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人的記憶,是一段段感性的DNA,獨特地記錄著每個人的身份,像一棵大樹一樣根植在每個人的心中。隨著時光流淌,記憶枝繁葉茂,讓我們可以在其樹蔭之下享受這一刻又一刻的愜意,直到一小塊「橡皮擦」出現在腦海中。
1901年,德國巴伐利亞州(德語:Bayern;英語:Bavaria)的醫生阿洛伊斯·阿爾茨海默(Alois Alzheimer),診治了一位51歲的家庭主婦奧古斯特·狄特(Auguste Deter)。該婦女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記憶缺失,偏執地認為丈夫有外遇,時常幻聽,同時出現幻覺。
(圖片說明:上圖左為阿洛伊斯·阿爾茨海默醫生;上圖右為第一例病患奧古斯特·狄特)
五年後,由於長期臥床引發褥瘡,奧古斯特感染肺炎逝世。阿爾茨海默徵得其家屬同意,將死者大腦解剖。他發現病人大腦已經嚴重萎縮,同時伴隨著腦室擴大、溝回擴寬,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異常的斑塊和纖維結。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也是一種典型的老年痴呆症。臨床上以智能損害為主,包括記憶缺失,語言能力、空間辨別能力和認知能力的衰退。
(圖片說明:上圖左為處於健康狀態的大腦;上圖右為重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
該病前期的症狀主要是短期記憶缺失,認知功能和行為能力障礙,同時伴隨語言能力部分喪失。
隨著病情惡化,到達中期,患者漸漸失去生活的獨立性,不僅記憶功能和聽說讀寫的能力出現障礙,行為舉止異常,還會出現偏執、妄想、易怒、情緒不穩定等精神心理上的變化。
在病症晚期時,患者不僅肌肉質量下降,記憶功能退化,還會導致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完全喪失,生活不能自理,同時精神狀態極度的冷漠和疲倦。
(圖片說明:2000年-2017年所有年齡段幾類疾病致死率的變化)
談到此處,不得不引用一串冰冷的數據來展示當下的嚴峻形勢。截至2018年,全球約有4400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至現在的三倍,同時該病併發症所引發的死亡率也在急速增長(見上圖)。
當然,這嚴峻形勢的背後滿是病患家屬所要面對和承擔的壓力。長期陪護和治療的經濟代價,以及「英雄」或「美人」不再的心酸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打擊,遠比那一紙診斷書更讓人心痛,更何況早期診斷在目前的醫療水平上還是白日夢一場。
這一塊橡皮擦在大腦中游離、游離、游離。漸漸忘記了你我,忘記了回憶,忘記了東南西北,忘記了家,忘記了語言,忘記了溫柔,忘記了走路,忘記了尊嚴,忘記了來路,忘記了歸處,一步步退化到生命最初的狀態,甚至是苟活在那個不能自理的狀態裡,與誰都不易。
截至2019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五種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值得注意的是這五種藥物只能治療和緩解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並不能治癒該疾病。
其中,多奈哌齊(Donepezil)、加蘭他敏(Galantamine)和卡巴拉汀(Rivastigmine)可以阻止腦內乙醯膽鹼的水解,從而提高中樞乙醯膽鹼水平來激活膽鹼能系統,以改善病人的認知功能缺損。
第四種藥物是美金剛(Memantine),可以防止鈣離子經過N-甲基-D-天冬氨酸通道的內流,拮抗穀氨酸的興奮性毒性,用來治療中度和重度的阿爾茨海默病。
第五種藥物是美金剛與多奈哌齊聯用,用來緩解輕度到重度阿爾茨海默病症狀。
阿爾茨海默病就像是腦海中的橡皮擦一樣,慢慢地模糊併吞噬掉病患的記憶。如何防止這塊橡皮擦的出現或者如何將抹掉的記憶拼接回去,任重道遠。雖然目前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筆者始終相信今天取得的這些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都將成為攻克難關的臺階,推動人類智慧一步步取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