她的醜態,窺視她的不堪。
2011年7月23日,艾米不幸成為坊間傳聞中的,歐美樂壇「27歲英年早逝魔咒俱樂部」的成員,因為酒精中毒去世。
如今十年過去,對於不少艾米的粉絲來說,她的音樂和形象依然無比鮮活。而艾米的家人朋友,十年間,也屢次發聲表達懷念。
今年的7月23日,由艾米的父母與BBC合作的紀錄片《重新找回艾米Reclaiming Amy》播映,在父母的口吻下,重新講述了艾米短暫絢爛卻也混亂悲劇的一生。
然而,紀錄片一經播映,一些觀眾對片中艾米父母,尤其是父親米琪Mitch的訪談不滿。
究其原因,和米琪曾經作為女兒經紀人,工作失職、監管失當、抉擇失誤,以及疑似唯利是圖有關。
今年這部紀錄片,也被拿來和2015年播映後拿到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Amy艾米》對比。
同一個艾米,在不同的話術下,她身邊最親近的人,是不同的模樣。
1983年9月14日,艾米在倫敦出生,父母都是猶太人,她還有個哥哥。
父親米琪是計程車司機,母親是藥劑師,在艾米9歲時離婚。父母離婚後,艾米跟著母親,住在附近的奶奶也成了她的精神支柱。
2015年的紀錄片回溯艾米的童年時,還原了一個從小熱愛音樂,敏感有才華的小姑娘。
她幽默可愛,入讀倫敦有名的戲劇表演學校,朋友很多。
父親的出軌離婚,對她造成了非常大的打擊,所以用音樂來抒發感情,後來也用傑出的音樂成績得到父親的認同和讚揚。
一直帶著艾米生活的母親,在2015年的紀錄片裡的形象,也是有些負面的。
她愛女兒,卻沒有察覺女兒的很多脆弱時刻,沒有去介入幹預她還未成年時就經歷的問題,比如從小酗酒。
後來,艾米無比依賴的,熱愛唱歌的奶奶去世,再加上爆紅帶來的名利與混亂圈子裡觸手可得的藥物,以及帶她吸毒,相愛相殺的前夫Blake Fielder-Civil,艾米的爆火與沉淪,宿命般地發生了。
(諷刺的是,艾米的爆紅曲《Back to Black》就是在和前夫大爭執後迅速寫出的。)
2015年的紀錄片中,艾米的父母可以稱為是不負責任,她的前夫更不是善茬。
兩人2007年結婚,他向本就酗酒的艾米建議一起吸毒,兩人之後從酒癮變毒蟲,互相家暴,前夫在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期間還因為嚴重身體傷害入獄服刑。
(探監時被媒體圍追堵截暴怒的艾米)
酒癮藥癮情感身體雙重暴力,拿到五座葛萊美獎後的艾米,已經在崩塌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但她的身邊人依然沒有懸崖勒馬,作出一些有效幹預。
除了沒有幹預酒精藥物的使用,2009年,艾米在聖露西亞島避世休養,選擇戒酒戒藥自救時,父親竟然帶著自己的拍攝團隊去跟拍女兒,表示自己在做紀錄片,艾米對此非常沮喪。
在此之前,狀態極差的艾米,也被父親半強迫式地架上臺要求按照合同表演,結果她被現場觀眾大聲責罵,難受地緊緊抱著自己,幾近崩潰。
如果說2015年的紀錄片《艾米》,是導演帶著陌生人第三者的目光去講的艾米的故事。那2021年,這周播映的《重新找回艾米》,可以說是她的父母用回憶錄的形式做的親歷者演講。
「我覺得2015年那部,對艾米不公平,然後前夫被大家指責沒有幫艾米戒掉各種癮。
最傷害我的還有片子呈現的,因為艾米童年不幸福才導致後來的悲劇。
但艾米來自一個有愛的家庭,我們都在,一直都陪著她。」
面對在女兒生活中經歷問題時的缺失位置,她也解釋說,自己患上多發性硬化症多年,無論是身體還是神智都經歷諸多苦痛:
「女兒情況變糟糕的時候,我的身體也變很差,沒辦法幫她,我很清楚我的極限在哪裡。
那真的很糟糕,看著你的孩子慢慢消失,走向死亡。
我只能看著,看著,然後等待。」
母親在關鍵時刻缺位的同時,艾米的父親表示,自己在女兒爆紅後一直努力為她料理事務,並一直堅持要求她進戒毒所:
「2015年的紀錄片,摧毀了我,人們現在都還說是我殺了自己的女兒。」
「但人救自救者,有時我們前一晚送她去戒毒所,第二天她就自己跑出來了。
她當時已經是成年人,我們能做的不多。」
「我們不是想洗白自己和艾米的黑歷史,而是想告訴大家,艾米的藥酒毒癮問題,家人也束手無策,我們都記不清送她去了多少次戒毒所。」
談及2015年的紀錄片呈現的,當年他帶著攝影組去找度假的艾米拍攝紀錄片,艾米的父親表示,是惡魔剪輯,當年艾米早就同意了他的要求,拍完後父女兩人還一直唱歌聊天,但都沒有剪進正片中。
新的紀錄片裡,還採訪了艾米的童年好友、工作夥伴等等。
在她們的口述中,艾米走到後來,也必須為自己的很多決定負責,一位朋友說:
「拿到五座格萊美後,艾米說『如果沒嗑藥的話,這些都沒這麼有樂趣』。」
不過,紀錄片播出前一天,英國媒體放出預告和新聞,公布了艾米生前的一段錄音。
錄音中,當時20歲正在製作出道專輯的艾米說:
「我喜歡傑克丹尼(威士忌),超愛,超好。
我每天都喝,喝了八年,每個人都知道。」
面對12歲就開始酗酒,並稱大家都知道的女兒,艾米的母親賈妮思是這麼解釋的:
這樣的解釋,自然無法讓所有人滿意,評論區兩邊倒。
有的很同情艾米的父母,覺得他們確實不容易。
但另外的依然覺得,這是父母的監護失職導致的連環悲劇,12歲就酗酒的事實,簡直無法原諒,難辭其咎。
還有的直接讓艾米的父親米琪和布蘭妮的爸爸Jamie還有林賽·羅韓的爸爸麥克一起去喝一杯…
(三位女星的父親都負責女兒的經紀工作…)
艾米去世這麼多年後,父母繼承了她的所有版權遺產,以她為名義創立基金會,各自出了回憶錄,都登上過銷量第一的榜單,多次接受媒體採訪回憶女兒的過往。
再多的回憶,再多的紀錄片,再多的採訪緬懷,都沒法讓艾米重生。
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只能永遠活在音樂裡,人們的心裡。
source:
https://www.thesun.co.uk/tvandshowbiz/15666299/amy-winehouse-never-seen-before-interview-drinking-whisky-12/
https://www.instagram.com/amywinehouse/
https://amywinehouseforever.org/524/news/amys-mum-janis-winehouse-has-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