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班列車首尾兩節車廂為女士優先車廂」,坐過地鐵的市民都對這句話耳熟能詳。但近日有多名市民反映女士優先車廂內男性乘客很多,並稱地鐵女士優先車廂已形同虛設。對此,記者實地採訪,市民看法不一。
目擊:女士優先車廂男士也不少
9月16、17日下班高峰期,記者來到深圳多條地鐵線路觀察到,在貼著 「女士優先車廂」的站臺前,依然有許多男性在排隊等候。而到了擁擠的車廂內,面對眼前站立的女性乘客,有些男乘客坐著一聲不吭玩著手機,有些則閉目養神視而不見。市民鄭女士無奈地告訴記者,這基本和普通車廂一樣,沒什麼「優先」。網友「王曼雲」說,自己去年懷孕7個月時在女士優先車廂都沒有一個人給她讓座,今年抱著孩子站了10個站也沒有男士讓座。對此,許多市民認為因為缺乏約束,女士優先車廂基本形同虛設。
記者了解到,2017年深圳地鐵率先設立女士優先車廂,初衷是在地鐵公共運輸領域倡導進一步關愛女性和尊重女性的風氣,進一步提高深圳的文明程度。
說法一:體現關愛,更支持設置愛心車廂
地鐵設置女士優先車廂,許多市民表示這是對有需要的人的愛護,對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特別必要。網友「嘉怡joey」說,女士優先車廂很有必要,男女生理本來就有差別,女性本來就比男性要柔弱。網友「心隨愛痛」說,自己是一名父親,贊同女士優先,每次帶小孩進女士優先車廂,看見一個個大男生坐在老幼專座上無動於衷,會感到悲哀。網友「小小」則表示,更支持設立老弱病殘孕專屬的愛心車廂。
說法二:資源平等,應考慮所有乘客需要
提到車廂擁擠問題,市民認為本質上是因為高峰期交通資源緊缺,才導致男性乘客要佔用女性車廂,所以關鍵是要提高地鐵運力。市民李先生說,公共運輸資源應該人人平等,自己進女士優先車廂是因為人比較少,我一般就站著不搶座位。網友「kary」說,自己是一名女乘客,在高峰期大家出行是為了通勤,男乘客進女性車廂也能理解。網友「暴脾氣」說,女士優先的應該是座位,而不是坐車。
說法三:禮不禮讓,關鍵要靠文明素質培養
市民黃先生提出,每一節車廂都有愛心座椅,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會讓座,禮讓的關鍵還是在於人的素質。網友「軍魂」說,要想真正保護和關愛深圳女性,重點在於提高社會素質。網友「安琳」說,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男同胞都能有紳士風度,到時候女士優先車廂也沒必要設置了。也有網友提議道,可以學習公交,請一些志願者在車廂內做文明勸導。
說法四:避免尷尬,健全法律可借鑑日本做法
網友「送人了」說,自己在地鐵裡看到過很多次「鹹豬手」,女士優先車廂的設立有助於避免尷尬和一些騷擾事件發生。對此,網友認為應該讓騷擾者提高犯罪成本,處罰必須落實到位。網友「鰻魚陽」說,應設立文明乘車記錄,將騷擾者拉入黑名單,限制其乘坐公共運輸。網友「雪中傲梅」提到,針對地鐵等公共空間的性騷擾事件,日本法律是實行「有罪推定」:如果女性告發你騷擾,你必須舉出過硬的證據自證清白,否則就難逃麻煩。有了這樣的規定,日本男性就不敢在尖峰時段往女性車廂裡擠,以免瓜田李下扯不清。日本地鐵女性車廂秩序井然,靠的是有關法律規定的完善。
來源:深圳特區報
編輯:曹靜