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飛、三次改名、「被包養」、「於正心頭肉」、萬年男配、永遠不紅……
如果這些關鍵詞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你第一個會想起誰?
上面那些關鍵詞有真有假,但觀眾卻絲毫不在乎,有些事情好像成為那個圈子的固定模式,只要你是名人,你就應該承受這些流言蜚語。
19歲時,一個長相帥氣,經歷頗豐的小男孩,誤打誤撞中一頭扎進了娛樂圈,他叫何敏,也就是後來的何晟銘。
曾一夜爆紅,登上春晚。也曾年少輕狂,導致過氣。也曾絕望無助,但卻從未放棄,最終迎來新的機會。
何晟銘是一個很幸運的人,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會出現一個貴人,幫他一把。
20歲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年紀,也是無所畏懼,敢闖敢拼的年紀。那時候的何晟銘在廣州最高級的夜總會當舞蹈藝員,當表演嘉賓唱累了的時候,就輪到他們表現的時候,又唱又跳,就為讓臺下的大佬開心。
在夜總會練就一身唱歌跳舞的本領,也練就出敢於表現自己和能承受巨大壓力的良好心態。
一個很普通的日子,何敏(何晟銘)三人在臺上邊唱邊跳,臺下坐著的王文光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屬於他們的「中國力量」。
在那個青春偶像匱乏的年代,「中國力量」憑藉陽光帥氣的外形,活潑熱烈的曲風迅速走紅。
1997年,首張大碟《EVERYDAY(每一天)》迅速紅遍大江南北和海外華人地區,成為央視和各地電臺電視臺、迪廳熱播歌曲,並獲得世紀金曲獎。
1998年,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開場舞蹈,同一年,參加第一屆全球華人歌唱大賽獲得亞軍。
三年時間,「中國力量」從寂寂無名到名聲大噪。那時候的何晟銘就相當現在的頂流小鮮肉,出行有保鏢跟隨,演出有專業的服裝師、化妝師等候。
「春風得意馬蹄急,一夜看盡長安花」。他就像當年的蘇有朋一樣,正在享受著屬於他的萬眾矚目。
可人一旦在歡呼聲中停留的越久,就會越沉迷。春晚之後的「中國力量」一瞬間成為各大品牌方的寵兒,演出和邀約越來越多。
看著喜歡自己的人越來越多,年輕氣盛的何晟銘不甘於和別人共同分享鮮花和掌聲,所以他選擇了單飛。
這世上,沒有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更沒有無緣無故的走紅。
尤其是在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娛樂圈,走上臺不難,難的是一直站在舞臺上。
支撐何晟銘做出單飛決定的是觀眾的對他喜愛,而他人生的第一個低谷也是對自己的高估。
離開組合,遠赴香港,發布人生第一支單曲《單飛》,迅速躥紅各大榜單,獲得不少獎項,24歲的何味奇(何晟銘)再一次嘗到的成功的滋味,這也更加堅定了他走下去的信念。
可隨著走紅而來的不僅僅有鮮花和掌聲,更有流言蜚語。
那時候的他年輕、單純、為愛不顧一切,他女朋友的食品公司叫「味奇食品」,於是他便為愛改名。但在外人眼裡,他們的愛情充滿金錢的誘惑,坊間甚至傳出,何晟銘為了走紅不惜被富婆包養,還被迫改名的傳聞。
可對何晟銘來說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也是他事業發展中最為重要的一段感情,相愛時毫不保留,不愛時乾淨利落的離開。
沒有誰能在人生這條路上永遠一帆風順,紅了7年的他,然後用了一段等長的人生,來償還這筆與魔鬼之間的交易。
愛情分道揚鑣,唱片市場的不景氣,導致歌唱事業遭遇滑鐵盧,慢慢的他也就消失在人們的記憶裡。
之後的很多年,當何晟銘再一次走紅的時候,很多人都問過他是否後悔當初的衝動,也許不離開,歌手這條路會走的更遠,以後的發展也會更加順利。
可何晟銘偏偏不是這樣的人,他是驕傲的、偏執的,孤注一擲,毫不猶豫的,哪怕那個無釐頭的決定讓他失落潦倒了很久,他都可以表現的毫不在乎。
可要說後悔,他說沒有,我一點也不信。
也許在每一個前路迷茫的深夜,躺在床上孤枕難眠的時候,他都在後悔當時的衝動。
其實,每個人在成長路上,面對人生抉擇的時候,重要的不是拿得起,而是放得下。
放下,不是成長的代價。
放下,就是成長本身。
對於何晟銘來說,放下,才是他前半生最大的「收穫」。
從1998年到2004年,是何味奇(何晟銘)發展至關重要的幾年,也是他的歌手之路最輝煌的幾年,可唱片市場的不景氣,讓他的歌手之路也走向盡頭。最終他選擇北上發展,去電影學院進修影視表演。
轉行也就意味著要放棄當初所有的成就,重新開始,這對已經不再年輕的何味奇(何晟銘)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因此,他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何晟銘,晟取自茂盛的意思,希望有更多的機會來充實自己,也意味人生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於正與何晟銘相識與2007年,再次之前何晟銘已經沉寂的整整4年,在這4年裡,為了生存他由臺前轉到幕後,做起了視覺督導。
難能可貴的是他並未就此放棄,而是不斷的調整自己,等等一個機會,等一個可以幫助自己一飛沖天的貴人。於正就是那個讓他「又愛又恨」的貴人。
跟所有進入這個行業的新人一樣,無戲可拍、換角、萬年配角……都是家常便飯,哪怕他是跟著於正的人。
在《宮》之前,他是於正團隊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隨時都可以被替換。
在《宮》之後,他是當紅明星,才成了於正的「心頭肉」
從何敏到何味奇再到何晟銘,他用16年的時間去尋找自己人生方向,而如今演員的身份讓他找到了一種最舒服、最穩定的狀態。
跟著於正他可以不愁戲拍,但跟著於正也只能拍於正想拍的戲,按照何晟銘以往的行事風格,這種狀態一定不會長久。
他向來所追求的都不是安穩,而是挑戰。
由於常年累月的待在橫店,使他對角色的創造能力大大減弱,失去新鮮感的他感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困惑。
2012年拍完《宮鎖珠簾》之後,何晟銘就離開了於正,去尋求新的發展。
只是這一走,又一次的引起了媒體和觀眾的猜測。有人說兩人因事業而鬧掰,也有人說於正有了新歡,忘記了舊愛何晟銘。
從何晟銘與於正開始合作,關於他同性戀的傳聞便不絕於耳,很多消息都是捕風捉影,毫無根據,但這並不妨礙很多人去相信。可實際上,何晟銘2011年就已經低調成婚,婚姻幸福美滿。
2013年,何晟銘正式成立個人工作室,離開於正,又一次開啟了單飛之旅。
在於正的心裡,他旗下的藝人是能夠為自己所掌控的,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發展,他雖然捧紅了何晟銘,但卻沒有辦法左右何晟銘的思想,他沒有把他認為的正確的發展道路傳達給何晟銘,所以他是失敗的。
可何晟銘恰恰不是這樣人,從他出道至今,他都是一個忠於自己的人,敢想敢做的人。
離開於正之後,何晟銘嘗試了現代劇、抗戰劇也繼續出演了一些古裝劇,但除了《愛的婦產科》之外,其餘電視劇都反響平平。
很多人都覺得這麼做得不償失,可何晟銘依舊覺得這個做法是正確的。哪怕他現在只能在《琉璃》中飾演一個配角,也心甘情願。
紅與不紅,對他來說都只是一件事情的發展結果,他所看重的只是自己快樂與否。
2020年的娛樂圈與2011年的娛樂圈早已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的他,一部電視劇就能輕鬆上熱搜,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推廣;可如今,《琉璃》可以一天好幾個熱搜,但沒有一個是屬於他的,他在微博上賣力的宣傳和耍寶,只會讓人覺得辛酸。
沉寂了許久,《琉璃》的確是他又一個起點,只不過這次的貴人是他自己。
出道這麼久,有些事也早已看清,看淡。演員這個職業,需要與觀眾有距離感,不能讓觀眾對自己太過熟悉,這樣當你創造角色時,人們才更相信這個角色。
這也是「公主」這角色並不是主演,但觀眾依舊很喜歡的原因。
在演藝圈這個大染缸裡,何晟銘從來不會讓自己沾染太深,一旦察覺,他就會將自己迅速抽離。
不趕什麼浪潮,也不搭什麼快船,他自己有海。
我想,這就是他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