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蛇吞象,巴蛇:傳說中的大蛇。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貪得無厭。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近義詞有:一蛇吞象,反義詞有:知足常樂,巴蛇吞象是貶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人貪心不足。巴蛇吞象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巴蛇吞象(bā shé tūn xiàng)成語釋義:巴蛇:傳說中的大蛇。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貪得無厭成語出處:《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近 義 詞:一蛇吞象反 義 詞:知足常樂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指人貪心不足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感情色彩:貶義成語巴蛇吞象的典故/故事:傳說古代有個窮苦的獵人阿象,他在森林裡打獵時救了一條餓昏的小蛇,帶回家精心飼養。小蛇慢慢長大成青蛇並通人性,經常從外面給他帶回一些值錢的東西來報答。阿象一再向青蛇索取,盼望成為富翁,憤怒的青蛇便將這個貪得無厭的傢伙一口吞下。巴蛇吞象的例句:1、小時候不是聽老人講巴蛇吞象的故事嗎,這應該就是巴蛇一類的東西。2、然而最早的說法來自山海經,巴蛇吞象,三年吐骨。3、但天道無常,生靈各異;人心不足,巴蛇吞象。巴蛇吞象的成語接龍:巴蛇吞象 > 象箸玉杯 > 杯水車薪 > 薪桂米珠 > 珠輝玉麗 > 麗藻春葩巴蛇吞象由小學家庭輔導平臺[小孩子點讀]APP獨家整理並發布。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