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姓名:王志芳
單位:修武縣第二實驗中學
推薦語: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最擔心的是自己不能覺察、理解和真正感受到兒童變成少年的那一刻。王老師在每天平淡的日子裡,見證著每個孩子的成長,並為之喜悅。她或用筆或用相機記錄著每個孩子珍貴的成長瞬間:新學期報到、課堂上的精彩表現、獨特的經歷、深刻的體驗、成功的喜悅……讓人敬佩。
——首屆河南最具影響力教師特別獎獲得者、焦作市教科所研究員 張碩果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德國哲學家、教育家雅斯貝爾斯的教育箴言深深打動了我,我把這句話放到了心裡,時時用來提醒自己。
2014年9月,我和60張稚嫩的面孔相遇,建造我們共同的班級——青桐班。他們開始告別童年,踏上多彩瑰麗的少年生活之旅,而我也開始了「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的探索。
我有幸和他們同行三年,心中充滿了對他們的期待:希望每個學生成為內仁外雅的謙謙君子;希望每個學生成為「中國脊梁」的人;希望每個學生成為始終朝向知識的人;希望每個學生成為美好事物的中心的人。為此,我和孩子們約定,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棵青桐樹,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努力成長。
有了這樣的約定,我們內心都有了堅定的聲音:
七年級,我們踐行「生之美」——上學期:紮根;下學期:舒展。八年級踐行「靜之美」——上學期:追問;下學期:蛻變。九年級踐行「絢之美」——上學期:錘鍊;下學期:綻放。
在我們前行的路上,家長是最親近的同行者。開學後,我就給家長朋友寫了第一封信,信的開頭是這樣的:家長朋友,從孩子踏進70班開始,我們就不再是陌生人。我們將以「老師」「家長」的社會角色交往三年。我依然是那句話: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我和你是兩個「教育者」,只有我們志同道合,信念一致,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相識五天半,我還是講講我眼中的孩子們吧。
在與家長的信件交流中,董清源媽媽的回信最讓我感動——
謝謝您對清源的認可和關注,讓我這個媽媽很慚愧。清源在小學前三年學習成績還行,到了四年級以後逐漸退步,把學習當作一種任務,貪玩、自律性差、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愛說話、作業是拖了又拖,還是個電視迷。到了六年級,他自己說:「最後一學期了,加油!」可是只說不做,因為成績差……我們不當的教育方法和家庭情況,讓孩子感到很自卑,常說「媽媽,我怎麼這麼笨呀」。我聽了心裡很難過,所以我和他爸爸感到慶幸,慶幸清源在重要的初中階段遇到您這樣的良師……他現在開始知道用功學習,先不說成績如何,他的性格是有了很大的變化,比從前開朗、活潑、大膽、自信啦!
以前考試成績差他覺得無所謂,昨天月考回來他幾乎哭了,很傷心很難過,知道了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我想這就是他的進步。您說成長需要等待,望您多多耐心和我們一起等待……
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清源成長,我認真挑選他的同桌,而且依然讓他做班級的衛生委員,同時不斷提醒家長也多讀書。
我和家長同心協力,清源不斷進步,學習的主動性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學生的作業、毛筆字等,我都是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及時給予關注和鼓勵……我對待學生的耐心、愛心感動了學生家長,贏得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我想說,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想辦法與家長形成教育合力,當然,前提是我們自己要做到位,這樣孩子的成長才能有更多的保障。
每個人天生都是閱讀者。從青桐班成立開始,我就成立了班級讀書會。七年級一學年共讀《西遊記》,同時還推薦《新語文讀本(初中卷)》和豐子愷、張曉風、席慕蓉作家的作品。八年級一學年共讀《水滸傳》……
此外,每個學期我還編訂校本教材《語文課外閱讀》,給予他們豐厚的精神養料。「我最喜愛的一本書」推薦會、讀書交流會、讀書匯報會、書本劇等各種形式的讀書成果匯報,增強了孩子閱讀的興趣。
讀與寫不可分割。平日的生活,除了日記、成長冊內容和作文課外,每位同學都有專門的讀書筆記本,隨時記錄閱讀後的感受。下面摘錄李太成同學閱讀《目送》後的感悟:
讀了這篇文章,我與作者的看法不同。目送親人固然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如果不放手一搏,勇敢地去追,自己會甘心的嗎?難道你就相信父女母子之間的情分就只是目送嗎?目送親人固然可怕,但如果你和他再次重逢,得到的幸福就會更多吧?所以,把握住機會,讓父女母子的情分繼續延伸吧!即使他的背影告訴你不必追了,但那只是他的想法罷了。難道我們就只能忍受著目送親人的痛苦而無動於衷嗎?我相信,父女母子的感情是最為牢固的,連世界上最鋒利的刀也無法斬斷!
像這位同學一樣,同學們都能寫出自己的感悟。讀寫結合,他們的視野越來越開闊,思想也越來越深刻,而共讀共寫也讓我與孩子們有著通暢的溝通,教育也就沒有那麼艱澀,反而不斷出現驚喜、奇蹟。
唯願盡我心,盡我力,使棵棵青桐茁壯成長。
重要聲明:本原創作品,著作權屬《河南教師》微信公眾號(jiaoyushibao)所有,媒體或公眾號轉載時,請務必註明出處,否則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