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張國榮把影帝輸給謝君豪,我真不知道中國還有這麼牛的港片

2020-09-25 皮皮電影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一個電影劇組,卻藏著一個「小社會」

最有話語權的是導演,畢竟人家是整部電影的靈魂;

最賺錢的是主演,腕兒大一點的主演能把一部電影三分之一的預算裝進錢包裡;

最清閒的是監製,想幹的話就在導演身後把把關,嫌麻煩直接掛個名收錢就完事。

最出力不討好的就是編劇。

按理說,編劇的重要性不次於導演和主演,但論收益卻和人家差著十萬八千裡,費腦子的活都是編劇的,最後別人吃了肉,編劇只能喝點湯,搞不好還會被觀眾「寄刀片」

在皮哥看來,中國電影發展了這麼多年,為何依然停留在一個講不好故事的階段,歸根結底就是編劇的地位太低,有實力的作者不願意趟這趟渾水,名氣一般的就在這個圈子裡混口飯吃,反正編劇行業的天花板就那麼高,整個圈子固步自封,大家的進取心也沒那麼強。

其實不僅僅在中國,編劇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在全世界不少地方都是個問題。

1997年香港上映了一部電影《南海十三郎》,影片講的就是一個編劇的傳奇而又悲壯的一生。皮哥今天就借這部電影,談談中國編劇行業之殤。

01、

《南海十三郎》豆瓣評分高達9.2分,是港片中口碑最好的一部,甚至沒有之一,堪稱香港版的《霸王別姬》。

本片的主演謝君豪在1997年憑藉本片力壓張國榮獲得某知名電影節影帝,當年很多哥哥的粉絲為他喊冤,但你如果看了本片,就會發現謝君豪實至名歸,他將人物的癲狂與苦楚演繹得入木三分。

其實謝君豪和張國榮外形相似,本片中他飾演的角色和張國榮在《霸王別姬》裡的陳蝶衣一樣,都是「不瘋魔不成活「的戲痴,觀看本片一大樂趣就是欣賞謝君豪的表演。

本片另一位主演是吳綺莉,她更被人熟知的身份是小龍女的母親,當年亞姐出身的她一見成龍誤終身,早早放棄了自己的演藝生涯讓人嘆息,不過十幾年後她接受採訪時表示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本片中她風姿綽約,我們或許多少能理解龍叔為何當年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

本片中還有一位演員是黃霑,沒錯,就是寫出《滄海一聲笑》的那位詞壇泰鬥,他在片中演了一個小角色。

《南海十三郎》之所以能吸引到黃霑這樣的泰鬥客串,就在於它的題材是關於一名編劇,從名滿天下到淪落街頭,整個故事讓人唏噓,影片最後打出了字幕:「獻給全港編劇共勉」,像是一句鼓勵,更像是一句安慰。

02、

十三郎是抗戰前最著名的粵劇編劇,他出生於20世紀初的廣州南海,是江太史公的第十三子,從小生活優裕,頻繁出入於名流場所。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上海千金莉莉(吳綺莉飾)並對她一見鍾情,十三郎跟隨她來到上海,兩人的感情無疾而終,十三郎為愛窮困潦倒。

十三郎鎩羽而歸,他已被學校除名,無所事事的他就去看戲,從此一發不可收,一步步成為金牌編劇,人送綽號「南海十三郎」

巔峰期的十三郎出口成章,他可以同時創作幾部戲劇,他在那裡即興唱詞,底下抄寫員寫字的速度都跟不上他創作的速度。

十三郎身邊有個小弟叫唐滌生,比他小7歲,唐被他的創作才華深深折服,十三郎叫唐端來一杯茶,往裡面吐了口唾沫,對他說,喝下這杯茶才收他這個徒弟,求師若渴的唐竟鼓足勇氣要喝下這杯茶,十三郎制止了他,告訴他這是對他的考驗,兩人就此結下了延續一生的師生之誼。

抗戰爆發,十三郎和唐滌生就此一別,唐去了香港闖蕩,他接過師父的衣缽,成為了戰後最著名的粵劇編劇,而十三郎被命運捉弄,從巔峰開始墜落。

十三郎是著名的愛國編劇,曾去江西給前線戰士寫劇慰問,他受不了同行的媚俗之作,和人大打出手;別人胡亂篡改他的劇本,要演一出「寶蓮燈禽獸版」,十三郎當眾掀桌,怒罵沒人有資格修改他的劇本。

漸漸地,沒人再找十三郎寫劇本,他在街頭重逢了初戀莉莉,對方已經嫁給了有錢人,愛情事業兩空,十三郎鬱鬱寡歡,跳了火車摔成了腦震蕩,精神也開始失常。

十三郎輾轉來到香港,以乞討為生,他過去的劇團老闆薛老五熱心接濟他,但他已經徹底瘋了。

之後,他和當年的徒弟唐滌生重逢,師徒二人,一個是名聲顯赫的編劇,一個是淪落街頭的乞丐,命運的無常讓人唏噓。

瘋癲的十三郎趕去劇院給徒弟捧場,尚未見面唐滌生就在臺後突發疾病離世,十三郎悲痛不已。

十三郎晚年去寺廟修行,意外得知在特殊年代自己父親餓死、家道衰落的事,他自己也形容枯槁,最後光著腳慘死街頭。

本片中十三郎的故事是通過說書人講述的,更多了一份「人生如戲」的意味,我們熟悉的《烈日灼心》也採用了這種手法,不過裡面的說書人和影片故事是割裂的,而《南海十三郎》裡的說書人當年和十三郎一起行乞,他是故事講述人,也是戲中人,它講述的故事代入感更強,更能引發觀眾共鳴。

本片的片尾堪稱精妙。

別人問說書人和十三郎是什麼關係,說書人回答:這不過是一個潦倒的編劇講述另一個潦倒編劇的故事

這句回答很扣題,南海十三郎的遭遇不只是一個天才懷才不遇的故事,它是整個社會編劇不受重視的縮影,這句回答瞬間讓這部影片餘音繞梁。

03、

在港片輝煌的時代,很多編劇都是出類拔萃,他們筆下的人物要麼充滿俠義氣質,要麼飽含家國情懷

比如「香江四大才子」倪匡,是著名導演張徹的御用編劇,他寫過的作品有《獨臂刀》、《大刺客》、《刺馬》等,部部是精品,故事中的英雄志氣、江湖俠義精神令人觸動,他也和張徹互相成就,他本人也獲得了2012年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但隨著時代發展,商業片的市場地位越來越高,一部電影的話語權也逐漸嚮導演和主演傾斜。在這樣的環境下,更多的編劇選擇一有機會就自己做導演,他們在逐漸適應市場的同時,也儘可能注入人文內涵,以保留自身作品風格。

比如我們熟悉的王家衛,就是在80年代初期從編劇做起,寫了《小狐仙》、《我要金龜婿》等作品,不溫不火,直到寫完《江湖龍虎鬥》才得到鄧光榮的賞識,開始了真正的導演生涯。他之後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自己編劇,一部作品一拍就是很長時間,很多精品就是這麼一步步磨出來的。

比如王晶,雖然頂著「爛片之王」的帽子,但他也是一名出色的編劇。

他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的中國文學系,宏大歷史背景他能駕馭,無釐頭片段他又能變著花樣玩出娛樂性,寫的臺詞還能貼合演員表演風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周星馳飾演的韋小寶。即使寫的都是以賺錢為目的的商業片,但從臺詞中還是能感受到王晶本人難以遮掩的才氣。

還有徐克,雖不是編劇出身,但在成名後他開始更多參與到劇本創作中,創意前衛,敘事風格多變,他的武俠片因此得以自成一派,劇本中的人文思想放眼香港影壇也鮮有對手。

以《黃飛鴻》為例,他在電影中創造了十三姨這個角色,並把她作為黃飛鴻感知西方文化的窗口,融會貫通的同時,也引申對民族現狀的思考:「我們的功夫再棒,也敵不過洋槍」、「如果這世上真有金山,這些洋船為什麼要來我們的港口?也許我們已經站在金山上了」,這些臺詞都能看出徐克對於歷史的深刻見解,也能引領觀眾思考,這些也才是這部電影的核心內涵。

這些名編名導各顯才華,合力鑄就了香港電影鼎盛時期的百花齊放,可惜隨著他們老去,港片也愈漸式微,香港編劇人才也日漸凋零。

04、

我們的鄰居韓國,他們的創作模式尤其值得我們思考。

在韓國,編劇的地位特別高電視劇創作中尤為如此,導演不能擅自修改編劇的劇本,演員隨意修改臺詞也是越界的行為,很多韓劇是一邊拍一邊播,有的演員得罪了編劇,直接就會被編劇「寫死」。

很多韓劇都是編劇責任制,投資人是看編劇投資的,有的名編劇甚至有選擇導演和演員的權利,這些在中國幾乎不敢想像。

▲韓國頂級編劇:樸智恩

而在韓國電影的創作生態中,編劇的名字則「少見」了很多,因為一切都是圍繞導演轉,導演是絕對核心。

導演本身也需要具備劇本創作能力,換句話說,導演和編劇往往是「捆綁」在一起的,導演要想作品受到同行和市場認可,就得自己先把劇本打磨好。

尤其對於一個韓國新導演而言,這種「自編」能力更為重要,如果處女作的劇本不是自己寫的,會被圈內同行「鄙視」,有這樣的「先天劣勢」,想要在電影界有所發展自然也就難上加難。

在這樣的行業「規範」下,絕大部分韓國導演往往編劇、執導一肩挑,他們會自己精心構築劇本,在角色、情節編排上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寫出的故事也確保能忠實於個人內心。

比如奉俊昊,從出道起他的所有電影作品都是親自編寫劇本,一部《漢江怪物》的劇本他可以雕琢3年,而其《殺人回憶》、《母親》、《寄生蟲》等作品在體現導演功力的同時,也彰顯了其編劇才華。

正因為對編劇這一職能的重視,韓國才能拍出那麼有生活氣的韓劇,能拍出那麼多直戳社會黑暗面的好電影。

05、

放眼內地,目前編劇的絕大部分工作都是根據製片方構建的大綱將劇本成型,自己可發揮的空間寥寥,地位自然也不言而喻。

影視劇也不再犀利取材、獨立思考,而是越來越「取巧」,一味地迎合市場,觀眾愛看什麼,故事裡就加入什麼。

比如在近幾年大熱的都市劇《歡樂頌》、《都挺好》、《安家》中,你都能看到舊時代家庭重男輕女的情節設計,雖然能靠著劇情衝突拉動收視率,但從電視劇和編劇行業的發展角度看,極不良性。

十三郎這種寧死不肯向世俗妥協的編劇精神,似乎仍是「死路一條」,要想活下去,就得「媚俗」。

其實在上世紀,內地編劇的地位和話語權還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翻看那時候的華語佳片,會發現一個共同特點——不少作品都是改編自小說,且小說作者本人會親自進組參與編劇。

比如莫言、劉恆、王朔、劉震雲的一系列小說,他們的原著小說保證了電影講好故事的基礎,拍攝時他們親任編劇也確保了電影劇情不脫離原著精神,導演只需負責影像化即可。

當然合作的導演也足夠尊重、認可、倚重他們,他們也能和導演互相成就,最終共同造就華語影壇的輝煌。

可惜隨著這代作家老去,編劇行業的困局就暴露無遺。

張藝謀近年來也頻頻被質疑「講不好故事」,在去年的平遙電影展上他也談到了這一話題,清醒地表示當下中國電影市場最大問題是缺少好編劇,「沒有好劇本,根本無法動手」

如今演藝圈依舊盛行將熱門小說IP影視化,乍看之下是優良傳統,但掌控這一切的已經變成了商業資本,編劇和演員都是提線木偶,小說原作者面對著生產流水線也只能無奈觀望,寄希望於資本「用點心」。

比如紫金陳被問到如何看待自己的小說被改編,他這樣回答:我的小說只是毛坯房,現在人家如何裝修我說了不算。

比如我們熟悉的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他們的《鬼吹燈》和《盜墓筆記》都被拿去拍成了電影,可是他們在拍攝中的話語權幾乎為零,最終造成兩個IP誕生出的作品良莠不齊。

還有劉慈欣,科幻界絕對的大牛,可是他的小說賣給了電影公司,他本人也只能幹看著別人「糟踐」,一部《三體》拍成電影徹底被毀,都沒和觀眾見面就胎死腹中。最後網飛找到了劉慈欣去拍《三體》劇集,大劉好歹在外國人那裡找回了創作者的尊嚴。

說了這麼多,其實要提高編劇的地位就兩點,一是漲薪,二是給予足夠的話語權

只是這兩項權力不是心平氣和談出來的,而是得靠拳頭、靠吶喊,靠無數像南海十三郎這樣的血肉之軀抗爭得來的

誰願意做那個吃螃蟹的人?誰願意做那個出力不討好的人?誰願意丟掉筆真正站出來發聲?這是需要很大勇氣的,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最後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皮哥希望中國的編劇像中國的導演和主演一樣被人記住,對那些還在默默碼字的編劇們說一聲:辛苦啦!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焦點

  • 要不是張國榮把影帝輸給謝君豪,我真不知道中國還有這麼牛的港片
    在皮哥看來,中國電影發展了這麼多年,為何依然停留在一個講不好故事的階段,歸根結底就是編劇的地位太低,有實力的作者不願意趟這趟渾水 本片的主演謝君豪在1997年憑藉本片力壓張國榮獲得某知名電影節影帝,當年很多哥哥的粉絲為他喊冤,但你如果看了本片
  • 要不是張國榮把影帝輸給謝君豪,我真不敢相信中國還有這麼牛的港片
    在皮哥看來,中國電影發展了這麼多年,為何依然停留在一個講不好故事的階段,歸根結底就是編劇的地位太低,有實力的作者不願意趟這趟渾水,名氣一般的就在這個圈子裡混口飯吃,反正編劇行業的天花板就那麼高,整個圈子固步自封,大家的進取心也沒那麼強。 其實不僅僅在中國,編劇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在全世界不少地方都是個問題。
  • 謝君豪談擊敗張國榮奪得影帝:哥哥演的很好,我演的也很好
    而就在前幾天張國榮與唐鶴德手牽手的照片曝光,主持人在舞臺的行為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暗地裡嘲諷張國榮和唐鶴德的感情,主持人在公眾場合做出這麼明顯的反感動作也確實讓人討厭。還表示應該把機會留給新人,張國榮有多優秀大家都是知道的。就這樣第三十四屆臺灣金馬獎與張國榮擦肩而過,謝君豪憑藉《南海十三郎》奪得此次金馬影帝。
  • 謝君豪談擊敗張國榮奪得影帝:哥哥演的很好,我演的也很好
    ,主持人在舞臺的行為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暗地裡嘲諷張國榮和唐鶴德的感情,主持人在公眾場合做出這麼明顯的反感動作也確實讓人討厭。還表示應該把機會留給新人,張國榮有多優秀大家都是知道的。就這樣第三十四屆臺灣金馬獎與張國榮擦肩而過,謝君豪憑藉《南海十三郎》奪得此次金馬影帝。
  • 9.2分,謝君豪擊敗張國榮的神作,中國還有這麼牛的港片
    十三郎(謝君豪飾)自由頑皮,經常出入名流場所。頗有才華的他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考入香港大學醫學院。卻在最好的年紀,遇見了一個美麗的上海千金莉莉(吳綺莉飾)。她說:「我就算不記得,你也會記著你的眼鏡啊」。一見鍾情之下,他不惜拋棄大好前程追隨莉莉去上海。兩年之後回家,學籍自然也被學校革除了。
  • 他在劇中是胡歌的師傅,與張國榮角逐影帝,為救人卻被毀容
    在大部分人的心中,哥哥張國榮就是巨星一般的存在。因為張國榮的顏值很高,而且實力還很強。在他二十多年的演藝生涯裡,他給大眾帶來了無數的經典。不管後人有多厲害,都能難再超越張國榮的成就了。而且不管是在中國、亞洲還是全世界,張國榮的人氣和知名度都非常的廣,如果這樣的藝人都不能被稱為是巨星,那怎樣的才能算作是巨星呢?
  • 謝君豪:與張國榮爭奪影帝,片場救人被毀容,多少人心中的酒劍仙
    他是《仙劍奇俠傳》中武功高強,放蕩不羈的酒劍仙,他曾與巨星張國榮爭奪影帝,並讓其錯失第五屆金馬獎影帝,他的名字你或許不知道,但他的作品你一定看過。從跑龍套到影帝,從配角到主角,出道二十餘年沒有一點緋聞,他就是老戲骨謝君豪。
  • 擊敗張國榮,奪得金馬影帝的謝君豪,今在《太古神王》中令人感動
    他的來頭可不小,是曾經擊敗張國榮,奪得金馬影帝的謝君豪。而說起謝君豪,不由得想起,近日網上傳出《仙劍奇俠傳4》即將開拍的消息,突然發現距離《仙劍1》播出已經有15年了,令人不由感嘆歲月荏苒。而飾演「醉酒仙」的演員就叫謝君豪,之所以演技能夠這樣好,那是因為他也是影帝級別的演員。
  • 剛踏入影視圈,就憑十三郎擊敗張國榮拿下金馬影帝,謝君豪贏在哪
    他和唐生的同性戀情,不僅讓張國榮在金馬晚會上備受影射和羞辱,就連他在《春光乍洩》中的精彩演繹,也被指摘成是「本色出演」無關演技,而憾然和金馬影帝失之交臂。提及哥哥的演技,從《霸王別姬》《阿飛正傳》《東邪西毒》,再到《春光乍洩》等,這一個個經典角色群像,都足以讓他攬下這金馬影帝的稱號。當年的張國榮沒拿下影帝,評委未必光彩。但新人謝君豪,卻也贏得實至名歸。單單是欣賞這兩個作品,在《南海十三郎》面前《春光乍洩》就敗了,在"十三郎"面前"何寶榮"更是敗了。
  • 謝君豪:力壓張國榮奪影帝,片場救人險毀容,今卻給小鮮肉作配
    謝君豪剛出道時就力壓張國榮,奪得影帝稱號,演技無可挑剔,甚至在拍戲的時候,捨身從火災中救出同劇組小女孩,導致自己被燒傷後來電影版《南海十三郎》上映,主角仍然是謝君豪,並且憑此力壓張國榮,奪得當年的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成為轟動一時的當紅人物。而媒體更是將他炒作為「贏了哥哥的影帝」,但謝君豪卻很平淡,因為十三郎這個角色,他在舞臺上早已演了幾十遍、上百遍了。
  • 謝君豪為什麼被稱是最糊影帝 謝君豪是哪部電影獲得的金馬影帝
    最近在票房口碑雙豐收的電影拆彈專家2中,很多人看到了謝君豪的身影,他在這部電影中飾演了馬世軍這個角色,不少人感嘆已經很多年沒有看到他的身影了。不少人提到謝君豪,都替他感到可惜,覺得謝君豪可以發展得更好。謝君豪為什麼被稱是最糊影帝?謝君豪是憑藉著哪部電影獲得的金馬影帝呢?小編今天就來揭秘一下。
  • 謝君豪:最瀟灑「酒劍仙」,力壓張國榮得影帝,毀容後落魄無人知
    在金馬獎的頒獎典禮上,張國榮與謝君豪同到場,金馬獎影帝一角在這二人之間激烈角逐。最終還是張國榮惜敗,謝君豪拿到這項榮譽成為影帝。憑藉《春光乍洩》張國榮已經成為巨星,而謝君豪獲影帝後出演不少主角並沒有因此大火。
  • 剛踏入影視圈,就憑南海十三郎擊敗張國榮拿下金馬影帝,謝君豪贏在哪?
    提及哥哥的演技,從《霸王別姬》《阿飛正傳》《東邪西毒》,再到《春光乍洩》等,這一個個經典角色群像,都足以讓他攬下這金馬影帝的稱號。 當年的張國榮沒拿下影帝,評委未必光彩。但新人謝君豪,卻也贏得實至名歸。
  • 謝君豪,一個曾擊敗張國榮獲得金馬獎影帝的人,卻做了數十年配角
    一飲盡江河,再飲吞日月,千杯醉不倒,唯我酒劍仙。」謝君豪扮演的酒劍仙既俠氣十足,又瀟灑自然。強大的實力與率性的性格讓人影響深刻。因為那年還有拍攝《春光乍洩》的張國榮,之後謝君豪更是被稱為「贏了哥哥的那人」。但謝君豪沒有絲毫驕傲,他覺得這隻因為自己拍《男孩十三郎》的次數太多了,所以才能得獎。
  • 擊敗張國榮奪得影帝,衝火場救人慘遭毀容,謝君豪的傳奇往事
    憑藉著在《南海十三郎》中的出色表演,謝君豪成功的入圍了第3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演員的提名,然而那一年,同時入圍的還有張國榮的《春光乍洩》。當時的張國榮,早已是數一數二的巨星,而彼時的謝君豪,卻才剛剛進入大熒幕不到一年。就是這樣懸殊的差距下,謝君豪成功地奪得了那一屆的「金馬影帝」,不少觀眾在看了《南海十三郎》之後,都表示謝君豪實至名歸。
  • 謝君豪!一個充滿傳奇的演員,也是一個擊敗張國榮獲得影帝的演員
    謝君豪,一個極度低調的影帝,他演員和明星真正意義上區分開來,因此被稱為香港話劇舞臺上的一朵奇葩,低調、內斂,從藝多年來始終將演技和品行同樣看重的「緋聞絕緣體」、「人肉避雷針」。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憑藉精湛的演技擊敗張國榮獲得影帝!
  • 追兇20年:贏過張國榮的金馬影帝謝君豪,足以和吳鎮宇PK
    然而謝君豪在98年的這部電影裡,長達七分鐘充滿感情的個人表演,完美詮釋了一個自我為中心的內斂變態殺手。從出場時的紳士,到冷酷無人性的兇手,他用眼神和笑容就完成了轉換,足以和吳鎮宇一較高下。97年的時候,謝君豪憑藉電影《南海十三郎》奪得第三十四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演員,當時他最大的競爭對手,便是主演了《春光乍洩》的哥哥張國榮。
  • 追兇20年:贏過張國榮的金馬影帝謝君豪,足以和吳鎮宇PK
    然而謝君豪在98年的這部電影裡,長達七分鐘充滿感情的個人表演,完美詮釋了一個自我為中心的內斂變態殺手。從出場時的紳士,到冷酷無人性的兇手,他用眼神和笑容就完成了轉換,足以和吳鎮宇一較高下。97年的時候,謝君豪憑藉電影《南海十三郎》奪得第三十四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演員,當時他最大的競爭對手,便是主演了《春光乍洩》的哥哥張國榮。
  • 「酒劍仙」影帝謝君豪:46歲救「小玉環」受傷,今只能給鮮肉作配
    人生是一個未知數,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年末,隨著香港電影《拆彈專家2》的持續熱映,影帝謝君豪再次受到人們熱議。如今57歲的他再次出鏡,雖然妝容很濃厚,但人們還是能認出他就是當年《仙劍》中的「酒劍仙」。不過很多觀眾都十分的好奇,當年那個瀟灑、痞帥、連皺紋都性感的影帝,為什麼現在只能出演一些配角了呢?
  • 王晶《追龍2》四大影帝是小意思,這部港片「五帝一後」都不張揚
    值得一提的是,哥哥張國榮有一首同名歌曲,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直接採用成為插曲。對於展現廉政公署成立前後那一段時期的香港電影比較多,麥當雄的《跛豪》開了先河,之後《雷洛傳》《四大探長》《四大家族之龍虎兄弟》《廉政第一擊》《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追龍》《金錢帝國》一系列作品皆是。《風再起時》某種程度和《四大探長》比較相似,畢竟都是講述四大探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